外防输入“第一关”,有你们,放心!

朔州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及省公安厅党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思想,主动作为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安定稳定,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形势严峻,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成为了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在太原市武宿机场,有这样一个工作站,他们日夜守候,全程参与入境旅客转运、集中隔离工作,严守“外防输入”关口,为入境旅客和朔州全市群众健康护航。这个工作站就是由朔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长元志宏、出入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王彦斌,市卫健委规划信息科长李显,市交通运输局运管科副科长荆建伟,市外事办翻译赵紫清组成的境外入朔人员转运接运联络工作站五人小组。

快速集结 星夜兼程

“我是在3月21日下午五点多接到单位电话,要求半个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晚上六点前必须到达太原武宿机场。其他同志也一样,在接到单位电话匆忙和家里人交代几句,在规定时间迅速到达集合点。”元志宏告诉小编。没有一刻犹豫,匆忙收拾行装,五名同志在准时抵达太原武宿机场那一刻便立刻投入战场。一张桌,两把椅,再加一幅“朔州”字样的牌子,就是工作站的阵地,也是朔州市外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防线”。

“旅客什么时候来,我们就什么时候行动”,王彦斌说。在参加转运工作的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工作站全体人员基本上是全日无休。

转运工作需要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等防护装备。整个转运的过程中,他们既不能喝水、也不能进食,还要忍受防护服带来的闷热。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全程耐心地为入境旅客提供服务。

严格执行 流程规范

按照要求,对境外返晋人员全部实行标准医用车点对点、闭环转接,采取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确保防控不留空档。

为了使每一位境外入朔人员达到无缝对接、防控到位,工作站人员自己设计登记表和交接单,认真核对每处信息,详细登记境外人员的行程轨迹,每天从早晨到深夜轮流坚守到最后一班航班、最后一辆班车,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时遇到航班有异常,会整夜等待,全程坚守,确保遇到情况能及时处置。

周到服务 细致关怀

转运联络站,除了接人送人,更多的则是服务与沟通。3月22日的下午,一个从英国回朔的小女生在完成信息登记、核验等工作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准备走出航站楼,前往接运车登车。看到小女生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赵紫清试探性的问她:“你是不是想喝水?”“是的”,小女生说,“为了回家,减少接触,我已经近十个小时没敢喝一口水,本以为下飞机可以买水喝,可是我的手机不能支付”。赵紫清立刻奔向自助售卖机,自费为其购买了矿泉水和面包递到她手中,小女孩连声致谢。

3月28日中午,一位从香港回来的港籍小伙子,因其在老家的父亲去世,着急赶回去。因事先没有报备,转接车辆一时难以到位,小伙子焦急不堪,情绪激动。面对突发情况,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协调转接车辆的同时,对其说明情况,疏导情绪。小伙子在工作人员的安慰下情绪逐渐舒缓下来,坐在等候区耐心等候,最终顺利转接。

工作站共有五个人,虽来自不同的单位,却非常有默契,既分工,又协作,集体意识非常强。为了坚守岗位,做好防护,节约物资,他们尽可能的在岗前少进食、不喝水、尽量不上厕所。长时间穿防护服、戴口罩和防护手套,频繁消毒,脸勒出了印痕,手出现红肿,耳朵勒出了血印,一个班下来一身虚汗。但没有一人抱怨,没有一人退缩。他们不问时间、忘记白天和黑夜,不漏一人,全时段轮番作战,顺利完成每一次境外入朔人员的转运交接任务。截至3月30日,转运小组共接待了23位境外返朔人员,所有返朔人员都迅速安全送达朔州指定地点进行集中隔离观察,未造成其他聚集性的接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