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醫院瞧病你會怎麼選醫生?

順爺39


去醫院看病,首先自己要知道身體怎麼不好,估計是要看什麼科醫生,到醫院後,一定先去導診臺諮詢下,確定要去就診的科室,在掛號時分為普科門診,專家門診。一般三甲醫院的專家門診多為預約掛號,有人數限制的。

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就診方式,一般疾病就去普通門診,認為較嚴重和複雜的疾病就去看專家門診。

無論普通門診還是專家門診,三甲醫院都可以有實習醫師,在幫忙做些輔助工作,或者是見習,他們是沒有處方權的,是不能給患者直接診斷的。


2019次列車


意思是去醫院瞧病怎樣選一位好醫生。這在大部分患者中是很容易讓人糾結的一個問題。

首先應當考慮到的是醫生的學識,知識水平和資歷比較高的是重要條件。這一點在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很難辨別的,我們只能憑直覺,而直覺往往是靠不住的。唯一可能做到的是選擇高等級的醫院,三甲醫院的醫生一定是不能隨便將就的。

其次是智慧。醫生有學識,有資歷,頭腦也必須清醒,觀察力要強,能迅速果斷處置眼前的問題。在搞不清楚醫生的才智水平的時候,只能在年齡上打主意。相對的年輕就是優勢。內科醫生50到60歲,外科醫生40到50歲,中醫50到70歲似乎是最佳年齡,這是在選擇醫院等級以後應當考慮的問題。

再次是談吐。初次就診,醫生的談吐可以透露出一些信息,患者的觀察力不一樣,只能靠自己的認識去鑑別。一般醫生語言流暢不含渾,說話果斷直白不重複,言語中透出自信且不容置疑,這樣的醫生相對可靠。當然有許多善於忽悠,說話雲山霧罩,故弄玄虛的人也坐在那裡當醫生,這種醫生大半是在“衚衕裡”坐診,牆上大多掛著“神醫再世”的錦旗,這樣的醫生最好辦,我們不去找他就是了。

最後是醫德。為啥把本來放在最前面的條件放到最後呢?因為一開始你很難看出此人醫德優劣,只能通過在診治過程和愈後調理隨訪中進行觀察。但是如果從開始就看出來了他漫不經心,心不在焉,或者直接看出此人品質不好,也可能看出此人利益至上,為錢應診,對這樣的人不必多說,起身便走。

找到理想大夫不易,如果能容我們時間,可以對比挑選一下,只是給我們普通人的機會不多。


華燈初上35014207


這個問題非常好,是我們隨時都要經歷和選擇,而且是身邊每天都在發生,是切身關乎我們每一個家庭和個體,去醫院看病時必須要做的選擇。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去醫院之前最好能對自身的身體和病因情況,有一個大體的分析和了解,如果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或無大礙的小毛病,通過做一些常規化驗和醫療設備的檢查就能完全確診,並通過對症下藥和相應治療很容易康復的,就沒必要浪費主任等專家級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病人。自己也沒必要多花那些精力和費用去排隊掛號,也就無所謂是實習醫生還是主任醫生,哪裡方便便捷,哪裡服務好就選哪裡看[微笑]。

針對疑難雜症,久病未明顯改善或者在其它醫院看過一直未確診治療等情況,建議一定找主任及專家級的醫生,甚至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專業性醫院專家,畢竟他們擁有更多的臨床經驗,每天處理的都是一些重症和疑難雜症。

最後,祝大家健健康康,每天都有綠色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