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青海日報社攜手省農林科學院為中嶺鄉捐贈70噸馬鈴薯良種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三月播種好時節,感謝青海日報社和省農林科學院為我們帶來希望的種子……”3月31日,青海日報社攜手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樂都區農業農村局在海東市樂都區中嶺鄉舉行農資捐贈發放儀式,現場為中嶺鄉甘溝腦村、剷剷窪村等4個幫扶村送來70噸急需的馬鈴薯良種和實用的技術指導,助力當前的春耕生產和脫貧攻堅工作。

“馬鈴薯是山區群眾重要的收入來源,我將它定義為群眾收入的‘壓艙石’ ‘基本面’和‘穩定器’,近年來,我們通過無償捐贈馬鈴薯種薯,為中嶺鄉群眾種下了致富的新希望。”據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青海省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首席專家王艦研究員介紹,目前全省馬鈴薯穩定在8.6萬公頃左右,通過種植馬鈴薯很多群眾脫貧致富了。今後會陸續推出更多的馬鈴薯品種,通過技術支持,將青海的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讓馬鈴薯的產能越來越高,群眾的收入越來越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日報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致力於幫扶樂都區中嶺鄉甘溝腦村、剷剷窪村等4個貧困村,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嶺鄉作為“馬鈴薯之鄉”,其土壤十分適合種植馬鈴薯,近年來,青海日報社經多方努力,攜手省農林科學院陸續向對口幫扶的中嶺鄉4個貧困村無償提供馬鈴薯良種和技術指導。在瞭解到今年因受新冠肺炎影響,鄉親們春耕播種之際缺少種子後,青海日報社通過走訪農戶,結合實際,再次聯繫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無償捐贈70噸改良後的“青薯9號”“青薯10號”種薯,給中嶺鄉群眾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今天青海日報社和省農林科學院為我們送來希望的種子,為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為我們送來了致富的希望,我們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未來。”領到捐贈的種薯,剷剷窪村黨支部書記李守平充滿希望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