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早好,還是說話晚好?看完這個大多數家長可以放心了!

有很多家長都會為一件事發愁,就是:同樣大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說很多的句子了,自己家的孩子只能說幾個簡單的詞語,甚至是隻能叫個爸爸媽媽。

孩子說話早好,還是說話晚好?看完這個大多數家長可以放心了!

對於說話晚的孩子,有人說是“貴人語遲”。這其實僅僅是一個安慰人的話,孩子貴不貴,聰不聰明是和後天的培養有關,也跟父母遺傳有一定關係,但跟孩子說話早晚沒有什麼關係。如果非要扯上點關係的話,就是孩子說話早,會在語言能力的發育上有一些優勢,在接受各類信息上也會更快一些。

如此說來,孩子還是早一點說話有那麼一點好處的。那麼該如何讓孩子能早點開口說話呢?

孩子說話早好,還是說話晚好?看完這個大多數家長可以放心了!

1、早點和孩子說話

孩子要想開口說話,是需要外界刺激的,只有經常和孩子說話,孩子才會有意願自己說話。而且這種對孩子的刺激越早越好,別看孩子很小還聽不懂,但家長說話對孩子的刺激效果是存在的。所以從寶寶一出生,家長就應該當著寶寶的面說話,雖然感覺像是自言自語,其實語言的種子已經種在孩子的腦子裡了。

2、重複跟孩子說話

同樣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對於成人來說是囉嗦,還有一句話叫“聽得耳朵都起繭了”,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囉嗦,正是學習說話最有效的方式,只有讓寶寶對一句話聽得耳朵起繭,才會記住這句話,並會去模仿,然後掌握這句話。慢慢地,孩子就學會說話了。

孩子說話早好,還是說話晚好?看完這個大多數家長可以放心了!

3、引導讓孩子說話

語言是用來表達自己的,孩子之所以願意開口說話,也是需要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如果孩子有了需求,通過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動作,家長就明白並去滿足了孩子的需求,那孩子就不會有意願說話了。所以當孩子有需求時,家長不要馬上去滿足孩子,而是引導孩子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如果孩子確實太小不能說話,那家長要幫助孩子說出來,比如孩子表現出要喝水了,家長一邊喂寶寶,一邊說“寶寶渴了,要喝水”,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在渴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句話,並會努力表達出來。

總之,想要孩子早說話,就是要求家長對孩子早點說,重複說,引導他說。

孩子說話早好,還是說話晚好?看完這個大多數家長可以放心了!

當然,並不是這樣做就一定有效果,曾有一對雙胞胎,哥哥兩歲就能說很多句子了,而妹妹到三歲時還不怎麼開口,兩人是在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教育下,可開口的時間卻相差很多。不過妹妹到三歲半時,說話也很正常了,熟練水平跟哥哥一樣。

所以更多時候,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說話晚而太過著急,因為孩子的發育也是有個體差異的,只要孩子沒有什麼問題,說話晚點的話,家長就多一點耐心,靜待花開,等到孩子會說話後變成個小話癆,你可不要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