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我軍建軍以來,曾經出過多對父子(女)、兄弟將軍,這是由客觀歷史決定的。父子共同參加革命不少見,在父輩的影響下,投身軍營、投筆從戎也是不少軍營大院子弟的人生選擇。他們參軍的比例要顯著高於其他群體。加之從小在軍營長大,長期在父輩耳濡目染之下,本身軍事素質就高,起點也高,如果自身又夠努力,進步快也實屬正常。這就使得我軍出了很多父子(女)、兄弟將軍。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這一現實不獨我們有,外國更常見。如美國著名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父親也是一位中將。

父子(女)、兄弟將軍常見,但下一輩絕大多數都比父輩在軍銜上要低,如父親是上將、大將甚至元帥,子女多是少將,少數是中將。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但在我軍歷史上,也曾有過兩對父子上將。本期先介紹第一對:張震上將和張海洋上將,他們是首對父子上將。

張震,1914年10月出生,湖南平江人。1930年5月參加紅軍,同年10月入黨。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畢業。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1944年8月,淮北抗日根據地領導人合影。左起:劉瑞龍、彭雪楓、鄧子恢、張震、吳芝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6年秋,年僅12歲時就在家鄉參加了革命,任勞動童子團副團長。1928年參加平江縣少年先鋒隊(後改為平江縣青年反帝大同盟),任宣傳部部長,從事反帝愛國活動的宣傳組織工作,曾兩次參加“平江撲城”暴動。1930年7月參加紅軍,歷任宣傳員、宣傳隊長、連政治指導員、團通信主任、營長、師司令部文書、師通信主任、團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全部一次反“圍剿”鬥爭、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了吳起鎮、直羅鎮、山城堡與東征、西征等戰役。還曾入紅軍大學、抗大第二期學習。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1945年12月,九縱成立時張震在安徽靈璧留影。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參謀、科長,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留守處參謀長、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參謀長,新四軍第六支隊參謀長兼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八路軍第四縱隊參謀長,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兼淮北軍區參謀長、第四師參謀長兼第十一旅旅長和淮北軍區路西軍分區司令員。參與開闢豫皖蘇抗日根據地。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韋國清和副司令員張震(右)。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後兼華東軍區參謀長)。協助陳毅、粟裕、劉鄧,參與指揮了朝陽集、泗縣、兩淮、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東、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華中、華東幾乎所有舉世聞名的重大戰役戰鬥。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1953年,王新亭上將(右)與張震中將在朝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1953年5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代軍長兼政委,率部參加了夏季反擊戰役第二次進攻作戰、金城進攻戰役。1954年12月至1957年9月入解放軍最高學府——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9月畢業後留校任副院長,1962年9月任院長。1970年12月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兼葛洲壩水利工程指揮部政委,參與修建葛洲壩水利工程。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1975年8月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78年2月任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1980年1月任副總長。1985年11月,國防大學組建,任國防大學首任校長、校長兼政委。1992年10月至至1997年9月任軍委副主席。1998年3月退出現役。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他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曾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也是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中將。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三子張海陽,1949年7月16日出生。當時,張震剛協助粟裕將軍勝利解放了大上海,接到夫人打來報喜的電話,張震為兒子取名“張海洋”,紀念上海解放。這也預示著他將來和軍隊的45年的不解之緣。張海陽1969年2月參軍,同年11月入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幹部在職研究生班畢業,研究生學歷。參軍後,他歷任陸軍第21軍61師戰士、副班長、班長、排長、幹事、副處長、連政治指導員、團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軍政治部宣傳處處長、團政委。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輪戰期間,師政委張海陽(右) 、團政委袁建國(左)為突擊隊8班長周旭陽壯行

1985年10月至1992年9月任陸軍第21軍61師政委。在任師政委期間,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率部參與了中越邊境防禦作戰。61師接防八里河東山13.9公里88個防禦陣地後,張海陽衝破阻攔,經常輕裝簡行,前往一線陣地,足跡遍佈我師165個哨位。他常說:“我們政工幹部不是工程監理,是戰鬥員!期間,他和師長劉登雲等師團領導共同策劃指揮了“34-1工程計劃”的作戰計劃。戰鬥中,61師182團9連突擊隊成功攻佔了敵重兵把守的55號陣地,摧毀屯兵洞4個、明暗火力點29個,殲敵43人。炮兵共發射炮彈6803發,壓制越軍炮兵陣地43個連次,摧毀越軍炮兵陣地2個、直瞄火炮和高射機槍發射工事12個、指揮所3個、人員工事14個、火力點19個、火炮26門、高射機槍2挺、通信線路2條、交通壕133米,斃敵94人。戰後,182團9連被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突擊隊長趙怡忠烈士被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1992年9月至1993年3月任總參謀部兵種部政治部副主任(正師職)。從他1985年10月任師政委到1993年3月升任副軍職,他在正師職任上整整8年未升遷。

1993年3月後任總參某部政治部主任,陸軍27集團軍政委,北京軍區副政委。2005年12月任成都軍區政委。2009年12月任第二炮兵政委。


我軍首對父子上將,父親經身百戰開國中將,兒子也曾參加老山輪戰

老山輪戰期間的張海洋。

2014年12月退出現役,結束了45年的軍旅生涯。和父親走的軍事幹部路線不同,張海陽走的是政治幹部路線。

他2003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2009年7月晉升上將軍銜。曾榮獲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念章1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