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or NO?由《方方日記》再來談點生活中的表達藝術


YES or NO?由《方方日記》再來談點生活中的表達藝術

近期,立哥草就的一篇的短文《理性探討:對“方方日記事件”的幾點看法》,得到平臺近10萬次推薦。文中簡單談了“獨立思考”與“肆意表達”之間的區別,認為方方以及我們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應避免“只揭傷疤不治傷口,光是吐槽不謀實事”,將“批判性”轉換為“建設性”,求真務實多行善,努力使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不過話說回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不少來自各方的批評、責難等負面意見,或者甚至我們每一個人也會因為事不如意而經常批評、指責他人。出於人類自我保護的需要,我們往往就會陷入到無休止的爭執、站隊之中——這便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常態

那麼進一步探討,作為充滿智慧的人類,我們除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兩極之外,難道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其實,在“是”與“否”的兩極之間,學會增加一點辨證的分析,就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加潤滑,得到理性思考的能力。


一、意見的審視

YES or NO?由《方方日記》再來談點生活中的表達藝術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直以來,我們都主張:面對負面意見,首先應要“虛心”聽取,並依照批評意見來反思改進。然而,這其實也容易滋生另一種弊端——“正氣不張”“任人指使”“唯唯諾諾”的“軟骨病”。因此,要避免這種不良心態的產生,我們可能就有必要在“虛心聽取”與“反思改進”之間增加一個“善惡審視”的過程,對意見背後的“潛意識”進行判斷,是“善意”還是“禍心”,是“友情提醒”還是“惡意打擊”,進而做到堅持理性思考,避免盲從盲信。


二、表達的藝術

YES or NO?由《方方日記》再來談點生活中的表達藝術

同樣道理,作為意見提出者的時候,我們也要心懷善念,堅持理性原則,避免肆意表達。一方面要善於把握表達的時機,做到“不憤不發,不悱不啟”。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好意見的建設性與批判性,在提出批評的同時,要能夠給出“解決問題的湯匙”;在提出讚許意見的同時,要能夠給出“下一步發展的空間”。《方方日記》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反感,我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更多是“以偏概全”的表達,忽略了合適的時機與意見的平衡。


三、發展的意義

YES or NO?由《方方日記》再來談點生活中的表達藝術

其實從哲學意義上來講,正反意見的矛盾,正是事物發展前進的根本。任何事物都擁有正反兩面,沒有彼此的矛盾和矛盾的解決,事物就得不到發展。因此,我們很多時候要善於跳出意見的本身,站到全局或者局外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意見和行為,從正反意見中得到更多的解決智慧。這正如《中庸》所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在讚許與責難的兩極之間,追求“中和”向前看,才是我們學習生活應有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