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3月PMI大反轉:訂單指數發出“收縮”信號

作者丨夏旭田,何中夫

截至3月25日,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96.6%,較2月調查結果上升17.7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企業復工率為98.7%,上升13.1個百分點。

3月PMI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在上月大幅下降之後,3月製造業PMI躍升至榮枯線上,並創下近年來新高。

數據顯示,3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在上月大跌基礎上環比大幅回升,其中製造業PMI為52.0%,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升22.7個百分點。

受訪專家認為,3月製造業PMI超預期回升是對上月曆史低點的環比修復,2月由於經濟活動停滯創下了35.7%歷史性低點,3月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生產的邊際改善帶動採購量、就業、原材料庫存等指標的好轉。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經濟也並未出現趨勢性好轉。

有專家對PMI同比化處理後發現,3月製造業PMI指數為-4.9%,較2月的-5.4%降幅略有收窄,但仍未看到明顯的反彈。

需要高度關注的是,3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分別是46.4%、46.3%,仍處於收縮區間,當月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1.7%和52.3%,比上月上升2.6和4.1個百分點。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外貿訂單或將遭受更大沖擊。中國經濟眼下的主要矛盾不在生產端,而在需求端。

解碼3月PMI大反轉:訂單指數發出“收縮”信號

生產邊際改善

3月31日,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月創下了35.7%的歷史性低點之後,3月製造業PMI大幅躍升至52.0%,回升16.3個百分點。PMI的大幅反彈顯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總經濟師陳中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3月PMI大幅回升在其預期範圍之內,“很多人並不清楚,PMI是一個環比數據,由於2月份經濟活動陷入停滯,基數創下歷史新低,3月復工復產態勢明顯,供需兩側也有明顯改善,因而3月PMI出現明顯改善是可以理解的。”

國家統計局也在答記者問中強調,PMI是環比指數,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發生的經濟變化,2月份受疫情衝擊,PMI甚至低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但3月份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

截至3月25日,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96.6%,較2月調查結果上升17.7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企業復工率為98.7%,上升13.1個百分點。

“很多人認為,3月外部環境大幅惡化,PMI指數難以出現這麼大幅度的反彈。為了打消這些人的不解,我們將3月製造業PMI的環比數據作了同比化處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不同的參數選擇,同比增速會有不同的結果,在將圖形的波動形狀儘可能吻合近年來經濟週期的基礎上,其結果是:同比化處理後的3月製造業PMI指數為-4.9%,較2月的-5.4%降幅略有收窄,但仍未看到明顯的反彈。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3月PMI大幅回升是對上月曆史低點的環比修復,在國內疫情好轉、政策加碼、生產加快等積極因素的促進下,存在企業心理修復的可能。他強調,3月生產指數回升到54.1%,是五大分項指數中最高的一項,其原因是前兩個月受疫情影響很多訂單難以完成,3月份以來正在抓緊完成積壓訂單生產。

陳中濤認為,生產的邊際改善是指數反彈的主要原因。由於3月企業大面積復工復產,生產活動趨於活躍,與生產相關的各項指標全面向好,其中生產指數為近年來新高,採購量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分別為52.7%和49%,較上月上升23.4和15.1個百分點;隨著多地下調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人員流動明顯加快,企業員工返崗率上升,從業人員指數為50.9%,較上月上升19.1個百分點。

那麼,重回榮枯線的PMI是否預示著經濟的完全恢復與趨勢性好轉?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PMI是反映經濟走勢的月度指數,能靈敏地反映經濟的短期變化,3月份採購經理指數上升反映當月多數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比上月有所改善,但並不意味著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通常情況下,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僅僅單月數據升至榮枯線上,並不能判斷經濟已完全恢復正常水平,實現趨勢性好轉,還需持續觀察變化。”

需求不足成最大挑戰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雖然3月份製造業PMI大幅回升,但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仍然較大,本月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1.7%和52.3%,比上月上升2.6和4.1個百分點。

陳中濤強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大量中小企業,仍面臨很多困難。3月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2.6%、51.5%和50.9%,小型企業PMI雖然大幅回升至擴張區間,但仍低於製造業整體水平,且其新訂單指數為49.7%,處於收縮區間。

PMI公佈之前,陳中濤發現,社會物流總額已出現大幅度下降,他認為這是社會總需求存在萎縮風險的一個重要信號。“3月PMI的改善更多的是生產端、供給端的邊際改善,但需要高度關注的是,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分別是46.4%、46.3%,仍處於收縮區間,我們的調研發現,超過一半的企業都存在缺少訂單的情況,未來訂單不足的問題或將更加突出。當前的主要矛盾不在生產端,而在需求端。”

趙慶河表示,從外部環境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嚴峻挑戰。3月份中國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6.4%和48.4%,雖環比有所回升,但處於較低水平的收縮區間。

陳中濤指出,眼下疫情已蔓延至200多個國家,大量國家和地區封國、封城,企業停工,商店關閉,世界經濟遭受重創,海外需求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國出口面臨嚴峻的訂單壓力。

在陳中濤看來,需要高度關注需求不足順著產業鏈向生產端及其他經濟活動傳導,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需求不足就會造成企業開工不足,這對企業而言意味著現金流斷裂、債務違約風險提升,部分企業可能會倒閉;對員工而言,這意味著收入下降甚至失業,而這些又會進一步壓制有效需求。”

劉學智有著同樣的擔憂,他表示,當前的需求更多是在完成前期積壓的訂單,新增訂單狀況並不理想,這可能導致當前生產指數的回升難以持久,而3月以來的高頻數據顯示,企業存在復工不復產的現象,真實的產出水平也可能不如PMI表現得這樣積極。

“對宏觀經濟而言,鑑於1-2月數據普遍很低,即便3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後加快復工復產而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經濟指標的同比增速仍然可能較低,難以抵消一季度整體下行趨勢。”

陳中濤指出,在國外需求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當下,只能立足於國內,從內需中挖掘更大的潛力。

在貨幣政策上,陳中濤認為,隨著全球新一輪寬鬆的推進,中國也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但中國企業利潤率較低,必須在定向寬鬆上發力。“財政政策上也還有較大的空間,這首先體現在減稅降費上,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陷入了困境,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應當在稅費、社保、貸款等方面為企業紓困,中國明確將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未來有可能在投資等領域進一步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