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一首歌开始

01

每天醒来,一个习惯动作,拿过床头柜上正充电的手机,先看时间,再看微信。

看到一个群内,有朋友分享了一首歌。从某次旅行开始,路过一个酒吧,听人唱了赵雷的《南方姑娘》,我便喜欢上了民谣。

我不怀念那个陪我听歌的人,却忘不了那样一个酒吧,听过那样一首歌。

从听一首歌开始

02

这是个下着大雨的天气,我居住的地方,门前有成片已经开始结痂的油菜花海。

3月初时,一推开门,花香扑鼻,这是我喜欢的3月,无需多余的语言堆砌。

我从听那两首朋友原创的音乐开始,想到去看他的朋友圈,再去看给他点赞的人,再去听点赞人与别人一起做的曲。

这个点赞的人曾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有禅意。他身上有一股清冷的气息让人觉得很难靠近。

但他请我喝过果汁,我听他聊他在寺庙做志愿者的经历,我问起他有关绝食的事。

我们交谈不多,只有过几句无关紧要的闲聊。

他分享的纯音乐里有雨声、鸟鸣、钢舌鼓。安静、干净的气质一如他穿着素色衣衫与我路过时。

那时我不能从他拒人千里之外的气息里读到一颗温暖、柔软的心。

从听一首歌开始

03

然后我从他的朋友圈里看他的转发,来自他朋友写的一个公众号。

对这个写公众号的人,我有过一面之缘。但当时我在人群里,既不是他的粉丝,也不认识他。

只是看着周围有些人很狂热地讨论着,说他是名作家,说他是名医生。

如果我没有读他写的字,我不会想到要在这里写这个人。

我想写写他的经历,却又觉得两篇文章得到的信息过于散乱,像一地散落的花。

这是他谈及没有从医之前的十几年前的工作经历。那时他因为各种原因从一个公司换到另一个公司,他做过动漫公司运营部的经理,做过广告公司的策划,后来做了制片。

他开始不知道制片是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负责订机票、盒饭、安排车辆、贴发票、与地方宣传部交接、给电视台递带子、向器材公司租借机器。言而总之,就是一个打杂的。

从听一首歌开始

所以他在本身兴致不高、活也做的不怎么样的情况下要求调换部门,于是主动请缨跟着摄像师做助理。

他们公司外包了中央二台的业务,所以打着中央台的名义,去拍摄去采访。他写了其中几段跟拍的经历,也写了他的摄影师傅。因为两位师傅都和他说电影剧组好,他就对电影产生了兴趣。

后来广告公司辞职后他做了很多兼职,之后去了一个剧组,给明星写宣传稿,组里当时在拍一个剧,剧中的男五号对他特别好,给了他一件军大衣,他穿着军大衣,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把盒饭裹在军大衣里,才吃上了一口滚烫的热汤热饭。

为了吃饱饭,他还常常骗发盒饭的人,总是取两份,说是另外一份给朋友取的。

之后他还写了很多事,但最后他写到了生病,写到了更想离开北京。在离开北京时还有剧组打电话找他去写宣传稿,也有朋友让他去做副导演。

但他都拒绝了,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医生,总觉得和他那一场生病有关吧!

看完他写的两篇文章,让我又体会了一遍漂泊在外,为了生活奔波、打拼的人多么不容易。

从听一首歌开始

04

我想起一位喜欢追星的同学,她毕业后就去做了临时演员,那时她经常会和我说见到了哪些明星,然后要和他们保持多远的距离才能一起拍摄。

她也曾有演员梦,还为了拍摄有台词的戏差点被导演潜规则。因为看清了形势,她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

如今我们没有联系了,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工作。但看她的朋友圈,知道她现在有个爱她的老公,有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安稳。

曾经也许我们都有这样、那样想做的事情,后来才觉得原来某些事,做起来对我们来说很吃力。

最终我们要么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事,虽然来得比较晚,但还是来了。

要么就安于现状,踏踏实实的过好寻常的日子。

平凡和简单也没有什么不好。

从听一首歌开始

05

从听一首歌开始,也想从一首歌结束。听《南方姑娘》第二天的午后,在一家店内用餐,看到了一把漂亮的吉他。那时我不会弹,但很想坐在高脚椅上抱着吉他拍一张照。

然后底下用餐的人中,有位小朋友突然说:“姐姐要唱歌。”那种期待的声音,让我当时真的很想突然就会弹一曲。

于是,我就更喜欢民谣了。

想在晴朗的天气里,坐在高脚凳上,抱着吉他,用指尖轻拨琴弦,随意的唱上一段。

想在拥挤人群的广场上,像个流浪诗人,把琴盒当盛放硬币的容器,如果有几块钱,我就去便利店买支冰激凌。

但我最想做的,其实是一个人,有那样一段时光,可以把所有情绪,孤独的、幸福的、悲伤的、喜悦的,都化作阵阵动人的旋律。

从听一首歌开始

作者简介:年锦瑟,文艺女青年一枚,向往自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