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多長時間能成熟?

彭鳳珍84146265


土豆種植到出苗再到成熟需要40-50左右

種植土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種植土豆前要先切塊催芽,並整地施肥,將薯種根據密度進行播種,一般20天左右出苗,然後進行澆水、追肥,並注意病蟲害防治。(一)切塊催芽播種前20天,時間約在3月初開始催芽。土豆種切塊時每種塊至少有一芽眼。10-15塊/斤為宜。切好後用小灰幹拌或多菌靈粉劑1:200倍對水浸種進行殺菌消毒。待種塊晾乾後即開始苗床催芽,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室溫15℃以上的屋角內用沙催芽,一層沙一層種塊;二是在室外的通風朝陽處東西方向挖坑催芽,坑深25釐米左右,一層沙一層種塊,3層為宜,然後加拱棚薄膜覆蓋,夜間加蓋草簾保溫。以上兩種方法在催芽期間要灑水1-2次,防止落幹。當芽長到長0.5-1.0釐米時,開始播種。(二)整地開溝下種前看土地墒情,若墒情不好,可考慮灌溝造墒,造墒期間宜在下種前7-10天。土豆種植一般為雙溝定植,開溝時可採用大行50釐米,小行40釐米。(三)播種蓋膜春分到清明為最佳期,在此應該特別提出的是:脫毒土豆可提前早播,春分前播完,株距可控制在20釐米。播種前先用辛硫酸1:10000倍水順溝噴灑,防止地下害蟲。有機肥可直接撒如溝內或整地時撒入;化學肥可劃入溝內或撒在種塊之間(注意不能與種塊直接接觸)。播種時,種塊置入溝內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種芽朝下,此法長出的土豆根長苗壯,土豆少但塊大,但苗晚2-3天;另外方法是種芽朝上,此法長出的土豆根相對較短,土豆個小但多,且苗早2-3天。下種結束後從大行內兩邊取土將土豆溝及小行的空間蓋好耬平,加微膜蓋嚴壓實。(四)出苗放風及苗期管理清明後,播種後20天左右,即有苗露土,此時可衝苗處將微膜摳破放風,以防蒸苗。待苗長到10釐米高時,將苗周圍的膜用土壓嚴,以保水壓草。土豆生長的前期不宜澆水,待見花後再澆。若天旱無雨,可每隔10天澆水一次,一般澆2-3次水即可成熟,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苗期防蚜蟲或薊馬等蟲害。(五)合理施肥土豆喜施用農家肥,每666.7平方米以4000-5000斤為宜,同時適當施用化肥時要氮、磷、鉀配合使用。土豆對鉀需要量大,科學合理的氮、磷、鉀投肥比例是1.85:1:2.1。土豆喜歡吸收銨態氮,對硫的吸收比較多。據實驗,每增施1公斤硫酸鉀肥,可增產土豆100-150公斤。


523頂頂


過去不用科學而用古規種土豆,在清明時節種植到農曆八月份白露時節成熟,農民種地節氣分明掌握,收完土豆,白露髙山麥,基本上按古規跟秋風時節播種小麥,這些土豆出粉律特別高,十年前,溫度低調,不熱不冷時,一畝產量3仟斤左右一畝地出粉律5佰斤左右,哪時候粉面單斤1元7角錢,其實農民靠栽土豆收益,每戶一般栽種十多畝。

現在是科學發展,因地制宜,科學和古規節氣標本兼用,農民一般按今墊左右開始振地施肥,以科學種田地膜覆蓋種植,在農曆五月半間挖土豆,哪時間土豆市場價格好,隨便賣髙得,主要是吃菜為用,出粉律低調,賣結束後又開覆蓋地膜,種植第二季在農曆立冬前挖收,可以留於種籽。


順世隨緣383093579


成長週期包括休眠期、發芽期、幼苗期、發棵期、結薯期。每個階段都有其自己的生長特點,溫度或者環境的改變會影響每期的時長,而且每個階段對下一期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

1、休眠期:摘下的土豆放到有利於成長的環境中很長一段時間不發芽,這說明其進入了睡眠期,等它適應環境後就會開始發芽。這段時間的長短與其播種後是否快速出芽有一定的關係。休眠期會受到溫度的影響,25℃左右休眠期可以持續一個月或者三個月;溫度低於5℃時它可以長時間休眠。

2、發芽期:這類植株結束休眠期後就進入了生長期。它的生長期從發芽開始,這時候它會從自身供給芽養分,以便其健康生長。這段時間也與睡眠期有一定的關係。

3、幼苗期:幼苗期持續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只有半個月。這個時間苗開始長出來,並且葉子長出六片或者八片慢慢展開。

4、發棵期:這段時間有越來越多的葉子展開,大約十五片。發棵期大約一個月左右,這時植株開始增高,大部分葉子已經長成,根系也在慢慢生長。

5、結薯期:這個時期也是塊莖的形成階段。這段時間葉片生長緩慢,靠近根部的葉片慢慢變黃有的還脫落。植株大部分的養分都提供給植株的塊莖,以供果實的快速生長。

二、生長條件

1、土壤:這類植株生長需要透氣性好、排水性好、較溼潤的土壤。

2、溫度:適合這類植株成長的氣溫為16℃-18℃,土壤溫度高於25℃時不利於塊莖的生長。它的葉片適合的生長溫度是15℃-25℃,溫度大於35℃也不利於其生長。




琅琊微光


我國土豆一般都在10月到12月種植,來年1月到3月可以收穫。當然如果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理論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種植土豆的,具體種植時間還得根據當地氣候而定。

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這段時間適合東北和甘肅、青海等一些西北地區種植馬鈴薯,到秋季收穫,通常情況下一年只能種一季,所以稱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區。

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湖南、河北等。山東、河北、等中原一帶的2、3月份種植春馬鈴薯,6~7月是收穫機;8月份種植秋馬鈴薯,10~11月初的時候收穫。

江蘇、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可以種植春季馬鈴薯,5~6月份收穫;9月份的時候種植秋季,12月份的時候收穫。這些地區被稱為中原以及中南二季作區。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可以在秋季水稻收穫後利用期間空隙種植一季馬鈴薯。一般10月中下旬~11月份播種,下一年2~3月份收穫。因生長期多處於冬季,因此這些地區通常稱為南方冬季作區。


蜜蜂愛採蜜呦


大家好!我是來自成都的君玥,榮幸的來回答土豆多長時間能成熟這個問題種土豆多長時間成熟?

1.土豆生長所佔時間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3個月不等。

2.土豆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

3.土豆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4. 土豆種下後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收穫。一般西北地區,例如甘肅,青海約春季種植,秋季收穫,一年種植一季。而山東,河北地區,一年可種兩季。二三月種,六七月收。之後八月種,十一月收穫。





君玥小姐姐


土豆生長所佔時間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土豆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佈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

生長週期

1.休眠期

馬鈴薯收穫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

2.發芽期

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

3.幼苗期

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

5.結薯期

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莞飄包子


土豆是我們飯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不僅僅可以做菜吃,還可以做成小零食,土豆你肯定很熟悉,但你知道它是怎麼種出來的嗎?又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呢?今天小哈就帶你瞭解土豆生長的整個過程,可以收藏給寶寶當教材哦。土豆又稱地蛋、馬鈴薯、洋山芋等, 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春季土豆種植時間一般是二三月份,整個生長週期為60-100天。土豆品種很多,有白皮、黃皮、紅皮和紫皮等品種,又分為黃肉種和白肉種。在栽培上常依塊莖成熟期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種。


沅宏魚菜共生


這類植株的成長週期包括休眠期、發芽期、幼苗期、發棵期、結薯期。每個階段都有其自己的生長特點,溫度或者環境的改變會影響每期的時長,而且每個階段對下一期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按照生育期長短主要分為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早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60天左右;中熟品種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80天左右;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穫約100天左右。另外:土豆播種到出苗約需要20-30天。土豆是屬於比較容易種植的,且因為屬於基本糧食,所以被不少普通家庭用來種植。


莫莫奉獻


你好,土豆生長所佔時間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土豆學名: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佈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

擴展資料:

生長週期

1.休眠期

馬鈴薯收穫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

2.發芽期

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

3.幼苗期

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

5.結薯期

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劉雙看三農


土豆生長所佔時間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佈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生長週期

1.休眠期

馬鈴薯收穫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

2.發芽期

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

3.幼苗期

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

5.結薯期

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