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諸多人生事情,我們總喜歡強調的是要大氣,只要逐漸做到舍就會有希望得,或者說你一旦做到可以舍的境界,也就已經不在乎得,在得與舍之間,總是存在很多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究竟什麼該舍,什麼該得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為何我們平時喜歡教育人要大氣,對人對事有氣度呢?事實上之所以這樣教育人,是因為真正能夠做到大氣之人實在少之又少,既然世界上大氣之人如此少,那麼是不是小氣之人就會很多呢?

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一旦小氣之人頗多,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依舊秉持大氣法則,似乎就有些不太合群了,所以鬼谷子告訴我們一個處世哲學,人生是需要在一些事情或者東西上小氣的,比如今天即將要說的這3樣東西,你越是小氣,反而就越容易混得風生水起,至於究竟是哪3樣東西呢?我們繼續深入分析。


01 對待時間需小氣

時間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古人對時間的理解程度可以說是完全超越了我們,有人為了能夠考取功名利祿,十年寒窗苦讀,懸樑刺股也要珍惜時間,為的就是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更多事情,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對待時間,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小氣就是不要肆意揮霍,珍惜每一分一秒,在此刻能做的事情,就堅決將其做完 ,絕對不堆積起來影響明天時間。當然這個小氣很簡單,自從讀書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就不斷強調“今日事今日畢”,我們也就不過多重複了。

我今天想要說的對時間小氣,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人對生命的理解。人生一世,短短也就那麼幾十年,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更加充分過好自己的生活,讓生命有價值呢?這個問題才是我們值得思索的。

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很多人覺得珍惜時間是一種生命的意義,然而這並不是主要意義。生命其實很脆弱,也很難簡單,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結束的,既然並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結束生命,也就意味著你並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

倘若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又何談珍惜與否呢?所以鬼谷子的人生哲學中,是告訴我們,生命存在不確定性,人生所得很多時候又是無法帶走,所以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想要獲得無限的東西,那是不可能的,與其因為無窮無盡的這些事情煩擾,我們不如真正淡定從容一點,只要能夠滿足自身生活需求即可,剩餘的時間多用來感受自己內心真實需求,多用來感受世界的美妙之處。

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要不然等到有一天你驀然回首,發現自己一生一直都在忙碌奔跑,卻從來沒有真心關心過自己內心需求,沒有對自己生命小氣過,那你是不是會覺得一輩子活到頭,完全就是血虧呢?


02 對待慾望要小氣

慾望是人一生中永遠離不開的話題,人的煩惱憂愁大多來自於慾望,因為慾望的促使,一個人會變得接近瘋狂,完全忘記自己初心,只想去索取得到,可是前邊我也已經說過,人生時間有限,慾望無窮,以有窮時間追求無窮慾望,最後的結局就是時間浪費了,快樂也丟失了。

因此,我們應該清楚明白一個道理,對待慾望小氣一些,少一點慾望,不管是對金錢、美女還是權力之事,慾望小一點,煩惱憂愁也就會自然減少很多,並且自己人生也會更加坦然,一個坦然的人,生活快樂與幸福指數就會比那些一直追求很多欲望之人高很多。

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03 對待感情要小氣

也許乍看我所說的對待感情要小氣,很多人會覺得有點意外,對待感情不應該是無私奉獻付出麼?實際上我這裡所說的小氣不是勸誡一個人不要去付出感情,而是指對待感情要慎重謹慎,不能放縱自己。

在古代的時候,也許只是男性會出現這種放縱自己感情的事情,那個時候女性地位比較低,不存在放縱之說,但是如今的社會,男女是平等的,對於感情之事,更加值得我們研究。

鬼谷子告訴你,這3樣東西你越對它小氣,你反而越容易獲得成功

一個人一生遇到的不同之人會很多,倘若不懂得滿足,總也喜歡挑三揀四,肆意放縱自己感情,那麼很可能的結局就是這個人不斷在與不同之人談感情,但最後都是無疾而終,為何越是慷慨,越是無疾而終呢?最主要原因就是感情多麼神秘而聖潔,是經不起一些雜質影響的,一旦一個人對感情慷慨,也就說明這個人是海王級別的捕魚達人,誰會願意成為他池塘裡的一條魚呢?

所以我們應該對待感情小氣一些,喜歡一個人就只對這個人有感情,兩人相處慎重一些,不要肆意揮霍別人的感情,也不肆意放縱自己的感情,兩者相互小氣,相互尊重,這才是感情最好的狀態。

反觀我們很多分道揚鑣之人,很多就是因為感情過於放縱,對他而言,你不是世界的唯一,可能僅僅只是其中之一,既然不是唯一,分道揚鑣也就十分明顯,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友情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需要學會合理小氣方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