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职场上领导如何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古人的人才搭配方案真是高明

所谓人才就是能够提供常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稀缺,第二是不易被发现。如果仅仅是人才稀缺这并不可怕,因为你得不到的,别人也不一定能得到。但如果不会发现人才就太可怕了,因为这就像身边明明有黄金白玉,但却因视而不见故与之错之交臂,白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发现人才,并使用人才呢?让我们学习一下古代的帝王和圣人是怎样做的。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 一、如何驾驭行事严苛的下属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虽然最终成就了帝业,但他早年是落魄贵族出身,只不过正好恰逢乱世,他才从底层一点点打拼上来。

在刘秀还没当皇帝之前,他曾经担任过大司马的官职。在中国古代当官的人府上难免会养一些奴隶童仆,刘秀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有一次刘秀府上的一个小奴隶犯了法,原本只是一个小错,惩罚一下就行了。但谁能够想到在刘秀手下担任军事令的祭遵,毫不留情的就把他给杀了。这一下大家都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不知道哪天会被杀。

刘秀知道以后也是勃然大怒,第一杀的是他府上的童仆,他感觉没面子。第二刘秀向来以宽厚待人,自己的下属因为一点小错就杀人,这不符合刘秀仁德的公众形象。所以刘秀一气之下就将祭遵关入了大牢。

就在刘秀想着怎样处罚祭遵的时候,有一个叫陈副的人站了出来,而他的一番话将彻底改变刘秀对祭遵的看法。

陈副对刘秀说,乱世之中士兵极难约束,您一直希望有一个铁面无私的人可以管好他们,现在祭遵不就是这个最好的人选吗?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刘秀听完陈副的话后恍然大悟,他立马赦免了祭遵的罪行,并且任命他担任刺奸将军。做完这两件事后,刘秀又用恐吓的语气对他的士兵们说,你们可要小心祭遵这个人啊!我府上的奴隶犯法他都敢杀。如果你们违反了军纪,他一定不会轻易的饶恕你们的。

自从祭遵担任了刺奸将军之后,刘秀军中的纪律为之一振,军风也大大的改良了。

分析:刘秀府上的奴隶犯了小错而被杀死,这是典型的小错大惩。小错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惩却会让人心慌慌。所以小错大惩其实是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因此祭遵在军市令这个位置上,祭遵是不合适的。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但在军队里就不一样了,军人在战场上即使是犯了一个小错,也有可能导致战争的败亡,所以管理军队就必须要小错大惩。这样才能杜绝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所以对于那些行事严苛的下属,你不能拿去管小过错小代价的岗位,因为这样要么会引发恐慌,要么会激发矛盾。你应该拿去管小过错大代价的岗位,如此才能防范于未然。

  • 二、复杂的学问也不一定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孔子是春秋晚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眼里,他老人家似乎就是一位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但其实现实恰恰相反,孔子是一位非常懂得变通且有智慧的至圣先师。

春秋中晚期,孔子为了传播自己的学问,也为了向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带着一些得意的弟子在列国周游,但有一次路上却碰到了一些麻烦。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有一天孔子的马车在经过一片庄稼地的时候,也许是拉马车的马因为负担太重太累了,所以那匹马吃了几口路边农夫的庄稼。

吃了庄稼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正好被路过的农夫看到了。这下农夫可来劲了,他得理不饶人的扣下了孔子的马。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这次孔子出游他也陪伴在左右。子贡自序满腹经纶,要说服这样一个农夫岂不是易如反掌。所以子贡就去找到了农夫,一番之乎者也之后,农夫理都没理他。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普通农民根本就不识字,哪里听得懂那一堆之乎者也的话呢?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子贡回去之后,无奈的向孔子说明了情况。

孔子很淡定,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教导的对子贡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劝说他是行不通的。

说完后,孔子便让自己的马夫去同农夫交涉。众弟子都不相信马夫能够成功,但孔子却信心十足。

马夫找到农夫,对他说,你在这里种过地,但是你从来没有到东海之滨去种过地吧!我从东方而来,也没有到过极远的西方。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庄稼长的总是一样的吧!既然庄稼长的都一样,那我的马又怎么知道,你这里的庄稼是不能吃的呢!(先秦时期古人常用庄稼养马。)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农夫听完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再加上其实他的损失也不大,所以就把马还给了孔子。

分析:子贡满腹经纶,却不能说服一个农夫。这说明了最复杂的学问,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所以对于那些高精尖的人才而言,他们就适合站的高,看的远,有时你把他们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他真的就不一定能行。而且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浪费人才。

而马夫几句家常话就能够说服农夫,不是因为马夫的话多么的高级。而是因为马夫用了农夫能够听懂的语言和逻辑,才说服了他。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会什么方法,而是对方能够接受什么方法。因此,如果对方只能接受一些简单的道理,那就用简单的人和他去对接好了,要明白我们最终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显摆才能。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总结:文章开头我曾提到过,所谓人才就是能够提供特殊价值的人。那到底什么是特殊价值呢?我认为,所谓的特殊价值,并不是指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高端或多低端。而是正好能够对应情况,对应问题,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有特殊价值的人。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做为中国人,学一点历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现在各地的考试中,历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历史分数比重就要加大。

另外有一个特点,语文好的孩子,历史并不一定好,但历史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不会差。因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历史书。

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其实最近几年,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界,都越来越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了,高考历史占分越来越大,《国家宝藏》等节目大受好评都是例证。著名教育学家希利尔曾经说过:历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底蕴与基石。

另外有一个特点,语文好的孩子,历史并不一定好,但历史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不会差。因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历史书。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从小被历史喂大的孩子,见识更广,眼界更宽,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断能力也更强。

在日常的谈吐举止中,也会高出同龄孩子一截,往往能够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气质。

可是提起学习历史知识,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

探究其原因,发现“教科书上的历史”不是鲜活有料的历史。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学校历史书的作用,但说起趣味性,学校历史书是没法跟课外历史书相比的。

那么是否可以走一条既不缺乏趣味又准确无误的路,让孩子们通向历史呢?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答案就在《一口气读懂中国史》,这套书用孩子喜欢的故事,讲述简单有趣的中国历史!当孩子认真读完之后就能向你口述历史故事了!

这套书一共10本,从春秋战国讲到了清朝介绍了历史上10个至关重要的朝代。可以说人生中该掌握的历史都包含了。

事实证明,学富五车的孔子门徒,有时还不如一个马夫

比如说《春秋战国》,春秋无义战,建立王霸之业,几乎是贯穿整个春秋战国的主题曲。整个社会处于混战,却也激发了思想文明的大爆发。能更清楚地了解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秦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时期,了解这段历史,会忍不住折服于秦始皇、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钦佩项羽、韩信、周亚夫这样的英雄豪杰!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

《清朝》清朝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衔接现代文明的交界时期,这段历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转型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本书,可以领略在马背上打天下、挺进中原坐稳皇帝宝座的大清皇帝们的风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华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舰船大炮进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这段历史也给我们中华儿女血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个人的存在。……

不光是这些,冷门知识也特别多,比如:李白为什么叫李白?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蒙古铁骑何以天下无敌?等等……充分拓展开外知识点。

帮孩子顺畅地阅读历史的“十万个是什么”让家长摆脱熊孩子粘人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套书原价268元,头条团购138,一共10本包邮到家,合下来一本不到15块钱,不及一顿简餐钱就可以了解这段历史!非常划算! 这套书自己阅读送人都很合适,阅读起来也很过瘾。可以作为孩子了解历史的拓展阅读,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枕边之书。

可以点下面的横条看一看参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