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調“霸主”如今年產3萬套,靠房地產“續命”的春蘭股份路在何方?

3月28日,昔日空調“霸主”——A股上市公司春蘭股份(春蘭空調所屬公司)公佈了其2019年年報:營業收入下降69.94%至1.98億元,歸母淨利潤下降33.97%,僅2696萬元

中國空調第一品牌、世界第一臺靜音空調、全國銷量第一……春蘭空調從誕生就是國貨家電之光。而今,三線開外的品牌、年產3萬套、靠房地產挽救頹勢……春蘭空調的沉淪令人唏噓。

上市即巔峰的春蘭股份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這句網絡上的調侃形象地反映出春蘭股份上市以來的營收情況。

1994年,陶建幸帶領春蘭股份登上A股,當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5.55億元。彼時,格力正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掙扎,美的尚未涉足空調領域,春蘭空調是中國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

2004年,春蘭股份營業總收入達到歷年最高的32.26億元,之後業績迅速下滑。從下圖可以看出,在2003年到2005年,春蘭股份保持了相當不錯的財務數據,這是其營業總收入的光輝時刻。

昔日空調“霸主”如今年產3萬套,靠房地產“續命”的春蘭股份路在何方?

春蘭股份上市以來營業總收入

但是,一切拋開市場談個股的行為都是在“耍流氓”。

從1994年到2004年,儘管春蘭空調的營業總收入基本平穩並出現了短時間的大爆發,但是其市場份額卻急劇縮減。

根據當年的媒體報道,1994年春蘭空調在中國空調市場的佔有率約30%。而2004年8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組織公佈的《2004-2006年中國城市消費者空調需求狀況研究諮詢報告》中,春蘭空調排位10名開外。該報告表示,“春蘭、新科、和部分日資品牌如日立、夏普、松下等,雖然還是城市消費者購買的重點品牌,但消費者對其品牌忠誠度已有所下降。”

之後,中國製冷行業繼續蓬勃發展,而春蘭空調的營業總收入一瀉千里。

多元化政策拖垮春蘭股份

從行業的領軍人物,變成行業的掉隊者,原因必然不止一個。

20世紀末,空調行業開始大打價格戰、進行返利經銷商活動,但春蘭空調不為所動,故而錯失搶佔市場的先機。不久後,在2001年,在中低端空調市場幾乎被瓜分完畢之時,春蘭空調卻再掀“降價風波”。安於現狀、沒有在適當的時間主動進攻,春蘭的結局必然是業績下滑。

但是,更多的人將春蘭空調的沉淪歸功於春蘭股份的多元化戰略

陶建幸曾表示:“目前除了在中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單純的家電企業。因為家電企業銷售額很難增長,而且產品單一、風險度高。”故而陶建幸想到了建立“國際著名多元化公司”。

當時,作為中國空調的第一品牌,春蘭股份在上市後不久便開啟了多元化發展之路:其在進軍冰箱、洗衣機行業後,甚至開始製造摩托車、卡車和汽車。逐漸地,春蘭股份砸30億元進新能源、注入優質電廠,並剛開始參與房地產業務。

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確實會分散風險,但籃子太多,也會分散管理層注意力、帶來新的市場風險。

隨著摩托車行業需求驟減、汽車行業經營不佳,年輕的春蘭股份難以同時掌控多個極度跨領域的行業,遂拋棄好幾個多元化的業務線。

而在春蘭股份發展多元化業務的十年,其主營業務空調也錯過了發展的藍海時期。

回首再看,在空調行業內,春蘭股份已被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年產3萬套,春蘭股份還賣空調嗎?

從實實在在的行業霸主淪落到三線品牌之外,春蘭空調已經逐漸被市場遺忘。而今,春蘭股份的年報依然毫無起色。

2019年度,春蘭空調生產量3萬套,銷售量6萬套。

昔日空調“霸主”如今年產3萬套,靠房地產“續命”的春蘭股份路在何方?

如此現狀讓人疑惑,春蘭股份還打算賣空調嗎?

春蘭股份2019年度年報顯示,其空調製冷產品銷售8229.32萬元,同比下降75.63%;房地產業務實現銷售5808.24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6.14%;通過持股的泰州電廠和龍源泰州公司分別獲得投資收益4750.08萬元和1374.45萬元。

經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計算,從其業務分佈來看,2019年度春蘭股份空調製冷產品銷售額佔其營業總收入的41.50%,房地產業務佔比為29.29%。而從毛利率來看,其空調業務的毛利率為19.09%,房地產業務的毛利率為48.23。

顯然,空調已經不再是春蘭股份唯一的主營,並且對業績的貢獻相當有限。

春蘭股份也坦言:公司空調產品綜合競爭力不強。

實際上,國內市場三巨頭稱霸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二三線品牌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但像春蘭空調這樣,在老一輩中國人記憶中擁有一定好感度的品牌遠比新人更容易進入空調大佬們的“牌局”。

而想要突破重圍,必然離不開產品創新、技術變革和工藝更替。簡而言之,緊扣兩個字:研發。

從研發費用看,春蘭股份2019年度研發投入僅74.03萬元,佔營業總收入的0.37%。而這個數字,已經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5.62%。

這個佔比是什麼水平呢?約為格力電器的十分之一。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調查發現,2018年格力電器研發費用為營業總收入的3.49%,美的集團研發費用佔比營業總收入的3.20%,海爾智家的數據為2.77%。

這樣看來,通過提升現有產品性能、研發新產品來增加市場份額這條路,春蘭空調是很難走通了。

從1994年到2004年,春蘭股份錯過的是一個時代。如今,春蘭股份的研發投入遠低於同行業的對手,不禁讓人質疑,春蘭股份是否還有實力賣空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