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明顯是擺拍的網紅景點,攝影師趨之若鶩,作品雷同乏味,你怎麼看?

漢字狂草871


許多明顯是擺拍的網紅景點,攝影師趨之若鶩,作品雷同乏味,你怎麼看?

首先,差不多可以斷定,凡是對一種景色、一個場景會“趨之若鶩”的攝影者,都不是在進行攝影藝術創作,就好像網文寫作,無論被人稱為什麼大神,由於其網文中缺乏美的創作、缺乏作者的個性創作,所以藝術價值極低,它就不能稱為小說藝術,它只是故事,長篇故事,和什麼油畫村裡出來的各種仿製畫沒有區別,所以那些低檔次的網文作者只能說是文字故事寫手,仿製畫作者只是一個畫匠,而這類的攝影者,也就只是攝影匠人而已,無論其拍出的相片畫面多麼美麗、多麼精緻,它們只是接近於複製品的產物,不是藝術創作。

其次,我心目中的攝影師,應該是一個藝術創作者,是和作家、詩人、畫家、作曲家居於一個藝術創作境界的。但是,藝術創作最起碼的一個要求是個性創作和美的獨創,即1、它必須是基於創作者的純粹個人化 的東西,無論思想內涵、形式表現,都極具個人的特色、特徵,是毫不雷同的、甚至無法雷同的、也是不應該雷同的,2、它必須是一種美的獨創、原創,無論內容內涵還是表現形式,起碼其主要組成部分、核心部分是個人獨創的、原創的,而絕不能是複製的、模仿的。

當然,對你這個問題說法還是可以具體分析的,“許多明顯是擺拍的網紅景點,攝影師趨之若鶩,作品雷同乏味”,其中如果僅僅是“擺拍”的“網紅景點”,那未必不能創作出傑作,我的是意思“擺拍”也是可能拍出藝術傑作的,同樣的“網紅景點”,只要一個攝影者能夠拍出個人的角度、個人的氛圍、尤其是個人的獨創的場景內涵,那也是一種創作——與眾不同,又極具美感,那就是藝術創作。只不過很多人在擺拍、並對網紅景點趨之若鶩後,他們的攝影作品往往“雷同乏味”,那就不是藝術創作了:一大群攝影者都站在一個點上,大家採用的攝影角度都完全一樣、場景構圖也都差不多、畫面內容組成、畫面呈現的氛圍意境也幾乎一模一樣,這當然就不是藝術創作了,這只是……他想拍一張好看的風景照而已——創作性的攝影,應該是沒有所謂的公認的最佳攝影點、最佳攝影角度、最佳畫面之類的說法,創作攝影,每個人的構思都應該不一樣、每一個人賦予畫面的內涵都應該不一樣,否則和油畫村裡的畫匠們有什麼區別呢?

如上。


天淞子


許多明顯是擺拍的網紅景點,攝影師趨之若鶩,作品雷同乏味,你怎麼看?

對於這種中國式的攝影,大家已經見慣不慣了。





像這樣的網紅攝影點很多,國內有,國外也很多。很多人對這種翻拍式的攝影趨之若鶩。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也應該客觀的看待。





據我所知,國內很多攝影團體和培訓機構特別喜歡挑這些地方進行實戰教學。對於這種行為我覺得也無可厚非。畢竟這樣的攝影點對攝影教學來說還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學員們可以參考別人拍攝的經典作品,到實地進行拍攝,一來可以檢驗自己學習的攝影知識,再者可以出去旅遊散散心,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種對經典景點的翻拍,難免會出現大作品多數雷同的現象。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個習作,自己當做留念也不錯。





我個人是比較反感那些經常把這種翻拍片拿去投稿,參加攝影比賽的行為。風光片還好,畢竟大自然瞬息萬變,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風景。然而那些明顯擺拍的作品,如“灕江打漁翁”,“榕樹下牽牛人”等這類片子,雖然經典,但是千篇一律,毫無創意可言。如果攝影都是這樣,我覺得就攝影就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了。





攝影人可以翻拍模仿,但是這只是為了學習和提高技法,我們做這些的目的也是為了能摸索出一套完全屬於自己風格的攝影之路。





好了,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大家有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喜歡我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其實您已經在問題描述裡非常清晰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了,我表示認同。

造成這種現象氾濫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權威”期刊或者“大型”影賽的有意引導;

2.“攝影團”“攝影班”“攝影群”的錯誤指導;

3.“景區”“攝影點”“群演”“導師”的利益驅使;

4.“攝影愛好者”的盲目跟風。

歸根結底,還在於“利”字,大夥兒都在扎堆地急功近利、追名逐利。從長遠來看,當然對中國攝影的發展弊大於利。

這種現象能很快速地製造攝影繁榮的假象,很容易讓參與者獲得群體激情,讓拍攝進入忘我之境,在某種程度上能激發攝影初學者的創作激情,學習一些基本的攝影技法。

但是,當攝影愛好者在這樣的氛圍下完成學習之後,定然會在心底埋下可怕的種子,對將來的發展非常不利。學習攝影的根本之道,還是多讀書,多瞭解攝影史,多學習攝影的本真。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含章攝影吧


“群毆式”攝影,越來越令攝影讀者所厭惡。擺拍痕跡粗劣、違背生活規律、矯揉造作等諸多詬病暫且不說,其對攝影師的最大傷害就是:攝影創作缺乏獨立思考和藝術個性!嚴格來說,攝影是一門孤獨的藝術行為,孤寂往往給攝影師在思維空間裡自由行走,從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攝影作品才具獨特風格和魅力!




江南劍客傳奇


首先呢,攝影師這個頭銜要打個引號,什麼樣才能稱之為攝影師。二來拍的高興就好,看的人高興就好,不要覺得自己拍出來或者沒拍到而不開心,甚至不服氣。三來就是如果這類作品獲獎了,那更不用不開心,這個獎就是個SB。


石城蘭樓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這被認為是中國式攝影的最好例證,已經成為當地的一種旅遊資源來推廣。其實,作為攝影初學者來說,這種群拍無可口非,可以作為構圖,光線運用,參數控制以及道具運用的練習。在當地導遊的帶領及指引下,短時間裡獲取一張“不錯”的照片。無論是從刺激旅遊業,增加導遊及模特的收入,攝影師獲取“好照片”上,三者均獲其利。這點上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從攝影師角度來說,跟著導遊在這些網紅景點拍了幾次之後,懂得基本的構圖方法,光線及道具運用,參數調整訓練後。還繼續跟大隊去群拍,這種做法就值得商榷。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照片,特點是雷同、偽人文、扼殺創作性。攝影師就難以突破攝影基礎這個瓶頸。攝影作品,到了一定階段,看的創作理念,時間跨度,還有題材深度。網紅擺拍照片明顯只顧及了視覺概念。


二言大俠攝影


大家準備好,第二波要開始了。注意相機調到M檔,iso400,速度800,光圈F4。色溫K值4400。


中國式保姆攝影保你出大片,跟駕校考試有一拼啊!


中國式攝影經濟,專門有人吃這碗飯的。退休金高漲,這點錢 還是小意思的。


拍出作品也不參賽,用來向身邊時尚奶奶,小少婦炫耀一下還是不錯的。要不本地攝影群裡長期吃吹牛逼的就那嗎幾個人


參加擺拍的肯定不是中國攝影的未來,就是一些退休老同志娛樂的一種方式而以,不能用來存放中國攝影的未來

中國攝影未來看華為了,夜空沒星星都能拍出星星,彎月都能拍成滿月


行走中的令狐


原來是漢字狂草提問呀,老熟人就可以直言不諱說幾句了吧。你說的這種現象早己司空見慣,我自已不參與但也不反對,因為人家扎堆玩攝影也許是湊熱鬧比器材或者就為了消磨時間圖個樂子呢,至於拍糖水片以及題材同質化的問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據我所知,日本攝影界也有一些喜歡扎堆拍片的發燒者,但他們的攝影已經細化到你專拍一類我就另拍一類,努為把自已所喜好的這一類拍到極致,大連的攝影人邊緣就屬於這種人吧。但為數眾多的攝影愛好者要麼囿於生存環境和經濟條件,要麼是攝影理念還達不到相當的境界,隨大流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現象又何止攝影界啊,我曾經聽說美術界搞活動,徵來的作品也存在題材嚴重同質化的問題,趕緊打住,不能再往深裡說了。祝好!

圖為今天剛拍的丁香圖




伯格書房


大可不必大驚小怪,這是一種群主娛樂。但是我自己基本上傾向於敬而遠之。


千帆過盡2009


有時謊言多了變成了真的,這樣的作品多了就變成拍攝活動,僅僅是相片。擺拍現在成為作品的在比賽中獲獎機會越來越少了。查出來還會取消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