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養花能提升品位?蒔花志:做一個向美,熱忱的人

在物質生活相對豐富的今天,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卻普遍貧乏,特別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無不充斥著獲得低門檻滿足感的娛樂軟件,有些人就乾脆放棄了對“美”的追求,以“接地氣”和“現實”為藉口,自我感覺良好,而有些人只是擺擺生活美學的架子,自覷清高的樣子,卻沒有一顆真正的向美之心,免不了一身的俗氣。

春節將近,養花能提升品位?蒔花志:做一個向美,熱忱的人

其實,無論生活再平凡,也不應該放棄對美的真正追求,對於美的追求,並不只是面子工程,也不是對於他人的一種企圖,追求美,僅僅只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薰陶,對自己行為和修養的一種錘鍊。只有由衷的喜愛美,就算只剩下一雙眼睛,一個熾熱的心,都能夠輕易的發現美。特別是臨近春節,家裡有幾盆長相靚麗的盆景花卉,臉上是不是倍有面子?

古代歷朝歷代都很重視生活品質,拋開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之外,擁有有趣靈魂的古代人還將焚香,撫琴,對弈,品茗,酌酒,聽雨,蒔花,讀書,候月,尋幽稱為十雅。宋代詩人林和靖,可是著名的花痴。為了養花種草,他終身不做官,不娶妻生子,隻身隱居杭州西湖的孤山,種植梅花,餵養仙鶴,人謂“梅妻鶴子”。

雖然當代愛花之人不似林和靖這般痴迷,但我們也深諳養花之樂。按季節種花,根據氣候條件植花,到了特定季節賞花,也能給生活增添幾分雅緻和色彩。

春節將近,養花能提升品位?蒔花志:做一個向美,熱忱的人

《蒔花志》的作者周瘦鵑先生對於花卉之美的讚賞和喜愛都是由衷的,並且運用古典文學與花卉之美融合在一起,在文中引用了很多吟詠花卉之美的經典古詩詞,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比如李白吟詠牡丹和美人的《清平調》中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迴向瑤臺月下逢”也只有古代詩詞,才能夠蘊藉的表現出牡丹的曼妙之姿勢。

此外,周瘦鵑先生還在文中穿插了一些關於花卉的中外逸事,給讀者展現了一種別樣的花卉之美。

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在歷史上就有傳統的“採花季”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青年,爭相上山採摘鮮花,贈送給自己心上的人,作為定情之物。在一些盛產鮮花的山莊村寨,常有三五成群的妙齡少女席地而坐,盡情嬉戲,遠觀好像朵朵爛漫山花,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春節將近,養花能提升品位?蒔花志:做一個向美,熱忱的人

花卉以它的形色,風韻和香味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它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而又能反映出人們精心佈局的藝術美。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常把花卉人格化,從聯想中常常產生某種情緒和意境。例如:荷花出於汙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梅花傲冰雪而開花,風韻高潔;還有牡丹富貴、紫薇和睦、菊花操介清逸、竹子節格剛直、紅豆相思、玉蘭花色白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等。

總之,花卉是美的象徵,充分體現了人們的精神文明、人們常常把花作為美好、幸福、吉祥、友誼的象徵,在慶賀婚禮、壽誕禮儀、喜慶宴會、探親訪友、看望病人、迎送賓客或外事活動中,常以花卉作為饋贈禮品、顯得高雅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