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人生》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當高加林的鋪蓋行李被捎回村時,高家村的村民都沒想到他竟落了這麼個下場!畢竟他是村裡少有的知識分子,而且他富有理想、積極向上,他本可以有個好前途的。

但是加林的父母對此卻很平靜,對於他們而言,這或許就是孩子的命運。

他們一輩子都信命,認為人在命運前,沒有什麼好說的。

但這真的是命運弄人嗎?

高加林比誰都清楚,當下的悲劇,是自己為了虛榮而拋棄了生活的原則,是一次躲不過的生活的懲罰。

柳青在引言處說: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而高加林,就是在緊要處出了岔子。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1、站得高,就容易忘了“根”

高加林當下的悲劇,就在於他被一時的成功衝昏了心神,迷失了本心,忘了自己的根。

他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有了機會到縣城上高中,由此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和鄉村間的巨大差異。

沉心於充滿現代文明的城市久了,他很容易就不記得來時的那片故土。

眼界遠高於黃土地上的農民的他,開始幻想有一天,可以憑藉自身的才華在城市闖出一片天地。

只是,現實總沒有理想那般美好,他高考無緣大學,只能回到農村成為民辦教師,可是卻被村支書兒子走後門替換了下來。

他被迫成為農民,但依然不放棄重回城市的希望。

於是藉著縣領導二叔的光,他被溜鬚拍馬的馬佔勝安排到了縣城作通訊員。

他欣然接受,在如魚得水的時候,虛榮更是矇蔽了他的生活原則,哪怕覺得自己“不是人”,依然做出了痛心的選擇。

追求夢想的年輕人是值得刮目相看的,但是忘了“根”,忘了本心的追求,註定了最後只是一場空。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2、將愛情功利化,只是一場失敗的交易

巧珍是在高加林最低落的時候出現的,她的純真和熱情,讓高加林重新振作了起來。

後來他去到城裡以後,和黃亞萍談古今,論國際時事,讓他高中時的情愫再度破土而出。

他感動於巧珍給他攢錢,幫他父母做農活,但他卻也失望著只會拉家常,拿狗皮氈子給他的劉巧珍。

他在黃亞萍承諾能帶他一起去南京發展時,終於下定決心選擇拋棄那個沒讀過書的劉巧珍,沉浸在黃亞萍帶給他的新鮮裡,只是偶爾,會懷念那個善解人意,溫順的劉巧珍。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其實作者路遙的愛情和高加林極為相似。

他在事業低谷時期,初戀通過他,擺脫了人生困境,而且還給他寫了絕交信。

於是路遙娶了一直愛慕他的女子為妻。

但是他娶妻的目的,卻是為了能夠上大學,妻子能夠提供學費。

後來他和妻子結婚多年,卻沒讓妻子幸福,在他去世前,妻子一度想要離婚。

我們都很嚮往美好的愛情,然而功利化的愛情,卻讓人備受折磨。

兩個人在一起,是情感和內心的靠近,那些把物質作為愛情目的之一的人,都不會獲得幸福。

好在高加林比路遙幸運,當他再次被打回原形時,他也找回了本心。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3、理想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卻不能通過“走後門”實現

高加林被馬佔勝安排到縣城做通訊員時,他欣然接受,還感嘆“後門的威力比前門大”。

後來,在他事業如魚得水,愛情風生水起之時,卻被張克南媽媽舉報了他走後門找工作。

於是他被送回農村,一開始就和前程糅在一起的愛情也緣盡於此。

不能否認高加林的才華,但是他不顧生活原則,降低道德底線的處事方法,就如他自己反思的一般,就算這次躲過了,後面也許就被徹底毀滅了。

我們無法確定,如果沒有黃亞萍的出現,高加林是否就會一直和巧珍在一起,畢竟人本身就很複雜,“知足常樂”說起來簡單,能夠真正實現卻很少人能做到。

尤其是在虛榮心的影響下,人們面臨抉擇時,很容易忘記本心。

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無論出生起點、社會地位如何,都擁有人生追求、實現自身價值的權利。

但如果不能看清現實,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執著於虛無縹緲的身外物,那麼被打回原形就是生活的警告。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我們身上,都有高加林的身影

其實回顧我們自身,能夠或多或少地看到高加林的影子。

畢竟我們都有野心,都有幻想,都有追求。

以高加林所處時代而言,農村人想要通過自己,立足於城市並不簡單,只是在看過更大世界以後,熱血的青年都不會甘心讓自己一輩子拴在土地上,那無法安撫自己因遠大理想而蓬勃的野心。

所以高加林利用一切光顧自己的機會,埋頭向前衝,希望能夠把幻想變成現實,實現心中所想。

而骨感的現實硌著夢想,在二者相撞的疼痛之下,高加林在走錯一步以後只能步步錯,縱然最後一場空,但是對於這樣為夢想不懈努力的熱血青年,誰又能夠苛責他呢?

因為那可能是他為了自己夢想,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了吧。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但對於現今的我們而言,在面臨多種選擇時,依然要從中吸取教訓,做出人生緊要處的選擇時,應該注意:

  • 第一:不管做何事,在何時,處於何種境遇,都要牢記最初的信念,堅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 第二:不要隨意打破自己的道德底線,更不要隨意違背自身的原則,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讓成功無懈可擊。
  • 第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明確自身目的的選擇就要心無旁篤地堅持下去。

我們的《人生》,該怎樣避免出現高加林的悲劇?

一個人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命運使然”,可是也有一部分人能夠看透“命運”的背後,是自身所做選擇的結果。

他們善於思考,善於反省,善於分析自己,所以就算失敗,那也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有益經驗,所以他們一定會把人生走成康莊大道。

《人生》最後一章有“並非結局”的提示,高加林當下的失敗,都只是暫時的。

他已經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也對奮鬥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還年輕,他還有野心,他的才華依然存在,所以,他一定會重新上路,實現自己的夢想。

希望我們都有高加林那樣的勇氣和智慧,就算失敗,也依然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輕人!


作者簡介:紫塵靜雪,90後已婚大齡少女,研究兩性關係、婚姻關係,堅信家長裡短也是一門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