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思維能力?

ELF12


一、給答案前先讓孩子自己思考

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模式經常是我問你答,直截了當,但如果孩子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也按照成人交流的模式,直接給出答案,其實並不妥當。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基於他們所看見的事物和身邊的現象,這說明孩子正在在嘗試“觀察和發現”。如果我們直接丟標準答案給孩子,就等於直接忽略了孩子前期的思考,也扼殺了孩子的潛在表達。

更合適的做法是,當孩子提出一個為什麼時,先不要急於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輕易“打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答案,我們不妨問孩子一句:“你是怎麼想的呢? ”他的答案可能並不對,也許離標準答案差之千里,還可能很可笑,但千萬不要阻止孩子去用自己的小腦袋思考,讓孩子有機會透過觀察、預測與比較的歷程,說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體會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和因果關係,這比一個標準答案更有意義。只要你不急於給答案,去反問孩子,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你會離孩子的世界更近一步。

二、通過實物和孩子一起“找答案”  

有時候寶寶問的問題,我明確知道答案,但當告訴孩子後,他卻依然沒辦法理解,我自己就深有體會,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孩子們的思維是具象的,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用眼睛“看答案”,而不是單純地用耳朵“聽答案”。特別是孩子們的認知有限,如果給孩子的答案僅限於口頭表達,對他們來說,很多時候就是雲裡霧裡的一個想象。

因此,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最好的解答方法是陪孩子通過一些小實驗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這比純粹的口頭答案更能讓孩子理解。比如你告訴他兩種顏色相加,能變成第三種顏色。這種抽象的概念是無論如何沒辦法通過想象得出來的,不如就找兩個顏色的透明磁力片,在陽光下重疊,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你看,只需要用現成的玩具,就可以讓孩子記住規律,是不是容易很多?

三、引導孩子“舉一反三”

解答一個為什麼,有時候的確很耗費精力。於是我們的心態往往是趕緊解釋清楚,趕緊換個話題。但是,只停留在答案本身的做法其實並不妥,很多知識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對孩子本身的問題來進行針對性回答,孩子並不能真正理解這個答案。針對性和單一性的答案反而會讓他們的思維產生侷限性。

孩子每一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智力提升時機,淺嘗輒止地結束孩子的“求知慾“是不妥當的。反而把握好這個時機,讓孩子的思維進行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應該抓住這些關鍵時刻,鼓勵孩子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去進行有所關聯性的新問題探索,讓孩子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繫的過程,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四、分享一個我自己教寶寶的故事

上個月我給寶寶講鼠小弟玩蹺蹺板的故事,寶寶聽完後就好奇的問我,“為什麼大象這邊翹不起來呢?”於是我忍住那套重力引力的說辭,笑著問球球,“你先說說看是什麼原因呀?”寶寶想了想,說“是不是因為這個蹺蹺板是大象先生的呀?”我聽了,覺得還蠻有創意的,於是我表揚了寶寶的答案,並且和他說,“不如我們也來做一個小小蹺蹺板吧”,我和寶寶在家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把大尺,一個圓形積木,然後拿了4個樂高小人,模擬了一下蹺蹺板,在我們反覆幾次的試驗之後,寶寶自己發現了其中的奧妙,他驚喜的大叫:“原來是和小人人的數量和重量有關呀,人多了就翹不起來了。”我一看他找到了答案,趕緊抓住時機,又向他拋出了一個問題,“你還記得上次你問我,為什麼大人坐在小車後面,你當司機的時候開不動了嗎,你想想是什麼原因呀”“哦,我知道了,也是因為大人重,沉下去了,所以車動不了了,重的東西都會沉下去,輕的東西才能翹起來”“對了,我洗澡的時候小鴨子會浮起來,肥皂會沉下去,也是這個原因吧”。。。

我不要求我的寶寶未來一定要多麼優秀,或者必須成為學霸,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獨立思考和科學思維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有什麼比讓孩子習得一套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更為重要的了。最好的愛是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讓我們遵循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上海寶爸寶納


我喜歡強化自己思維能力的。關注我,後期可私信交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895000620d9770c5d62\

韞歡


說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年齡來定一些訓練方法,下面先從最小寶寶的訓練方法來說起:

第一:美術、美工

美術、美工孩子接觸的最多,也比較的早,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孩子聯想思維能力。孩子剛開始接觸美術是從劃線,塗色等,當寶寶每畫一個東西,塗色都還聯想到實際生活中見到的東西,這也能夠鍛鍊孩子生活中的觀察力,善於觀察才會去考慮問題,才會去創新。

第二:圍棋、象棋之類的棋

學習圍棋、象棋之類的棋,會下棋的人都會明白,在每下一顆子的時候,都要聯想到下一步如何走,對方會如何走等等,是鍛鍊思維能力很好的學習方法。不過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定。

第三:問問題遊戲

在生活中,父母經常多問孩子一些問題,讓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從小培養孩子一個愛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孩子的思維會越來越棒。

第四:多做一些思維方面的圖書

給孩子買一些像“迷宮”、“找不同”“拼圖”等方面的書籍,讓孩子動手去做一做,找一找,連一連,拼一拼。寓教於樂,是一個鍛鍊思維能力很好的方法,還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

第五: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持續有效的學習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基礎和動力,更是動態衡量人能力的標杆。所以,要想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必須培養孩子強有力的學習能力。

其實生活中鍛鍊孩子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父母細心一點,就不能發現。

我是幼師寶媽說育兒,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


幼師寶媽說育兒


現在的社會對於孩子的培養逐漸重視,以至於在孩子剛剛出生就注重對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一門不大不小的學問,在這裡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覺得,應該多讓孩子接觸新奇事物,讓他自己去發現,這是小孩子的一種特質,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遠超常人,這是一個好的趨勢,應該學會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孩子自己去摸索,發現問題,讓他提出問題,這是一個認識事物以及思考的過程,對於小孩子的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家長在安全的前提下應該學會讓孩子自己接觸新事物。家長還是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過多約束小孩子的行為,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相當於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培養小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夠激發小孩兒的想象力,這是有很大幫助的。

說到底,思維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信息加工的過程,信息是思維的原料,思維的原料越豐富,思維加工就越順利。而信息就是表象和語言。

這就需要家長在其中循循善誘,一步一步引導兒童認識事物,思考事物,逐步認清事物,最後解決事物。這需要日積月累,學會豐富孩子的生活,給孩子足夠的啟發,儘可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讓孩子的五官感知充分利用發揮起來。讓兒童學會自己去認識事物。

當兒童年齡達到4~7歲,家長應該學會培養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比如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等,將這些思維方式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並且重複誘導孩子。

希望我的經驗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