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出生起就傾注了家人全部的關愛,等到孩子呱呱落地,也是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看到懷裡安靜乖巧的小糯米糰子,這大概就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刻。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父母也開始為孩子做各種打算,自己省吃儉用只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孩子上幼兒園,這就避免不了“母子分離”,寶媽們可以說是家中最辛苦的人。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經歷過的家長都懂,每天早晨孩子會上演一段離別戲碼,有的時候哭得委屈,有的時候哭得聲嘶力竭,用各種方式表達焦慮!孩子哭必然可能上火、生病,自然是受苦

也不知道去幼兒園得遭多少罪?可能很多人就在想:什麼時候起上幼兒園成為“受苦”的象徵?

好不容易過去這段焦慮期,孩子還要獨自面對上廁所、吃飯、睡覺、會不會被欺負等等問題?這些在大人眼裡自然都是受苦!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上幼兒園前,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

孩子不可能永遠是那個包在襁褓中的嬰兒,他總要長大,總要獨立地面對社會!而這條路也是一條不可逆、也不能回頭的路。父母想要孩子少遭罪就要狠下心,在上幼兒園前“逼”孩子做到這四件事。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一、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裡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很難把所有寶寶都照顧好,給每個寶寶餵飯,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容易吃不飽,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各項基本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拿勺吃飯,自己上廁所、穿衣服、穿鞋、睡覺、能夠整理自己床鋪。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二、可以清晰表達

去幼兒園就意味著孩子的集體生活開始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多孩子三歲之前的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件事要反覆多次才講的清楚。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比如肚子沒有吃飽,比如想上廁所了,讓孩子遇到問題時能讓老師及時知道。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三、懂規矩

孩子本身就是崇尚於自由生活狀態的群體,在他們的認知世界裡,自然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為了讓孩子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家長要在家提前教孩子一些幼兒園的規矩,比如:上課要坐在椅子上不可以隨地亂走,午睡的時候不可以大聲說話。讓孩子形成行為習慣,這樣在幼兒園的時候才不會有束縛感。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四、能夠情緒自控

因為剛入園的時候,小朋友會很敏感,老師可能不能夠及時的照顧到孩子的情緒,所以要讓孩子有基本的情緒控制力。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去幼兒園,讓他能夠接受要暫時和家人分別的事實,培養他對新生活的期待。這樣,當孩子面對分離焦慮和陌生環境的時候,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會崩潰大哭。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都是件大事情,家長不要擔心過度,但也不能毫無準備,不然受苦的只是孩子。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入園繪本:我愛幼兒園》這套法國優秀少兒讀物,解決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各種不適應,裡面的故事非常真實,而且能通過故事預演幼兒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如果你的孩子打算入園,或者入園不順利,不妨看看這套書。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為《我不輕易認輸》《媽媽有話好好說》《我長大了》《從小養成好習慣》《我是幼兒園小主人》《我也能做到》《記住媽媽的話》《我們一起來分享》《我不再生氣》《我不怕天黑》,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小編在女兒上幼兒園前,幾乎天天給女兒看

上幼兒園前,父母“逼”孩子做好4件事,否則“受苦”只能是孩子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終究會獨自一人面對社交、學習和工作。家長要培養孩子直面風雨,獨當一面的能力。

所以做家長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