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做一點壞事,就會在生命中留下一個汙點。

  一步錯,步步錯,很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常懷善良之心,做善良之事。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 《西疇老人常言·律己》

一輩子做好事都嫌不夠,任何時候做壞事都嫌太多。

子曰:“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尚書》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徐神翁曰:“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頑受禍殃。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閒中檢點平生事,靜裡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漢昭烈將終(《新刻音釋明心寶鑑正文》,敕後主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莊子曰:“一日不念善,諸惡自皆起。”

西山真先生曰:“擇善固執,惟日孜孜。”

耳聽善言,不墮三惡。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晉國語》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太公(周代呂尚的稱號。即姜太公。)曰:“善事須貪,惡事莫樂。”

顏子曰:“善以自益,惡以自損。故君子務其益以防損,非以求名且以遠辱。”

太公曰:“見善如渴,聞惡如聾。為善最樂,道理最大。”

馬援曰:“終身為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

顏子曰:“君子見毫釐之善不可傾之,行有纖毫之惡不可為之。”

《易》曰:“出其言善,則千里應之;出言不善,則千里違之。”

但存心裡正,不用問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問。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

司馬溫公《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心好命又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

《景行錄》雲:“以忠孝遺子孫者昌,以智術遺子孫者亡。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恩義廣施,人生何處不相逢?仇冤莫結,路逢險處難迴避。

莊子雲:“於我善者,我亦善之。於我惡者,我亦善之。我既於人無惡,人能於我無惡哉!”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老子曰:“柔勝剛,弱勝強。故舌柔能存,齒剛則折也。”

太公曰:“仁慈者壽,兇暴者亡。”

太公曰:“懦必壽昌,勇必夭亡。”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老子曰:“君子為善若水,擁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過顙,能方能圓,委曲隨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強而不剛,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過於水,是以柔弱勝剛強。”

《書》雲:“為善不同,同歸於理。為政不同,同歸於治。惡必須遠,善必須近。”

《景行錄》雲:“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行善方便者,其後受惠。”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日日行方便,時時發善心。力到處,行方便。千經萬典,孝義為先;天上人間,方便第一。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以人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至,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東嶽聖帝垂訓:“天地無私,神明暗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倚盡,有福不可享盡,貧困不可欺盡。此三者乃天地循環,週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損人安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康節邵先生戒子孫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嫉良善如仇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先儒曰:“一日或聞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

行合道義,不卜自吉。行悖道義,縱卜亦兇。人當自卜,不必卜神。我如為善,雖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為惡,雖位極人臣,有人議其逆。

《周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履霜堅冰至。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來者漸矣。明.範立本《明心寶鑑》

人非上智,其孰無過。過而能知,可以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聖。小過不改,大惡形焉;小善能遷,大善成焉。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夫人之過無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則驕,孝敬衰焉;嫉妒則刻,災害興焉;邪僻則佚,節義頹焉。是數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遠之如蜂蠆。蜂蠆不遠則螫身,蟊螣不去則傷稼,己過不改則累德。

若夫以惡小而為之無恤,則必敗;以善小而忽之不為,則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於小惡,終無大戾。唐·武則天《內訓·遷善》

每個人都不是最明智的,誰會沒有過錯?有了過錯能知道,可以算是明智;知道了並能改正,就可以向聖人看齊。小的過錯不改正,大的罪過就形成了;小的善行能推廣,大的善德就形成了。

人的過錯沒有別的,就是懶惰怠慢、嫉妒和邪惡。(一個人)懶惰怠慢,就會驕縱,孝敬就會衰減;(一個人)嫉妒,就刻薄,災禍就產生了;(一個人)邪惡,就生活放蕩,節義就荒廢了。這幾個方面,都是道德敗壞和人身遭殃(的原因)。如果有一方面,就一定要像(除掉)害蟲一樣去掉它,像(遠離)毒蟲一樣遠離它。不遠離毒蟲就容易螫傷自己,不除掉害蟲就(容)易傷害莊稼,不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損害道德修養。

老人言: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如果因為惡事很小就肆無忌憚地做,最終一定失敗;如果因為善事很小就忽視不做,就一定傾覆。能做好小事,是做大好事的基礎;戒除小的壞事,最終就沒有大的罪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