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景物比較細膩的詩有哪幾首?略舉一兩首?

大深


寫景物比較細膩的我首推王維。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是詩畫俱佳的那一個,在盛唐時的長安,王維的詩名,絕不遜於李白。他寫景很美。王維的詩句,如圖畫一般,每每讀完,眼前就出現了美麗的畫面。如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還有王維的《竹裡館》。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孤獨的小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王維訪景寫詩,留下許多佳作。這首《竹裡館》就是其中之一。

竹裡館是輞川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看詩意,可知是王維一個人在竹裡館彈琴裡所作。

一個人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有人知道我在這裡,只有明月來相伴,靜靜照耀。



植物貼畫


根據題意,我首推楊萬里的詩,他語言淺白、清晰自然,並不缺乏細膩之處,開創了“誠齋體”,甚是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很符合您的要求,他一生作詩兩萬餘首,別說一兩首了,百八十首也是有的。

如果我說楊萬里您沒有什麼印象,那麼《小池》您肯定再熟悉不過了,“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首詩就很符合您的要求,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像這類詩,不勝枚舉,我挑兩個大概聊一聊。

《小池》我就不進行賞析了,“惜”、“細”、“愛”、“柔”、“才”、“早”等字運用的相當細膩,對此詩進行賞析的人太多了,並且都很有水平,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與《小池》一樣,淺顯易懂且清新自然,毫不做作,意思一目瞭然,我就不進行翻譯了。此詩描寫了暮春農村的景色,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 頭一句為靜態景物描寫,“疏疏”描寫出來了籬笆稀稀落落的狀態,有可能是年久失修,但更多的是農民淳樸生活態度,“一徑深”表明了只有一條小道,窄且長,綿綿長長直向遠方。而且之有籬笆“疏疏”,也才能通過縫隙看到“一徑深”的小道,一個寬,一個窄,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籬笆與小路很明顯就告訴讀者,描寫的是農村的景象,突出了農村的淳樸與寧靜。

僅僅7字,為讀者提供了強大的信息量,並且十分形象,用字簡練而不簡單,景物隨意而描寫確很細膩,這正是俗與雅的完美結合。

  • 第二句“新綠未成陰”點明瞭為暮春時節,前兩句共同營造了清新自然的景象,為後兩句的人物行為做鋪墊。

  • 第三句一個“急”,寫出了童趣及孩子的天真活潑,相信各位小時候都有此經歷,可以切身體會一下。
  • 末句的“無處尋”回味無窮,使整首詩從靜到動,又由動至靜。寫出了孩童尋蝶不見的焦急心態。
同時,“菜花”寫證明了是暮春,菜花是黃的,黃色的蝴蝶飛了進去,自然很難辨認,相信撲蝶的小朋友一定是氣急敗壞的。

作者描繪的事物十分尋常,利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刻畫出了農村恬淡自然的暮春風光,實屬不易。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詩與《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有所不同,賦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當然如果拋開題目以及寫作背景,似乎也就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為名句,可謂字字珠璣,描繪的景色相當驚豔,每每細細品味,都覺奇妙無窮。

當然,整詩更多地還是通過對景色的讚美,表達了友人的眷戀,算是送別詩的佳作。可見楊萬里比李白含蓄多了,李白則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直抒胸臆,具體喜歡哪種表達方式就因人而異了。


除了楊萬里的詩,我覺得杜甫的4首《絕句》也很符合您的要求,而且更為出名,不妨找來品讀品讀。


語留人


我是絕詩妙句言汗青,說起寫景詩,我最欣賞的是盛唐詩人王維的詩作,雖說他的詩意境深遠,但是單論描寫細膩的特點他似乎並不突出。要說最細膩的寫景詩,我認為還是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塘湖春行》,全詩如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大致描述了詩人白居易在錢塘湖春遊所看見的景物,開篇第一句就將座標鎖定在了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詩人能夠看見恰巧與堤壩齊平的湖面春水,可見詩人的觀察細膩,藍天、碧水、白雲的結合,讓整個錢塘湖變得暢通遼闊,別有一番韻味。

一般人只看見鳥兒飛上了樹梢,但是白居易卻能細心地察覺出,只有向陽的樹梢才是鳥兒願意去的地方;一般人只看見春天裡的燕子飛來飛去,細心的白居易又看見了燕子正在為築巢而在忙碌的銜泥。

初春紛繁的花朵正在爭相開放,不禁讓人眼花繚亂,作者卻沒有被花兒獨佔視野,反而能夠低頭觀察到剛長上來的僅僅高出馬蹄的細嫩的小草。最後視角由近到遠,將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的一條白沙堤定格成了一副圖畫。

如此精雕細琢卻又是如此的暢快自然,白居易的這首《錢塘湖春行》實在算是寫景詩裡極為細膩的佳作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白居易之所以能寫出這首舒心暢快的寫景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在長慶二年被任命為了杭州刺史(杭州地位最高行政長官),心情舒暢的他在錢塘湖春遊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一字一句都暗含了他的喜悅,同時他也將心底的情緒毫無保留的寫進了這首詩裡。

如果拋開寫景不說,單論心境的話,這首詩與孟郊《登科後》裡的這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絕詩妙句言汗青


題主好。詩人往往遊覽山水、寫景明志,寫景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一般來說,詩人以其優美細膩的筆觸,抒發對自然或者人文風光的讚美,或勾勒意境,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或用襯托、對比的手法,或用白描手法,突出明快、清新、簡潔、質樸的特點。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1.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著名的佛系詩人王維,在本詩中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將山、雨、松、石、明月、清泉、浣女、漁舟等景物,勾勒成一副秋時景色,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2.唐,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落第詩人的千古名篇。全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從拂曉時景物入手,再引入對昨夜景色的追憶,夜半鐘聲彷彿實質,引動一個不眠人的愁思,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3.唐,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人將初春月夜的所見所感娓娓道來,文字平和樸實,重點突出了月夜的優美恬靜和春色的可愛迷人,構思新穎,描寫細膩,語言洗練,獨具一格,把難以明狀的暖人春氣和難以言表的春之感受,寫得極其生動傳神。

4.宋,林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詩人號稱梅妻鶴子,本詩寫梅,立意幽深,動靜相宜,詩中的景物獨立又融合,其中疏影暗香句,堪稱千古名句。

5.宋,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本首夜行黃沙道中,詞人用更為平凡樸實的景物,動靜結合,互為對照,來描寫一個夜色下的山村景色。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平淡合理,凸現了詞人高超的手法和構思,更表現出淳厚的感情。

6.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語文教材的必背古詩詞。詩人用短短的28個字,就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以上,都是寫景的佳作,詩人們用一支短筆輕描慢寫,短短几十個字,一副畫面躍然紙上,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莫道疏狂


描寫景物細膩的詩數不勝數。這裡主要從"細膩”方面入手選幾首:

唐.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詩用細膩的筆觸白描出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鶯歌燕舞、桃紅柳綠;招展的酒旗、依山傍水的村莊。起、承兩句動中寓靜,聲色俱全,為實寫。

由此聯想到無數香菸繚繞的寺廟與清幽雅緻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的景色。轉結兩句虛中有實,似幻似真,為虛寫。此種表現手法更能拓展視野,實在高明之至!

宋.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此詩用泉眼、細流、樹陰、小荷及蜻蜓四種意像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出一派恬靜和諧的大自然景色。作者觀察入微,就象攝影師抓拍難得一現的鏡頭。此種縮尺為寸似表現手法堪稱一絕!

羅澍生《仲春雨霽》

雨霽驕陽媚,雲開視野遐。

山花欣吐蕊,古樹喜抽芽。

水澈游魚躍,風輕舞燕斜。

浩歌何處起,可是自天涯?

同樣寫春景,緊緊抓去春天的特點,從動態中白描山花、古樹、游魚、舞燕在春景中的特色,表現大自然的和諧美好。結尾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浩歌″留給讀者無窮的遐想。此乃詩有盡而情不盡的表現手法。


四維求索


描寫景物細膩最著名的詩真的是不勝枚舉

《望廬山瀑布》絕對是其中之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另有楊萬里的《小池》生動細膩 我個人非常喜愛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往今來 歌山詠水的佳作太多了

李白的《望天門山》《峨眉山月歌》

杜甫的《望月》

杜牧的《江南春》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只是名字已成詩

華夏文明 千載韻律

涕零膜拜🙏🙏


茗茗彤


古人擅長用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手法來寄託自己的情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

的詩篇。村姑今年分享幾首描寫景物比較細膩的詩,當是拋磚引玉。


一、未能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絕句》


很多詩人都以《絕句》命過名,今天說的是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為什麼村姑選了這首?因為村姑對雪情有獨鍾,這首是村姑認為把雪寫得最美的詩。


從前面兩句可以知道兩隻黃鸝在翠柳上鳴啼,一行白鷺飛上青天。三四句寫“雪”和門

前的“船”。從一兩句的景色描寫可以推測這是早春的“雪”。


此時的雪不像寒冬那樣凌冽刺骨和鋪天蓋地,而是微微泛綠的大地包裹著一層雪。這種

雪晶瑩剔透又薄如蟬翼,既給人希望,又給人欣喜。


而且,這首詩的景物有動有靜,畫面活潑,內容豐富,絢麗鮮明,美麗至極!


杜甫擅長律詩,絕句與其他詩人比較,沒有特別的優勢,這首詩也未能收錄到《唐詩三

百首》中。


但村姑唯獨愛極了這首詩中的“雪”!



二、好評如潮的《山居秋暝》


王維號稱“畫家詩人”,描景狀物是畫家的基本功。村姑認為《山居秋暝》是佳作中的

上乘之作。全詩如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的田園詩作被譽為“詩中有畫”,而且是“有聲畫”,這首詩也不例外。

空山雨後的清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淙淙水聲、浣女歸來瀰漫在竹林中的嬉笑、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融匯成一幅絕美的畫面。


村姑認為這首詩最佳的地方在於選用了一個非常美麗的主角——“浣女”。何謂浣女?

就是洗衣服的女人。勞動人民最美麗,而女子又生性率性可愛,在竹林中洗完衣服一路

歡笑地走回來。


那既有婀娜的身姿美,又有為家人勞動之後的奉獻美,也讓村姑想起自己家鄉人在流水

邊洗衣服的畫面。


也正因為這樣,在王維眾多的寫景佳作中,村姑最喜歡這首《山居秋暝》。


是不是也有哪首詩歌觸動了你童年的記憶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村姑看世界


唐朝詩人劉長卿,

擅長寫的詩詞風格就是

通過身邊的一些景色,

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一種感情,

這樣的詩詞風格比較秀麗,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色之中,

讓人身如身處其境一般。

劉長卿寫了一首送別詩,

叫做《餞別王十一南遊》,

這樣的一首詩寫的就是

他和朋友分別的一個情景。

他寫的是兩個人離別的情景,

但是他在這詩中並沒有

直接的表達,

而是通過寫眼前的一個景色,

間接的藉助景色

來表達離別的情緒,

這詩的風格比較新穎,

也比較別緻。

《餞別王十一南遊》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雖然正是通過秋天的風景,

把濃濃的離別之情,

融化於風景之中,

同時也寄存於詩詞之中。

這一首詩詞用情至深

也是獨具匠心,

風格也是非常的理念,

值得學習和品位。

描寫景物細膩的詩有很多。

例如: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廬生紫煙,

謠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鍾靈毓秀業有成


《復仇》

才見床頭懸利劍,

又睹案桌一壺酒,

帳後更隱幢幢影,

此賊今宵命難留。


ASSam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惜”,化無情為有情,彷彿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愛”,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