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問題是考研前不知道考研後才知道的?

ALU_U


1.考研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專業,避開自己的劣勢。要知道考研不像高考,不要找自己不擅長的,等過不了的時候哭。特別是自己感興趣的,不然未來三年論文啥的哭死。

2.選擇比努力重要,前期該打聽的打聽好。報考前一定要看招生公告,以及和專業相關的信息,比如報錄比、複試比、推免等。

3.少玩手機。不要自我安慰說我要查資料、看時政什麼的,你要關注的只有你學校和專業動態而已,時政後期資料都會總結的。

4.學校差的,除非你實力特別強,自律特別好,否則不建議一頭熱的特別出名且競爭力特別大的專業,不然調劑的時候,你真的會發現你曾經看不上的學校,也會看不上你,畢竟調劑看出身。

5.沒事多看看考研經驗的複習乾貨,少些自我感動,少些自我麻痺。

6.考研拼的是堅持和效率,切記不要以學習時間的長短來定義自己的努力,從而自我感動。

7.學姐學長所謂的筆記還是儘量少買,課本內容看透才是王道。

8.切記英語真題為王。不要丟了真題去做所謂的模擬題。

9.初試只是第一步,複試逆襲被刷的那才哭死,所以不要只想過了複試分數線就可以了,想辦法考的越高越好,畢竟複試有利,獎學金啥的也有利。

10.還是那句話,不要被周圍的人和環境過多影響,適合自己的節奏和進度的才是最重要的。


拳頭盡處是暖心


考研對很多人而言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因此,在準備考研前,一定要多從自身角度以及需求去思考,因為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第一,關於專業: 考研是你換專業的一次機會,要不要換專業,看你本專業的就業前景以及你對本專業的興趣程度。切記,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第二,關於學校: 如果自己的本科母校很好,那麼考本校是個不錯的選擇。相對而言會輕鬆一點,而且老師大都認識,面試的時候也有好處。如果對自己的母校不滿意,那麼可以選擇好一點的學校,比如原來母校是211,那麼你可以選擇報考985,原來是省重點,那麼可以報考211或985。

第三,關於備考: 學校和專業確定下來以後,你需要通過網絡去收集該學校該專業的相關信息,比如專業課考試資料等,最好能認識前一年錄取的師兄師姐,去取一下備考經驗,對你的複試也會有幫助。

第四,關於學習: 每個人的學習效率曲線不同,有人上午學習效率高,有人晚上效率高。根據自己的效率曲線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的時候多總結,多思考,而不是無目的的題海戰。

第五,關於學習進度安排: 每個人的學習進度安排不同,不用跟別人比。除了英語和政治,每個人報考的學校不聽,專業課難度也不同,因此需要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合理安排。再比如政治,前面可以多看書,但是關鍵知識點的背誦一定要放在考研前一個月,最好再去報個考研政治點睛班,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第六,關於分數: 分數很重要,它是進入複試的敲門磚。因此,你需要對所報考學校專業的近幾年錄取人數,面試分數,調劑情況以及該專業保研名額等情況都要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數,一般學校專業的複試人數是按照招生人數確定的,一般在1:1.1~1.2之間,還要扣除保研名額。分數自然越高越好,越高進入面試的機會越大。但是,其實一旦進入複試後,初試的成績已經不是非常重要了。至於為什麼,我們後面分析。

第七,關於態度: 態度是老師判斷一個學生品質的重要因素,除非是本校的學生。哪怕你初試考試成績第一,面試的時候對待其他考生和老師都要謙虛謹慎。我就見過好幾個專業第一,最後沒被錄取的情況。因為,走到這一步,初試成績已經不是非常重要了,而老師及複試成績才是決定你錄取的關鍵因素。

第八,關於錄取: 錄取是按照總分由高到低錄取。總分由初試分數和複試分數按照百分比確定權重計算而得。一般情況下,初試滿分500,折算成百分制後按50%計入總分,複試滿分100,按50%計入總分。假設該專業第一名比參與複試的最後一名高50分,折算成總分為5分,即最後一名的複試成績比第一名的複試成績高10分,他們就持平了。而這10分要比初試的高50分容易得多。所以,進入複試後,大家的差距其實並不大。

第九,關於複試: 複試的時候老師很關鍵,尤其是你心儀的老師正好是面試的老師。因此,一旦自己能夠進入面試的話,一定要想辦法去找你心儀的老師聊天,以表明你的志向,可以短信,郵件,面見都可以。但是你需要做些準備工作,你可以蒐集一些該老師最近發表的論文,瞭解實驗組最近的研究動向,去尋找該專業的綜述性論文研讀,以對這個方向有一定的瞭解,最後能有自己的心得和想法,這樣容易得到老師的青睞。還要去找該老師的學生,瞭解一下該專業往年的面試流程,注意事項,提前做好準備。

第十,關於老師: 一定要提前通過他的學生了解老師,老師的人品,論文發表情況,學生畢業情況,博士招生與畢業等等。好的老師是你成功路上的好夥伴,可以使你的研究生之路順暢一些。

如上,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數理化思維


那些考研前不知道考研後才知首的事:

一、學習習慣

從決定考研那天起,先為自己制訂出一套適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並開始執行。儘量減少外界信息的刺激,不玩手機,不發朋友圈私微博,學習過程中保持專注。找靠譜的研友或學長交流學習方法,往年真題等有關考研信息。按時作息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學習方法

選擇比努力重要,考研一定要選自己最

擅長並感興趣的專業,避開自己的劣勢。買真正有價值的書來精讀,英語的核心是單詞、閱讀和作文;政治也不要全都死記硬背,但一定要熟悉,選擇題很重要;真題的價值永遠大於模似題。定期自我總結,多思考多鼓勵自己。

三、心態

心態決定成敗,考研拼的是堅持和效率。別任性,如學不下去了就回宿舍;想賴床了就不去圖書館。謹慎選擇學校,努力重要,選擇也重要,不要好高騖遠,一頭熱去追特別出名的學校和專業,畢竟調劑看出身。


楓葉紅6701


說一個你最關心的研究生導師的問題。1,只要你選擇的學校不是太差,導師一般都不錯,項目都不少。2,如果你選擇帶有行政職位的導師,他一屆會招不少學生,雖說項目多,也不過是博士帶碩士,一大幫人。3,入學前一定一定要好好問問師兄師姐,看這個導師項目怎麼樣,發生活補助怎麼樣?如何發補助?一點要問清楚。4,就算考研之前聯繫好了導師,考研後慢慢想換導師,理由你懂得。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說,一定直接和導師說明白。這點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