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20屆高三下期階段檢測試題(二)語文

成都七中2020屆高三下期階段檢測試題(二)

語 文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第卷、第卷均答在答題捲上。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廣場上,佇立著12根描述巴蜀歷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個大字——文宗在蜀。人傑地靈的天府之國,孕育了無數的文學巨匠和宗師。從漢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馬相如、王褒、嚴君平、揚雄,到唐代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蘇軾,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傳承可謂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話,"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說的是李冰治水,為蜀地成為"天府之國"提供了物質保障,而文翁興學,則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先秦兩漢時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獨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正統文化標準來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險且阻,難免給人一種"蜀地僻陋,非齊魯諸儒風聲教化之所被"的感覺。為了改變巴蜀地區文化落後的現狀,西漢時期,時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創辦了官學——"文翁石室",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開辦的公立學校。文翁不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學習,為學生免除徭役賦稅,還挑選郡縣吏中"開敏有材者"親自教授,並派遣學生前往長安學習。

官學的建立大大改變了蜀地的文化狀況,一時間蜀中求學蔚然成風,巴蜀之地一度出現"學徒鱗萃,蜀學比於齊魯"的盛況,更湧現出了諸如司馬相如、揚雄這樣的辭賦大家。受其影響,官學這一辦學模式被推廣於天下郡國,大大推動了全國教育的發展。蜀學之興,由此開始。

自漢代以來,蜀學教育的興盛就未曾中斷。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會大動亂時期,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後蜀也擁有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以繼續發展教育。

宋代,由於社會相對安定,經濟持續繁榮,加上重視文教的時代風氣,學校教育堪稱發達。紹興七年(1137年),文翁禮殿改為大成殿,當時的皇帝高宗御書"大成之殿"四字匾額以賜府學。兩宋以文治國,文彥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後鎮蜀興辦文教。成都府學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學者,"石室之學,通養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學不僅承擔起培養整個四川地區人才的重任,也為全國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與此同時,誕生於唐代、作為官方藏書和修書之處的書院也逐漸演化為教學機構,其教學功能不斷被強化。明清時期,成都各地書院依舊蓬勃發展,在教化人民、培養"良士""名臣"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動了四川文化事業的繁榮。鴉片戰爭後,中國內憂外患日益嚴重,有識之士提出廢科舉、辦新學的主張。清末,幾乎所有書院都改為新式學堂,由此拉開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編自成都博物館2019年8月《原來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成都人傑地靈,孕育了無數千古流芳的文學巨匠和宗師,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譽。

B. 李冰興建水利工程,為蜀地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質基礎。

C. 由於巴蜀之地有著道阻且險的地理特點,在唐宋之交的社會動亂時期這裡的教育發展還是相對穩定的。

D. 明清時期,已經逐漸演化為教學機構的成都各地書院為四川的教育與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文本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後以時間為序論述蜀學教育的發展,旨在證明發達的蜀學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 文本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手法,列舉"文彥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論證"兩宋以文治國"的論點。

C. 文本開頭引用天府廣場文化柱上的刻字內容,扣題的同時引出下文對巴蜀教育的相關論述。

D. 文本結尾仍以時間為序,從成都各地的書院功能的轉化,再次證明蜀地的教育與文化在持續發展著。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的教育、文化得到繁榮發展,眾多求學的人聚集於此,人數一度遠超齊魯地區。

B. "文翁石室"是中國第一所官方開辦的學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並親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學之風盛行。

C. 蜀地官學得到了一些朝代當政者的重視,漢代統治者曾向全國推廣這一辦學模式,宋高宗還曾經為文翁禮殿親自書寫牌匾。

D. "文翁石室"被稱為"官學",是從行政區劃的角度來說的;"府學"則是從創辦者的身份言之。這兩個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說教學機構。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疾病醫療是城鄉居民最現實的後顧之憂,醫療保險是解除這種後顧之憂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陸續建立了面向城鎮居民的勞保醫療、公費醫療制度和麵向農村居民的合作醫療制度,為解除人民的疾病醫療負擔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農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鎮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原有的由城鎮單位與農村集體包辦的醫療保障制度難以為繼。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全面推進適合市場經濟改革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先後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簡稱"職工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以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鎮居民醫保")等制度。2016 年,國務院決定逐步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合二為一,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居民醫保")。當前,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構建和完善的同時,先後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疾病應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業健康保險、職工互助保險等補充性保險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建成,有助於實現醫療保險全覆蓋。

當然,現今的醫療保障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醫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樣性問題,不同群體保障的層次不一樣;醫療保險資源分佈不合理,一些地方醫療條件比較差;醫療保障缺口巨大,個人支出負擔過重;商業保險發展迅速但整體覆蓋面較低,商業健康險覆蓋率不足;等等。

(摘編自鄭功成(加快完善全民醫保制度》)

材料二:

成都七中2020屆高三下期階段檢測試題(二)語文

材料三:

國家醫保局日前發佈《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方案明確規定,將根據醫保基金支付能力適當擴大目錄範圍,優化藥品結構,進一步提升基本醫保藥品保險水平,緩解用藥難、用藥貴的壓力。在新增調入藥品中,將優先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等。

過去一段時間,我國醫療保險處於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見病的治療費用未能列入醫保範圍,同時藥品價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多發,甚至出現病患因為得不到醫保支持而放棄治療的情況。近年來,國家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過程中,推進了醫療、醫保、醫藥三方面體制的聯動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醫保補助標準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使醫療保險水平偏低的狀況有了較大改善。由於保險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需求不斷釋放,衛生服務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門診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調整醫保目錄,尤其是新增17種抗癌藥並大幅降價,是一個重要舉措,無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舉。我國是一個癌症多發的國家,由於抗癌藥品研發力量還比較薄弱,需要從國外進口抗癌藥,但過高的藥價又制約了病患的使用。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開得越來越大,進口藥的關稅不斷降低,降低藥價也有了現實條件。正是基於此,此次17種抗癌新藥不僅能夠進入醫保目錄,而且能夠大幅度降低藥價,使病患不僅能夠用得到藥,而且用得起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在醫療費用上昂貴的壓力。

(摘編自《醫保目錄調整彰顯深化醫改新成就》)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為解除城鄉居民的疾病醫療之憂,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醫療保險這項工作,併為之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顯著成效。

B. 201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回落到1.3億人,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居民沒有享受到新農合的好處而失去了積極性。

C. 2014年,我國職工醫保基金收入為8000億元,而2018年已逾12000 億元;與此同時,我國職工醫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續穩步增長。

D. 2018年,我國職工醫保基金累計結存超過18000億元,而職工醫保基金支出為0000多億元,這說明我國職工醫保基金是充足的。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我國如今的醫療保障制度依然存在醫療保險資源分佈不合理、個人支出負擔過重、商業健康險覆蓋率不足等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B. 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應因時而改,因時制宜,20世紀90年代推進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2019年調整醫保目錄就是有力的證明。

C. 隨著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以及醫療保障工作的推進,我國以前經常出現的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甚至放棄治療的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D. 過去一段時間,我國沒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見病的治療費用納入醫保範圍,這是因為當時我國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並不富裕。

6. 西方有些記者認為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駁他們的觀點,你有哪些理由?請根據材料加以闡述。(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大雁塔其實是一個人

孫天才

記得岑參有一首詩: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不知為何,在我從小到大讀這首詩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迴旋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離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兩三站路的距離。站在樂遊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偉岸身軀就那樣巍然屹立在歷史的天空。

其實,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從三國到東西晉到南北朝,史書上記載的離開東土到西天取經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夠全身而歸的卻只有四十三人,大多數都死在了路上。但這種西天取經的壯舉,卻成為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徵。不管佛教能否稱得上真理,當時的人們就是懷著這樣的信仰不斷往西天求法的。這是僧侶的追求,也是自公元3世紀以來的傳統。

貞觀三年八月,唐僧"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從長安出發,經秦州,過蘭州,過涼州,過甘州,過肅州,唐僧是日宿夜行的。在抵達玉門關的時候,唐僧所騎的那匹白馬死了。現在的疏勒河邊還有一座白馬塔,一顆曾經拴馬的大柳樹還存活在寺院門口。他又買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紅馬,收了一個叫石盤陀的徒弟。這時,捉拿唐僧的文書早已到達,但他們趁著夜色的掩護偷渡成功了。那個羌笛怨柳春風不度的地方我去過,一座夯土的孤臺上唯餘了幾面斷垣殘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當地人叫白墩子。又是幾天幾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後一座烽燧,那個叫石盤陀的胡兒深知,再往前就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死亡之地。這胡兒動搖了,也是想著協助偷渡出境是死罪,也是想著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動了抽刀殺師的念頭。但唐僧閉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種沉靜如佛的莊嚴令這個凡夫俗小還刀入鞘了。

在八百里浩瀚無邊的莫賀延磧,一個大唐的苦行僧孤身而西,人獸的骨骸是生靈的路標。在漫天揚卷的黃風黃沙中,唐僧隨身攜帶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水盡則命盡呀!他牽馬往回走了。可他突然想到,他是發過誓的,不到天竺,絕不回頭,寧願朝西而死,也不東回一步。就這樣,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時候,他的意志再也撐不住他的身體,他躺倒了。或許是有佛祖在冥冥護佑,那匹老瘦的紅馬拖著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叢生的綠地……

就這樣,出了流沙,到了伊吾,到了高昌。又西行千餘里到了天山,那裡海拔四千多米,月餘的踏雪臥冰自不須說,在高昌剃度的四個徒弟已有兩死,二十五個使役凍斃者十之六七,三十匹牛馬也死之將盡了。但這個人依舊義無反顧,千里萬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過鐵門關,越白山黑嶺,穿江河澤川……

就這樣,歷經十八個春秋的千難萬劫,一個大唐的和尚攜帶著三百五十七部梵文經典回到了他的祖國。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傾都罷市",那是一種怎樣舉國相擁的盛隆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親負簣箕,擔運磚石,首尾兩年,功業始畢"的。我也知道,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為《大唐西域記》中那隻捨身而死的大雁菩薩般慈悲顯靈的傳說。一部《西遊記》已讓這個人家喻戶曉,一座大雁塔也讓這個人名留千古而不朽。這個人俗名陳禕,法名玄奘,賜號"三藏法師"。這個人活了六十四歲,大雁塔高六十四米。

真的,每當我站在樂遊原上眺望西南的時候,我都覺得那座高聳入雲的塔是一個人。有人說,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我以為,大雁塔抑或是一種頗有典範意義的民族性格或中國精神……

(摘編自《人民日報》)

7.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第一段引用岑參的詩,並非閒筆,一方面引出文章的敘述對象,同時,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引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 文章詳細的敘述了唐僧西域求法的經過,生動地描述了西域求法的艱難,也烘托了唐僧一路向西、百折不撓的人物形象。

C. 文章中"水盡則命盡呀!他牽馬往回走了"的情節,不但無損於唐僧的人物形象,這樣的敘述,反而使讀者更感到真實可信。

D. 文章通過唐僧西域求法的壯舉,謳歌了勇於反抗、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對讀者極具啟發和教育意義。

8. 第三段敘述了唐以前西域求法的情況,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9. 作者為什麼說"我都覺得那座高聳入雲的塔是一個人"?試結合文章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群臣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蕭何第一,所食邑多,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漢中十二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何從其計,上乃大說。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窮處,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諡為文終候。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B. 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C. 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D. 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秦朝故地關中地區。項羽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

B. 趨,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文中"人朝不趨"是高祖劉邦給予蕭何的一種高規格禮遇。

C. 孝惠,指漢朝皇帝劉盈,孝惠是其廟號。廟號是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D. 百歲,死的委婉說法。遇有忌諱的事物,不直說該事物,而需用其他的話委婉表述。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蕭何目光遠大,所為異於眾將。攻入咸陽時,和眾將爭分金帛財物不同,他收藏秦朝的文獻檔案,使劉邦得以詳盡掌握全國地理、戶口等方面的情況。

B. 蕭何功勳卓著,受到劉邦封賞。楚漢相爭時,他留守後方,制定法令,安撫民眾,補給糧草兵員。論功行賞時,被劉邦評為第一,受到封賞甚為優厚。

C. 蕭何心繫國事,不計個人恩怨。重病期間,孝惠帝親來探望。問及相國的繼任者時,他儘管與曹參不和,但還是舉薦了曹參,併為得到合適人選而高興。

D. 蕭何功高震主,引發劉邦猜忌。位為相國,功勞第一,然而依然孜孜於國事,深得民心,這引發了劉邦的提防之心。他以多買田地自汙,保全了自己。

13.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題5分,共10分)

(1)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

(2)何置田宅必居窮處,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春雪晚晴出西村

範浚

步屐尋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鵓鳩啼。

墮梅殘白猶明樹,著柳暗黃初映堤。

風景快晴雲擘絮,江天未暮日懸規。

最憐碧漲侵沙尾,更傍橫橋一杖藜。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首句工於煉字,一個"犯"字從側面寫出道路難行,突出了詩人尋春之不易。

B. 頷聯與"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一樣都蘊含著詩人對自然界新舊交替的感悟。

C. 頸聯上句寫天快放晴之時白雲如絮,下句寫天放晴後落日如規,極富畫面感。

D. 尾聯著眼於近景,用"最憐"二字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對初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15. 你認為這首詩中哪個詞語能夠統領全篇?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摹寫一些動作細節,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刻畫出來。

《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為文瀾",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側面表現琵琶曲強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獨守空船的淒涼。

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運用比喻的手法抒寫自己雖惆悵卻又相當達觀的襟懷,與他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同樣給人以鼓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盆景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始於唐,行於宋,而大盛於明清。中國盆景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由於受到不同的自然條件、文化傳統、風土人情、欣賞習慣的影響出現了 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藝。由於不同創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方法、藝術修養各不相同,經過長期創作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出類拔萃的個人藝術風格,很容易受到人們的認可和欣賞,通過耳聞目睹,師傳口授,在一定地域流 傳下來就形成了地方流派。這種由形式和內容表現出來的地方風格,( )。經過一代又一代盆景藝人的傳承和發揚,中國盆景藝術最終形成了五個藝術流派。

中國傳統的盆景流派分為南北兩大派,其中嶺南派是南派的代表。和其他流派相比,嶺南盆景的歷史較短,但嶺南盆景藝人在不斷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礎上, 傳統模式的束縛,使得嶺南盆景異軍突起,獨樹一幟。嶺南盆景深受本土文化的影響, 了嶺南積極進取的文化精神,追求野趣自然,具有蒼勁向上、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具體體現在樹種選擇、技法特點等方面。選樹種是盆景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創作者要 地選取適當的材種,這是創作優秀盆景藝術作品的首要條件。嶺南盆景材種豐富,有些與其他流派選取的材種相同,但更多的是選取嶺南獨有的樹種,比如九里香、雀梅等。嶺南盆景在技巧上獨具一格,強調蓄枝截幹、渾然天成,擅長處理主脈和次脈之間的關係,主要通過修剪和拉枝處理枝條,表現作品的疏與密,簡與繁。

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中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美妙絕倫 打破 融入 苦心經營

B. 異彩紛呈 衝破 融入 煞費苦心

C. 異彩紛呈 衝破 融合 苦心經營

D. 美妙絕倫 打破 融合 煞費苦心

18. 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由於不同創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方法、藝術修養各不相同,在長期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B. 不同創作者由於生活閱歷、思想方法、藝術修養各不相同,長期創作岀的作品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C. 不同創作者由於生活閱歷、思想方法、藝術修養各不相同,在長期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D. 由於不同創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方法、藝術修養各不相同,他們長期創作岀作品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會形成藝術流派,從而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流傳。

B. 一旦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流傳,就會形成藝術流派,從而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

C. 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會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流傳,從而形成藝術流派。

D. 一旦形成藝術流派,就會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從而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流傳。

20.下面是科技大學學生申請學校獎學金的流程圖,請把這個圖轉換成一段文字介紹,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簡潔、得體,語言連貫,不超過95個字。(5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研究者早就瞭解到,任何強光都能抑制褪黑素(一種大腦在夜晚分泌以誘導睡意的激素)的分泌。近期的研究顯示,相比其他波長的可見光,______,可能讓人在本該開始感到睏倦的時候更加清醒。過去20年中,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顯示屏都變得越來越藍。白天,藍光本來就很充足,電子屏幕帶來的一點點藍光並不會對人的生理造成多大影響。問題在於,人們在夜晚時,______。一項調查顯示:在一週時間裡,幾乎每個被調查對象至少有幾天在臨睡前一小時在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對此,科學家研究各種解決方案來消除電子設備的藍光,不過他們認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______。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防控疫情期間,強華中學校園網絡平臺的"體育鍛煉大家談"論壇上,推送了三則與之相關的材料,鼓勵全校師生參與討論。

鍾南山從小就喜歡運動,足球、籃球、跑步都有涉獵。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輕時舉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臥推可以達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讀書期間,他參加學校運動會曾創下幾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最近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視力下降率、肥胖檢出率繼續攀升……

有同學說,學業壓力這麼大,哪些閒心體育鍛煉?有老師說,課時這麼緊,還要讓學生打球跑步嗎?有家長則認為,花時間運動不如參加數理化培訓性價比高。

請結合材料內容,從學生、教師中任選一種身份,寫一篇發言稿,在論壇直播中發言,向在線師生闡述你的觀點,並提出具體的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意作文;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 字。

參考答案

1. A(偷換概念。第段:"孕育了無數千古流芳的文學巨匠和宗師",有"文宗在蜀"美譽的不是成都,是整個蜀地。下文李白(一說綿陽)、蘇軾(眉山)也有提示作用。)

2. B(第6段:文中"兩宋以文治國,文彥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後鎮蜀興辦文教"一句是一個論據(先總說,後舉例),列舉"文彥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是為了論證兩宋時期"學校教育堪稱發達"。)

3. C(A項,誇大程度,且以偏概全。第4段:"學徒鱗萃,蜀學比於齊魯"中"比"是"並列"之意;此外"蜀學"不僅指"求學的人",更指蜀地的文化成果。B項,擴大範圍,且強加因果。原文"文翁石室"是中國第一所地方"政府"開辦的"公立"學校;文翁親自教授的是"郡縣吏中'開敏有材者'"。此外文翁招生和授課的方式不構成"蜀中求學蔚然成風"的全部原因。D項,張冠李戴。"官學",是從創辦者的身份言之;"府學"則是從行政區劃的角度來說的。

4. B("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居民沒有享受到新農合的好處而失去了積極性"錯誤。從材料一分析可知,2016年,國務院決定逐步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合二為一,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才是2018年新農合參保人數回落到1.3億的主要原因。)

5. D("這是因為當時我國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並不富裕"錯誤。原文沒有相關信息。原文只是說"過去一段時間,我國醫療保險處於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見病的治療費用來能列入醫保範圍,同時藥品價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多發,甚至出現病患因為得不到醫保支持而放棄治療的情況"。)

6. 我國構建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我國參保人數眾多,基本實現全覆蓋。我國醫療保險水平大幅提高。患者用藥難、用藥貴的壓力得以緩解。(每點2分)

7. D("勇於反抗",文中無據,無中生有。故選D。)

8. 突出了西域求法的艱難,為下文寫唐僧西域求法張本(做鋪墊)。介紹了西域求法的歷史,點明瞭無悔追求"真理"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為全文定下悲壯的基調。(每點2分)

9. 大雁塔是唐僧的化身,是唐僧親自參與建造了大雁塔。大雁塔象徵唐僧精神,捨身而死的大雁菩薩和唐僧捨身求法的精神高度契合。大雁塔象徵的捨身求法的唐僧精神是頗有典型意義的民族性格或中國精神(每點2分)

10. C(原句標點為:"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A項,"遁去何"中"去"一般作離開理解,這樣就與前後文意思脫節,也與文意不符;"何"是蕭何,作後一句"常興關中卒輒補缺"的主語;B項,"群臣"應該作"爭功"的主語,而不是"行封"的賓語;"歲餘"不是作"爭功"的補語,而是作"功不決"的狀語;D項,兼有A B兩項的問題。)

11. C("孝惠是其廟號"錯,據"孝惠"含義可推知,"孝惠"為諡號。)

12. C("舉薦了曹參"錯,是孝惠帝想讓曹參作為相國的繼任者,徵求蕭何的意見。)

13. (1)皇上親自率軍討伐他(黥布),多次派使者詢問蕭相國在做什麼。蕭何安撫勉勵百姓,拿出自己全部錢財資助軍隊。(何為,賓語前置句,為何,做什麼;拊循,安撫;佐,資助。每點1分,句意2分)

(2)蕭何購置田地住宅必定處在偏遠的地方,說:"後代如果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如果不賢能,不會被有權勢的人家奪取。"(窮,偏遠、偏僻;師,學習;為…所,表被動。每點1分,句意2分)

14. C ("頸聯上句寫天快放晴之時白雲如絮"理解錯誤。"快晴"意思是爽朗的晴天。選項中說"天快放晴"錯誤。)

15. 全詩以"尋春"一詞統領全篇。分析:首聯寫尋春之路和尋春所聞。作者冒著泥濘,踏雪尋春,並從聽覺角度寫春天的鳥鳴,表現了春天的生機;頷聯、頸聯寫尋春所見。從視覺角度寫春色,殘梅(或"殘雪")耀眼、楊柳染黃、白雲如絮、落日如規,展現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尾聯寫尋春所感。"憐"字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杖藜傍於橫橋,描繪了詩人佇立橋邊、沉醉於春景的形象,寄託了愛春惜春之情。(每點2分,關鍵詞判斷錯誤直接記0分,如關鍵詞定為"春"或"尋",在總得分上扣1分。)

16. 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唯見江心秋月白 繞船月明江水寒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每空1分)

17. B(第一處:異彩紛呈:異彩,奇異的光彩,比喻突出的成就和表現;紛呈,紛紛呈現;指出現不同的突出的、有特點的事物。精妙絕倫:精彩美妙到了極點。句子指的是不同的優秀造型形式,應選"異彩紛呈"。第二處: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禁區,如打破紀錄、打破常規、打破情面、打破沉默等。衝破:突破某種狀態、限制等,如衝破封鎖、衝破禁區、衝破障礙等。"打破"多用於紀錄等比賽項目中,而"衝破"多用在一些長期以來沒有新進展的事物中,句子前面是"不斷吸收和效仿",說明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所以選擇"衝破"。第三處:融入:混入,可以是有形物質的融入也可以是無形物質的融入。融合: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比如文化融合,文中不是幾種不同物質合為一體,而是指嶺南文化對嶺南盆景的創作產生了影響,融入盆景藝術的創作中,所以選擇"融入"。第四處:苦心經營:用盡心思去籌劃安排或進行藝術構思。煞費苦心:費盡心思。句中指的是花費心思尋找材種,應選"煞費苦心"。故選B。)

18. C(A項,"由於"造成主語殘缺;B項,偷換主語或中途易轍,前半句的主語是"不同創作者",後半句的主語是"作品";D項,"他們創作出作品形成藝術風格"前後牽連,句式雜糅。故選C。)

19. C(整個段落論述的是盆景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先有不同的造型形式和加工技藝,然後產生不同的個人風格,個人風格發展為地方流派,地方流派最後形成藝術流派,所以該句最後的落腳點應該是藝術流派。下一句也提及"最後形成了五大藝術流派",故句子最後應該是"從而形成藝術流派"。此外,該句與上句結構相同,上句講個人藝術風格受到認可和欣賞,然後流傳,最後形成地方流派,該句講述的是"地方風格得到接受和仿效,進一步流傳,最後形成藝術流派"。)

20. 申請人準備材料向學院提出申請。(1分)若屬不受理情形,則不予受理;(1分)若屬需補正情形,學生補正材料後重新申請;(1分)若為受理情形,送學院審查。(1分)若審査不符合條件則不予受理,符合條件則存檔辦結。(1分)

21. 藍光對褪黑素的抑制作用最強 盯著發光屏幕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不在夜間使用電子設備 (每空2分,共6分)

【參考譯文】

蕭相國蕭何,沛縣豐邑人。等到劉邦起兵,做了沛公,蕭何做他的縣丞,常常督辦公務。沛公進入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府庫,分取金帛財物,唯獨蕭何首先進入宮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等文獻資料,並珍藏起來。沛公做了漢王,任命蕭何為丞相。漢王能夠詳盡瞭解天下的險關要塞、人口多少、兵力強弱、民眾疾苦等情況的原因,是蕭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獻檔案。漢王領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並收服巴蜀,安撫民眾,發佈政令,使人民供給軍隊糧草。漢二年,漢王與各路諸侯攻打楚軍,蕭何鎮守關中。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每做一件事,蕭何總是奏明漢王,經漢王同意,准許施行;如果來不及稟報漢王,有些事就酌情處理,等漢王回來再向他彙報。漢王多次棄軍敗逃,蕭何常常徵發關中士卒,補充軍隊的缺額。漢五年,已經殺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於是論功行賞。群臣爭功,一年多了功勞的大小也沒能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功臣們都說 :" 我們身披戰甲,手執兵器,攻佔城池,奪取地盤,功勞大小各有等級。如今蕭何沒有這樣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不參加戰鬥,封賞反而在我們之上,為什麼呢?"高帝說:"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而今大家僅能捉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像獵狗。至於蕭何,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群臣都不敢再言語了。於是便確定蕭何為第一,封賞的食邑很多,恩賜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漢十二年秋天,黥布反叛,皇上親自率軍討伐他,多次派使者詢問蕭相國在做什麼。蕭何安撫勉勵百姓,拿出自己全部錢財資助軍隊。有一個門客勸告蕭相國說:"您滅族的日子不遠了。您位居相國,功勞第一,還能夠再加功嗎?您當初進入關中,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眾都親附您,您還是勤勉地處理政務,贏得民心。皇上屢次詢問您的情況,是害怕您震撼關中。如今您何不多買田地來敗壞自己的聲譽?這樣,皇上的心才會安定。"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計謀,高祖才非常高興。蕭何素來和曹參不和睦,到蕭何病重時,孝惠皇帝親自去探視相國病情,趁便問道:"您如果故去了,誰可以接替您呢?"蕭何回答說:"瞭解臣下的莫過於君主了。"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說:"陛下得到合適的人選了!我死也不遺憾了!"蕭何購置田地住宅必定處在偏遠的地方,說:"後代如果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如果不賢能,不會被有權勢的人家奪取。"孝惠二年,相國蕭何去世,諡號為文終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