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早在參加《媽媽是超人》的時候,古靈精怪的

包餃子就收穫到了一大批網友的喜愛,而包貝爾帶著女兒包餃子參加了另外一檔真人秀節目,包貝爾在這檔真人秀節目當中的表現,也是絲毫不遜於陳小春了,在面對餃子犯錯的時候,包貝爾也是懲罰得當,很講道理、有技巧

在剛開始的時候,包貝爾確實很寵愛女兒,餃子說累,他馬上就會抱著她走,像很多有女兒的爸爸一樣,他將餃子當公主一樣捧在手心裡。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但在匈牙利那一期,餃子和桐桐去找水果,結果餃子找到蘋果後,自己卻忍不住吃了一口,後來找到了葡萄以後,又只顧著想爸爸,便獨自拿著吃的回來給包貝爾,將桐桐甩在了腦後

包貝爾知道以後,生氣地叫餃子罰站,並一本正經地給餃子講道理:“食材是大家的,不能夠獨自吃,你與桐桐是一個集體,不能夠拋棄別人,要懂得團結。”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包貝爾在節目當中和孩子發脾氣,但有一些事情,確實是要給孩子立好規矩,不能夠輕易讓步,真正好的親子教育,不僅僅是寵愛而已,還要懂得給孩子立規矩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布雷澤爾頓教授覺得:給孩子立規矩,其實7~8個月的時候就進行,效果最理想。

其實每個孩子人生的前幾年,猶如白紙,在他們形成一些“壞習慣”之前,定下規矩更能幫助孩子守住行為的界限,都說“3歲看大,7歲看老”,6歲前的孩子,父母就可以給他們定一些規矩了。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餐桌規矩不能少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道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相信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在餐館當中,有些孩子會出現食物亂丟,杯盤弄得亂響,很讓人反感;還有些孩子不熟練,但卻能夠專注地吃著面前的事物,從這兩個孩子的行為當中,就能夠看出背後的家庭教育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禮儀教養並非高高在上,它藏在飯桌這樣的細節之處,在家吃飯要守規矩,出門做客也是同樣的。

比如: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

吃菜的時候不能翻撿盤中的食物;

吃飯的時候不能玩手機;

夾了食物就能夠再更換了。

這些在飯桌上不經意的動作,都透露出了孩子的風度和修養。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

孩子自由活潑,要控制在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上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常常會不分場合地大聲喧譁

曾經我在高鐵上遇見了一個大概4歲的孩子,她在高鐵上開心地大叫,媽媽這時候告訴她:“你忘記媽媽說過了什麼嗎?你這樣會打擾車上的叔叔和阿姨,在公共場合下要小點聲,這樣別的叔叔阿姨會覺得寶寶很有禮貌哦!”在這位媽媽的溝通下,小女孩漸漸放低了聲音。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其實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並不代表父母的不作為,需要父母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孩子遵守社交禮儀和規則。

沒有人會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的“熊孩子”,父母要為孩子立好這個規矩,別讓孩子成為“熊孩子”中的一員。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懂得先來後到

當孩子在家裡面的時候,父母一般都會讓著孩子,但孩子上學了以後,幼兒園的老師一般都會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

很多父母在家裡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會優先讓著孩子,所以在上學以後,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無視規則上去就搶,很容易在人際交往當中受傷。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父母平時不妨多帶孩子去體驗生活當中的排隊場景,讓孩子明白在排隊時要耐心等待,並明白其中的意義:“世界並不是圍著你一個人轉,你也需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讓孩子明白:先來後到是文明,也是規則。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玩手機、看電視要有個度

孩子迷戀手機在現代的家庭當中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這種疫情期間,經常會看見孩子熟練的滑動開鎖輸入密碼、找到自己喜歡的遊戲

在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如果非要把孩子和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的話,那是很難實現的。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其實孩子玩電子產品,“堵則潰,疏則通”,而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幫助孩子把握玩手機的度。

父母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行、每次玩的時間是多久,如果孩子違反規定,父母就要懲罰孩子;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父母就要獎勵孩子。

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一定要堅定,只要給孩子定好規矩,父母就不用擔心孩子沉迷於手機。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孩子要有規律作息

現在疫情期間,很多孩子的生活規律都被打破了,父母熬夜,孩子也會跟著一起,早睡早起都成為了大人和孩子最難的“自律”

所以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定好有規律的生活,父母可以每天告訴孩子:幾點起床、吃飯、睡覺、運動、學習,這些小事雖然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堅持下去卻很難。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想要孩子的生活有規律、更健康,那麼父母要培養好孩子的自律能力,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想要讓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自理懂事,父母不妨給孩子看一些關於自理的繪本,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給孩子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規矩之前,父母首先做的就是要放手。

隨著孩子的成長,其實很多的事情,孩子都能夠自己做決定,也可以大膽地去嘗試

父母其實可以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練習穿衣、洗漱、穿衣、收玩具等,這些小事都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責任感自信心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但大多數的父母會認為,讓孩子自己做,怕

浪費時間、做不好,為了避免麻煩,所以父母就代勞孩子做,其實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要經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夠越做越好。

所以平時的時候,父母要允許孩子做的不好,這樣孩子才能夠有機會做得更好,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父母要把屬於孩子自己的責任還給他,這樣即使有一天父母放手了,孩子也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

孩子6歲前,父母要“狠心”立下這6大規矩,上小學後會更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