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在悄然影響人生: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說到家庭財富水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孩子從小受到教育的質量,這一點很好理解。但是為什麼即使貧困的孩子上了大學,他們依然無法在收入上匹敵家庭富有的同輩人呢?難道出身就是人一生的宿命,擺脫不掉嗎?

  每個人從小的成長環境、父母的教育理念,以及所擁有的資源、稟賦並不相同。即使擁有同樣的家庭背景,其價值觀、事業觀和財富觀也會不同,孩子的走向自然也會有差異。所以,我們只能跟隨經濟學家做出猜想。


什麼在悄然影響人生: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研究此課題的經濟學家認為,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童年時期的家庭資源

  家庭經濟水平高的父母,會在孩子教育中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經濟資本),主動快速地給予孩子幫助,並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職業感覺、社交能力和其他軟實力。

  他們所採取的“協同培養”策略會使孩子在進入職場前,就獲得足夠多的能力、氣質和毅力,持有更高的理想抱負(文化資本),從而更容易有好的發展。在孩子進入職場的時候,背景好的家長,還能夠通過廣泛的社會關係(社會資本),幫助孩子更好地實現求職和晉升。

  如此一來,家庭背景就通過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三種途徑,對下一代產生影響。

  而家庭比較貧困的父母,會過於依賴學校和公共機構,在教育中通常採取的“放養散養”“快樂教育”策略,雖然保護了孩子的天性,但也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學習機會,從而無法獲得有利於職場發展的足夠技能。

  這些孩子進入職場後,很多職業技能和素養,都需要靠自己試錯和碰壁去習得,所以其職業發展之路,會更緩慢、更坎坷。


什麼在悄然影響人生: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2.貧困學生所讀的大學質量

  眾所周知的一個事實,是頂尖大學中絕大多數學生,都來自中產及以上階層。在中國如此,在美國這個階層分化明顯、大學學費昂貴的國家,更是如此。

  美國教育部門的數據顯示,只有不到10%的貧困學生數學成績拔尖,而家庭收入高的學生,佔據數學高分成績人數的48%。在這樣的成績差距之下,兩種家庭的孩子,在高中後所去的大學,自然也會完全不同。精英大學更是集中了家庭背景好的學生。

  在哈佛大學、耶魯法學院這樣的頂級院校,有60%的學生來自家庭年收入前10%的家庭,只有5%的學生來自家庭年收入後50%的家庭。同時,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進入精英大學的概率要比貧困家庭孩子高4倍。

  在中國,情況也是如此。經濟學家發現,很多成績不錯的貧困家庭孩子,都不敢報考精英大學。儘管這些學校有很好的資助政策,也可能提供非常有用的學業、職業能力培訓支持,但這些孩子在高考之前就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所上大學的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收入水平。多數貧困家庭的學生只能去普通大學、專科學校,這也就造成他們很難在畢業後找到收入豐厚的工作。


什麼在悄然影響人生: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3.貧窮帶來的稀缺感,束縛了腳步

  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貧窮會成為心智的負擔,即使沒有人提醒你稀缺的存在,貧窮狀態也會削弱智力和自控力。而且長期的稀缺感,會在大腦中留下記憶,使人即使擁有足夠的錢,也無法徹底擺脫緊張感。

  比如,捱過餓的人,會長期過於關注食物,買菜做飯時很容易準備過量,或飽受暴食症的困擾;小時候被嚴格限制零用錢的孩子,在自己有能力賺錢以後,依然會由於內心揮之不去的匱乏感,要麼不敢花錢,要麼揮霍無度,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這都是稀缺感造成的內心感官失調。

  另外,神經科學家發現,長期處於貧窮狀態下的孩子,其智商發展會存在一定的滯緩,這也是稀缺感對智力限制的證據。

  稀缺感會導致“管窺”,也就是說,內心的稀缺感一旦佔了上風,人就會忽略“詩和遠方”,而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一個人哪怕本來就擁有高智商,也會在稀缺狀態下表現出比原本更低的智商。

  如果一名學生整天為錢的事發愁,那麼他對金錢的稀缺感,就會讓他過度專注於缺錢這件事,自然無法專心學習和發展能力。

  在上大學的時候,他們容易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對能力發展貢獻極小的兼職中,從而沒有多少時間去思考真正有用的事,更捨不得給自己投資。

  工作以後,他們也會因為家庭負擔、未來生計而對金錢關注過多,忽視了自己的職業技能提升。相比於家庭富足、無須為生計發愁,從而可以專注於自身能力發展的同齡人,這些低收入背景的人,可能更缺乏進步和提升的後勁。

  由此看來,彼此之間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在情理之中。

  回報率低,就不讀大學了嗎

  如果你認為,沒有學歷也一樣可以成為資本大鱷,那就讓數據告訴你:

  大學文憑也許並非階層流動的通行證,但根據清華大學李宏斌教授的說法,在中國,如果沒有剔除先天能力和家庭背景,中國大學回報率有16.3%,高中回報率就更低,只有4.5%。而且,多讀一年大學能增加16%的收入,大學畢業生與高中畢業生相比,收入要高出64%。


什麼在悄然影響人生: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在美國依然如此,沒有這一紙文憑,會讓你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少賺100萬美元。

  也許你會發現,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其實並不高,甚至還不如已工作幾年的高中畢業生。但高中學歷者收入增長的幅度和速度,是越來越慢的。

  擁有大學學歷的人,也許起步收入不高,但他們在大學中積累的知識、能力、資源、人脈,會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起到重要作用,從而使收入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拉開與高中畢業生的差距。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學歷的含金量將會越來越低,高中文憑也將越來越不值錢。兩種學歷之間的收入差,越來越大。

  再看學歷與貧困的關係。在今天這一代年輕人中,有22%只有高中文憑的人處於貧困中;而1979年時的年輕人中,只有7%的高中學歷者處於貧困中。

  如今,如果僅僅止步於高中文憑,就很難在社會中維持生活。倘若不去讀大學,那麼大學教育可能帶給你的各種“軟資源”,就會與你失之交臂,更不要說獲得事業和人生的成功。

  沒讀過書的農民企業家,因為缺乏發展企業必需的技術,已經很難與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相抗衡。低技術行業已經形成了壟斷,在這些領域很難出現零起點、無技術的創業成功者。

  也就是說,中國以後的發展,很難再出現“沒讀書的大老闆”,更多的將是“讀過書的大老闆”,而且他們將出現在科技含量更高的行業。

  因此,從收入水平、事業空間和工作滿意度來說,讀了大學的人,都完勝沒讀大學的人。


什麼在悄然影響人生:為什麼一張大學文憑,依舊敵不過家庭出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