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現在是一個交通發達,人口流動激烈的時代;一個人為什麼要生活在那塊土地?一定有著很深層的理由。

看到這段熟悉的開場白,你是否已經知道了這部“網紅”紀錄片的名字,它就是連播兩季都在B站佔據9.8分高地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簡稱《我住》)。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作為一部紀錄片,可能本身沒有那麼大的受眾體,但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卻因為一個《南京防疫日記》的短視頻,一夜之間成了“網紅”。

出道即巔峰的日本導演

3月初一部《南京抗疫日記》的短紀錄片火遍了多個網站,這個視頻詳細的介紹了在肺炎期間,中國人民的積極抗疫措施。視頻很短,只有十幾分鍾,影響很大,吸引了大批的媒體、網站等爭相轉載。

這個視頻先後被翻譯成了英語、泰語、西班牙語、日語、法語等11國語言。很多國外的網友觀看過紛紛留言“我們應當向中國學習”、“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疫情下堅強的中國”。這個視頻分別從住宿、街頭、旅遊景點、公司、隔離人員的情況等多方面介紹了中國的抗疫實況,讓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所做的努力。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更令人驚奇的,是拍攝這個視頻的導演—竹內亮。他是日本人,還是一個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作為自媒體工作者,他本身的工作就是記錄,對於這次的“走紅”,他自己也是大吃一驚。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竹內亮在“火出圈”之前,就憑藉《我住》在B站等各個網站有著超高的人氣。他的紀錄片被網友稱為“無臺本、無資金、無套路”著稱的“三無產品”。這部“三無產品”,更新4年,200集內容,在中國的網站上的播放量已經過億,收穫了700萬的粉絲。

大時代下的小潮流—中國人口的遷徙

從古至今,中國人自古都有“故土難離、落葉歸根”的想法。從唐代詩人賀知章發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慨到現代詩人艾青發出“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吶喊。被儒家思想影響兩千多年的中國人民對“故土”有著別樣的情懷。縱觀以農業為中心的中國古代史,在“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古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活動屈指可數。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次總共有6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細細剖析之後發現遷徙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戰亂、自然災害、政府組織的有計劃、有目的的遷徙、經濟重心南移等因素。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古代中國的人民大多數都是遷徙。就像南歸的候鳥一樣,如果擁有合適的時機,他們還會義無反顧的回來。到了近代,中國還有自發性的移民潮,我們成為“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他們打破了農耕民族的“固守一畝三分地”的特點,由被動到主動,勇敢的鼓起勇氣去開拓新世界。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對世界而言,21世紀是個名副其實的革命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業的發達、國與國之間的頻繁交流,促進了世界性的人口流動。“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已經不再被這個時代所延用,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踐行後面的一句話:“遊必有方”。這就像《我住》開頭所說的一樣現在是一個交通發達,人口流動激烈的時代。 經濟的快速發展引導著各國的人們開始走向了全球化的流動,全球化的趨勢不僅影響了各國之間的協作,還有各國之間人民的交流。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我住》這個節目的聚焦點就在當代中日兩國之間的年輕人身上,他們是最新的一代,也是最有創造力和想法的一代。緊跟時代步伐的他們,擁有著老一輩“闖關東”的勇氣,也面臨著新時代的衝擊。在全球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口的流動似乎是一個小潮流,但是他們就像是沙河裡的貝殼,平凡卻又飽含故事。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夢想無國界—小人物,大夢想

嚴格上來說,《我住》並不算是一個質量優質的紀錄片。說是攝製組,其實主力也就幾個人,導演、主持、助手。一人多用,沒有高質量的畫面、沒有高名氣的嘉賓,就連出鏡的導演也是不修邊幅,說話直截了當,不會顧及嘉賓感受的導演帶領整個攝製組到處蹭吃蹭喝,甚至有些鏡頭還是比較搖晃的,基本上每個細節都透漏著這個攝製組的不靠譜。可是《我住》的魅力就在它的不刻意。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來評價,《我住》就是一個慢綜藝。全程跟隨主人公吃吃喝喝和工作狀態,就算沒有劇本,也拋棄了日常的美顏。鏡頭甚至有些抖動,但是十分的真實。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講中國人的故事”是竹內亮導演的初衷,用鏡頭拉近中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關於鏡頭,竹內亮導演一般都不會對採訪者有過多的要求,有時候在節目中 導演不止一遍的跟嘉賓強調:“我們是一個很隨意的節目,不用太緊張。”在這部紀錄片裡,你完全可以看到最自然的一面下的現代生活中,中日文化發生著強烈的碰撞和奇妙的融合。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在第一季的節目裡,中國姑娘沙利雅在日三年,她的夢想是想要成為一名人氣偶像。沙利雅所在的組合是日本的一個地下偶像。所謂地下偶像,就是在指定的live house進行表演,很少在主流媒體上露面的偶像。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喜歡動漫的沙利雅為了成為聲優偶像來到日本,因在日本意外被星探發現,從此以成為一名優質的偶像為目標。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沙利雅所在的組合,成員都是普通人,所以在唱歌、跳舞等方面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自從出道的日子定下來之後,每晚沙利雅都會在街上對著鏡子跳個不停。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跟組合其他成員相比,沙利雅不管是從年紀還是外貌上都不是很出眾。“做好當下的事,希望大家看到自己很開心,很高興”是她最期望的事。朝著夢想努力前進的沙利雅最大的動力就是不讓自己後悔,對得起自己。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同一時間,在中國北京,有一個與沙利雅一樣為了夢想而努力的日本小夥西田聰。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作為北京語言大學的研究生,西田聰的愛好有些與眾不同,他喜歡說相聲,並且在2014年拜入丁廣泉門下,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相聲演員”。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因小時候跟隨媽媽參加了一次中日文化交流活動,讓西田聰愛上了中國。在日本的時候,憑藉對中國的熱愛西田聰學會了中文,並且獲得了多個獎項。到中國留學之後,他的中文幾乎可以跟北京當地人媲美,兒化音、把玩核桃、飲食習慣等等都與北京無縫連接。甚至在節目中直接吐槽日語太麻煩,在中國吐槽母語的行為也是非常可愛了!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由於對中國的過分熱愛,有著日本人身份的他一度產生了混淆。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他開始無法接受自己日本人的身份。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這個時候,是他的相聲老師把他從迷茫中點醒,盲人聽眾的一席話讓他對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身為日本人其實不是一種束縛,反而他要利用好日本人這個身份,做好中日之間的橋樑。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不管是住在南京的日本人還是在日本堅守夢想的中國人,或者是嚴重中國化的日本“相聲者”。他們的經歷可能只是滄海一粟,時代快速前行的車輪不會為他們停留。
    這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通過兩集幾十分鐘的紀錄片,他們的故事留下了痕跡,被更多的人看到,不管多微弱的聲音終究都會被聽到。

時代快速發展下的認知斷層

竹內亮導演拍攝《我住》的契機是在2011年拍攝《長江》紀錄片時,周圍的人聽說他是日本人之後,向他打聽高倉健、山口百惠的近況。這讓他十分震驚。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所以他就萌生了想要拍攝現在的日本給中國人看的想法。在他定居南京後,這種想法已經變成了“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和在外國居住的中國人”。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中日兩國之間,就算在多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存在著認知斷層現象。深受唐朝文化影響的日本,只要來中國,第一時間想去的就是—西安,想要重走絲綢之路。但就是這些旅行紀錄片,最近的一次也是在2017年,日本男演員松坂桃李為了追溯自己名字的起源而重走絲綢之路,完全不算是真正體驗中國的生活。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在《我住》明星篇中,片寄涼太和神選美少女在超隨意節目組的帶領下體驗了一把中國人生活的日常。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導演向齋藤飛鳥介紹我們的二維碼支付: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體驗掃碼支付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吃羊肉串的小鳥好可愛

超接地氣的片片跳廣場舞也是帥的: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體驗中國的廣場舞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被導演組吐槽的“偶像包袱”

導演教片片的中國詞語“外賣”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偶遇開晨會的美團外賣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體驗摩拜單車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被中國氣功按摩嚇出表情包

在如此接地氣的遊玩中,他們也刷新了對中國人的印象。齋藤飛鳥在日本的時候一直認為中國人是比較難以接近的。來了中國之後才發現中國人十分平易近人,會主動和她搭話。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片寄涼太也看到了有著真實生活的中國日常,對中國人的評價是:純粹與誠實。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因為歷史原因,很多日本人都很擔憂如果來到中國,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被歧視。看過這期節目的觀眾,相信已經有了答案。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可愛的中國大媽

很難相信吧,即使互聯網如此的發達,日本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二維碼支付依舊很震驚。在齋藤飛鳥回國後的一次採訪中,也提到在中國看到的無錢包現象。就算到了信息爆炸的今天,日本對於中國的印象還依舊停留在擁有悠久歷史的天朝之國的模糊概念裡。信息更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就是一種認知斷層。而《我住》這個節目,就是阻斷這個斷層的媒介。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心之所向即歸屬

通過《我住》,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居住在這裡的理由。也看到了中國和日本的不同。日本社會的過於考慮別人感受的做法,讓當代人們感到壓力十足,想要逃離。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日常交往也一定不能隨便: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跟日本壓抑的情況不同,中國更富有包容力和親和力,寬鬆的氛圍讓更多的日本人感受到的是自由、輕鬆和快樂。這,就是他們喜歡留在中國的理由。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我為什麼居住在這裡?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最能引發深思。我們朝夕相處的地區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一樣的事物,一樣的景色,一樣的人。但是能夠常年累月的居住在這裡,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理由。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和歸屬感。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在遠古時代,與單獨面對複雜的自然環境和野獸的侵襲相比,原始人類很早就已經認識了群居的優勢。這是中國最早意義上的“安全感意識的啟蒙”。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多個朝代更迭的皇權紛爭只是古代集權制度在政治的表現,而血緣關係下的情感紐帶卻能讓遠走他鄉的同鄉同族找到本身的精神歸屬。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快速時代下的慢綜藝,小問題中的大人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安全感和歸屬感經常會被放在一起使用。“心安處即為歸處”,“心之所歸即為家”。社會雖然一天天不停歇,但是現代人已經不再一味的追逐潮流向前跑。反而停下來靜靜的問一下自己的心想要什麼:“我心歸處即吾鄉”。這樣看來,居住在什麼國度,身居哪個地方反而並沒有那麼重要。如果一個地方能讓你呆幾十年,那它一定是你的心給你做出的選擇。主要遵循本心就是最好的歸屬。

  • 留在一個地方的理由多種多樣,《我住》隨意的拍攝更真實完整的向外界傳遞了現在中國的現狀。抓住時代的機遇,運用多媒體的手段來更好的宣傳中國,讓更多的國家瞭解中國,這才是《我住》的真正內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