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打开两米多高的书柜的玻璃门,一阵浓郁的陈香扑鼻而来。两个大书柜里密密麻麻摆满了小小薄薄的小人书。我一时无法估算出这里究竟有多少本。老连告诉我:“大概5000出头吧。”“哥哥前几天点过了,马上就上6000了。”搭话的是老连的女儿。


  有时同一个名字的书会出现好几本。例如一个《甲午战争》我就发现了有四本,封面各不相同。老连说:“几乎每一本小人书,都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虽然内容相同,但是画风上会各有千秋,演绎故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拿来比较一番会有很多发现。”
  对于不同版本的收藏,老连最得意的是《带响的弓箭》,这个他少年时代最受追捧的小人书,他收有10个不同的版本。《珊瑚岛上的死光》,这个当年风靡一时的科幻故事,他也收集了8个版本。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图:《珊瑚岛上的死光》老连收藏了8种不同版本
  “我小时候,只有两种娱乐。一个是电影,那个一年难得看几次;再就是小人书。我还记得那时候上小学,一放学就直奔附近的供销社小人书专柜。看到有新书就想买,但是没钱,就回家在母亲面前要钱买冰棍儿,要到一分两分都可以买一本。”就靠着罕有的一分两分零花钱,老连在学生阶段就有了300多本小人书。后来参加工作,他的这一爱好一度中断。直到1998年,朋友向他介绍了广州海珠中路的中原邮市,那里有很多小人书卖,老连这才“重操旧业”。
  对于年过不惑身为公务员的老连如此沉迷小人书,我实在有些不解:“您现在都过了看小人书的年龄了,还这么喜欢小人书。是喜欢书多还是喜欢收藏多呢?”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图:品茶和收藏小人书是老连两大爱好
  “我真是喜欢书,我觉得这些书里面总有一些东西让我痴迷。我现在是不能整天看这些东西了,不过我女儿看,我们一家人有时会一起看。我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的人。”
  老连说他自己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连迷”,跟现在的小年轻一样,他也会拿着名家的作品去索要签名。现阶段他最喜欢的两个小人书画家是洪斯文和卢延光。老连收集的洪斯文代表作《洪宣娇坚守金鸡岭》和卢延光的《长恨歌》上都有他们的签名。老连曾经拿着卢延光的作品去找他签名,卢延光惊奇地发现这居然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傻蛋蛋和恐龙的牙齿》,不禁对老连刮目相看。


  “那你看原版小说吗?”我问老连。老连哈哈大笑:“基本不看,就好这一口。我以前看过一本叫《昨天的战争》的小说,日看夜看,结果几天内视力从1.5急降至0.9。后来就拼了命也要找到这本书的连环画。”女儿有一次上公开课涉及到长征的题材,事先问爸爸长征的故事,老连的办法是直接扔给她一套长征的小人书:“看完你就明白了。”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图:老连收藏了10个不同版本的《带响的弓箭》
  老连收藏的小人书里面最贵的一本是《甲午战争》,花了120元。老连夫人笑眯眯地说:“现在肯摊牌了?以前就跟我说没多少,我还以为那本70块的《孔雀东南飞》是最贵的。”老连尴尬地一笑。我趁夫人离开问他家人是否支持他的收藏。他笑着说:“其实她也喜欢。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倒是花功夫。”老连每买回一本书,都要把书里的装订钉拔出来,然后用线缝好,再用熨斗熨过才放进书柜里,这样可以防潮和消毒。


  老连不让我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他很喜欢我给他起的“老连”这个名字。“我喜欢连环画是因为这其中承载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不过老连很少参加“连迷会”的活动。“我还是情愿自己一个人玩,或者和家人一起玩。”老连很庆幸,他的老婆孩子都喜欢小人书。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图:老连推荐收藏文革时期的小人书
  老连的标准
  “我现在买书的原则是:首选文革时期出品的小人书;只买白描的书;最后还必须是名家之作。”
  判断一本小人书的好坏,老连归纳了六个方面:
  1.版本。即哪个出版社的出品。最优质的小人书大多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美。
  2.版数。每本小人书的封底都标明了这本书是第几次出版,第几次印刷。一版一印的,自然最有收藏价值。
  3.印数。这一次印刷的数量,数量越少越有价值。老连举了个例子:《李自成》是当年非常流行的小人书。一套共27集,但一般只能见到其中25集,第24集和第26集很难集到。他翻开不同两集的封底给我看,一本印着:印数:0-1000000,这说明这本书印了一百万本;另一本却是0-93000。这本只印了9万多本的就叫作这套书的“书胆”。因为它限制了这套书最多只能集齐93000套,因此相当珍贵。当年为了找到一本《济公传》的第7集,老连跑遍了广州、北京甚至西安的小人书市场,终于在西安发现了这本“书胆”,集齐了这套12本的《济公传》,当时他激动得“恨不得晚上也要抱着它睡”。


  4.名家。小人书四大名家:贺友直(代表作《山乡巨变》)、顾炳鑫(代表作《渡江侦察记》)、赵宏本(代表作《小刀会》)、王亦秋(代表作《杨门女将》)。另外著名画家陈逸飞(代表作《药》),国画大师程十发(代表作《画皮》)等都曾经画过小人书。广东本地的画家老连最喜欢的要数卢延光:“他喜欢用一种独特的曲线勾勒人物的线条,使人物形象显得有些变形,但是特别丰满,特有韵味。”
  5.题材。文革和历史题材的书最为热门,其后是革命战争题材。文革时期出版的连环画都已经不可能再版了,因此非常珍贵。老连说:“崔永元也喜欢小人书,但是他喜欢的是那种从电影上一幅一幅截下来的连环画。我不喜欢那种,我喜欢的是白描。只有出自画家之手的东西才生动,才珍贵。”老连还特别喜欢《渡江侦察记》那样的铅笔画。“用铅笔画出来的连环画,除了工笔画固有的线条美,还有铅笔独特的粗犷美和自然美。”
  6.品相。指书的新旧。最高级的是十品,就是全新的书。与其他分级方法不同的是,小人书品相分级还有9.5、8.5等非整数分法。“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并不是越古老越陈旧越有价值,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品相低,也不是好藏品。”老连说。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图:满满两柜子的小人书
  老连的推荐
  老连推荐收藏的小人书按题材分有四大类:
  历史名著类。四大名著的各个版本都是珍品。比如《三国演义》,中国最早的一套连环画就是《三国志》。现在市面上可见的《三国演义》有两个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美,由于出版量小已经相当珍贵。而《西游记》已经有十几个出版社出版过不同的版本。
  革命战争题材类。老连首推《渡江侦察记》。该连环画创作出版于1955年,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8周年而作的。著名画家顾炳鑫采用铅笔画手法,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丰富层次和追求真实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另外《小英雄雨来》、《红岩》等也是现在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
  文革题材类。老连最喜欢的是那套已经集齐的上美的八个样板戏。样板戏连环画有线描本、彩画本、国画本、电影本、舞台剧照本等多种版本,业内一般将上美出的白描绘画本视为正本。
  国外名著类。前苏联名著《青年近卫军》,由著名画家华三川创作,上世纪50年代出版,当时的价格是0.43元,现如今它的价格已达8000元!同时期出品的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不论从画风、品相等等都是收藏界的极品。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图:和现在的追星族一样,老连也会向他心仪的作者索要签名。
  老连的蒲点
  广州老连最常光顾的图书市场有两个:一个是海珠中路的中原邮市,那里是广州市小人书最丰富最齐全的地方,每年广州的连迷联谊会也都在那里举行。另外一个在应元路的邮票市场。在北京老连也有固定的淘书场所:潘家园收藏市场和报国寺收藏市场。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老连的珍藏
  《西厢记》
  小人书中最珍贵的品种。1963年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王叔晖的《西厢记》获得了绘画作品一等奖。几乎它的每一页都可以独立为一幅名画。“可惜我这个是后来翻印的。”老连说。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内部读物
  是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在部队内部发行的,当时市面上没有。那时候有些战士文化水平低,跟他们讲军事理论作战策略他们不懂,所以部队里就搞了这些小人书,用图来教战士作战。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一个沉迷连环画的老男孩

《The Battleof Red Cliff》
  “TheBattleofRedCliff”,红色悬崖的战争?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赤壁之战》。这是非常鲜有的出口小人书。老连也是几经周折才买到手。英文小人书老连就这么一本,他说他本人并不看英文书,费那么大劲搞来纯粹是好奇心作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