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正形成最大臭氧空洞,它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嗎?

未來科學


北極正形成最大臭氧空洞,它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嗎?

最近,根據有關機構的監測和研究表明,地球的北極地區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北極地區出現的最大空洞,其面積或許可以與每年在南極形成的臭氧層空洞相當。關於南極臭氧層空洞,大家應該不會太陌生,其實關於極地特別是南極臭氧層空洞的監測和研究,從上世紀60年代在很多國家就已經開展,通過全球各個國家的聯合保護,南極這個臭氧層空洞正在逐步地恢復,此時在北極又再次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到人類嗎?

地球上的臭氧

在地球的大氣中,臭氧是一種含量非常微少的氣體,主要分佈在平流層中,其產生機理主要是氧氣在太陽輻射下分解為氧原子,其中一個氧原子又與氧氣結合形成具有3個氧原子的氣體。臭氧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因此近地空氣中如果含有標準限值以內的一些臭氧,對於淨化空氣、清除有害微生物、進一步阻止紫外線的侵害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如果含量過高,則它的強氧化性就會出現反面效果,既能嚴重刺激人體的呼吸道,引發胸悶、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等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疾病,同時對於植物來說也會損傷其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造成植株生長緩慢甚至枯萎,因此在新修訂的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中,將臭氧列為空氣汙染物。

除了近地面以外,絕大多數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中的平流層,其厚度僅為3毫米。雖然這人厚度看起來非常不起眼,但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卻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那就是能夠強烈吸收來自太陽輻射中99%的紫外線,從而有效避免了人體特別是皮膚被紫外線所灼傷,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皮膚癌症的發生。

氟利昂對臭氧的破壞

關於地球臭氧層空洞是如何產生的,科學界目前普遍的觀點是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汙染物所致。進入工業文明之後,隨著人類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到空氣中的各類汙染物質也越來越多,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並且超過了環境空氣的承載能力和恢復容量範圍,就會造成各種類型的空氣汙染,比如酸雨、光化學煙霧、霧霾等。其中,工業生產排放的一種特殊物質-氟利昂,對於臭氧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上世紀20年代,人類發明了氟利昂,因其具有的穩定化學性質、不可燃燒、沒有毒性的特點,被作為有效的製冷劑和清潔劑,應用於家電、日化、汽車和消防器材的生產,由於它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在空氣環境中根本不會被分解,因此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上述領域用品消耗量的增加,氟利昂被大量排放到空氣中,隨著大氣環流進入到對流層的上部以及平流層內。

在對流層的上部以及平流層內,由於太陽輻射特別是紫外線非常強烈,在持續大量的能量輸入情況下,氟利昂發生分解,釋放出氯原子,繼而與臭氧發生持續性的連鎖反應,其主要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 第一步,部分臭氧分解產生氧氣和遊離氧原子,O3 → O2 + O。

  • 與此同時,氟利昂中的主要成分也在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分解,這裡以二氟二氯甲烷為例說明,其反應式為CF2Cl2 → CF2Cl• + •Cl。

  • 第二步,釋放出的 •Cl與臭氧發生自由基反應,Cl• + O3 → ClO• + O2。

  • 第三步,形成的氯氧自由基與臭氧先前分解的遊離氧原子發生反應,ClO• + O → Cl• + O2。

通過這三個完成速率很快的化學反應,氟利昂把臭氧最終變成了氧氣,而自身分解的氯原子並未被結合,重新投入到了分解臭氧的循環之中。據測算,一個氯原子至少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而且在平流層中的存在時間也非常長,平均可達到幾百年,可見氟利昂對於臭氧層的破壞力是非常巨大的。

臭氧層空洞為何在兩極出現?

在地球緯度不同的地區,太陽的入射角也不同,整體上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也會不一樣,平均來看是赤道地區最高,兩極地區最少。而在太陽輻射高的低緯度地區,空氣對流運動的強度就會偏大,因此對流層的高度也越高。而兩極地區所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很少,空氣對流運動相對很弱,因此對流層的厚度較低。

兩極地區的對流層厚度偏低,那就意味著平流層與對流層的界限高度,也要比地球上其它地區要低。排放到空氣中的氟利昂物質,隨著對流層中的大氣環流,本來是向著地球上空大氣層中任何的方向飄散的,但是當運動到兩極上空時,由於平流層的高度較低,因此會很容易突破進入平流層中,從而破壞兩極上空平流層中的臭氧層,造成臭氧層空洞。

北極的臭氧層空洞對人體有何影響?

臭氧層空洞的大小,除了與人類生產過程中排放氯氟化合物的數量有直接關係以外,還與地球的大氣環流密不可分。之前我們經常聽到南極地區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主要原因是在南極的冬季,其上空會有一個巨大的氣體渦旋,將南極上空的大氣與周圍的空間隔絕起來,高空氣溫非常低,大量的微小冰晶物體不斷吸收氯氟化合物,致命濃度不斷升高,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這些冰晶中的氯氟化合物就會被釋放出來,開始按照剛才提到的循環自由基反應破壞臭氧分子。而這種巨大的氣體渦旋,一般南極上空要比北極強大得多,因此南極的臭氧層空洞產生頻次和規模要比北極大。

此次北極上空出現空洞,其原因也主要取決於今年進入冬季以後,在強烈的西風影響下環繞北極的極地漩渦非常強大,形成類似南極那樣的空間封閉區域,致使高空雲層中的冰晶體吸收了較多的氯氟化合物,因此形成了臭氧層空洞。而以往北極地區的溫度變化程度和變化速率較快,不易形成這種空洞。

由於北極地區剛剛結束極夜,太陽高度很低,從臭氧層空洞中“逃出來”的太陽紫外線強度不是很大,再加上這裡人煙稀少,對人體的傷害不會太大。但是,隨著溫度的緩慢提升,臭氧層空洞會逐漸向緯度較低的北西伯利亞、北歐等人口比較密集的區域,因此氣象專家提醒這些地區屆時出行除了要佩戴口罩之外,還要塗抹一些防曬用品。

總結一下

臭氧層空洞的產生,直接原因是人類生產活動中排放出的大量氯氟化合物破壞臭氧所致,同時也與極地漩渦的強度有關。今年北極地區受強烈西風的影響致使漩渦強度增大,高空雲層中的冰晶吸收氯氟化合物的能力顯著提升,從而形成了臭氧層空洞。隨著極地漩渦的移動和溫度的上升,會逐漸發生破解,臭氧層空洞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過來,因此不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明顯影響。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北極正形成最大臭氧空洞,它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嗎?

根據NASA的監測,北極上方的大氣層曾在產生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這是北半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甚至可以和南極每年形成臭氧空洞相提並論!

目前北極的臭氧水平達到創紀錄的新低,覆蓋的面積超過三個格陵蘭島,這個巨大臭氧空洞是否會危及人類的健康,它會維持多久?

臭氧層是怎麼產生的?它有多大影響?

臭氧是含氧大氣層的一個特有成分,太陽系中地球並不是唯一擁有臭氧的行星,金星也擁有極其稀薄的臭氧成分(只有地球的1%),地球上臭氧的形成過程是氧分子被紫外線光解,形成獨立氧原子,和其他氧分子構成了O3臭氧,但這個臭氧分子不穩定,又會分解成氧原子,一直循環,形成臭氧!

金星的臭氧卻不是這樣形成的,而是強烈的紫外線分解金星大氣層佔絕大部分二氧化碳,碳比較重,會落入金星表面或者隨著進行狂風在大氣層中循環,氧分子則會經歷和地球上相同的過程形成臭氧循環!

臭氧對地球的作用

臭氧層的高度大約在距離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看起來似乎很厚,其實它在大氣層中的厚度非常薄,大約只有數毫米(按大氣對流層密度計算),但它意義非凡,因為它會遮擋對生物有害的短波長紫外線,因為波長越短,能量越高,對人體眼睛與皮膚都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危害人類健康!

臭氧層的厚度在全球各地是不一樣的,兩極最薄,赤道最厚,其實這與大氣層與海洋水體的分佈是一樣的,這個結果是地球自轉的“離心力”所致,將兩極的臭氧甩到了赤道地區,所以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比較強烈就是這個原因!

在高緯度地區出行時各位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比如護目鏡等。

臭氧空洞是如何產生的?

臭氧空洞是二十世紀末的熱門話題,南極的臭氧空洞每年都產生,而且有越來越大的跡象!為避免巨大的臭氧空洞繼續擴大影響人類生存,因此科學家持續尋找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最終認為氟利昂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1930年通用汽車與杜邦合作,共同開發高效製冷劑以便生產滿足汽車空調使用,因此開發出了二氟二氯甲烷,這種與1890年合成的氯氟烴相比具有無毒,穩定的特性,因此在製冷設備上大量使用!

1973年美國化學家馬里奧·莫利納首次提出氟里昂對臭氧層有影響,他認為臭氧層在氯原子丶氟原子和溴原子附近會被毀壞,這些氣體分子升到同溫層,在紫外線照射之後,被光解成各種單元素氣體,破壞臭氧層!

1987年19個組織和四個國家執行了一項機載南極臭氧實驗。表明1987年時的臭氧空洞大小達到了歷史最大,這引起了科學界和政界的注意!因此全世界在1987年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因此全世界在類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後臭氧層逐漸恢復,到2010年後南極臭氧空洞已經恢復到沒人注意的程度了!

北極臭氧空洞又是啥狀況?會威脅人類生存嗎?

研究人員通過釋放探空氣球發現,在三月底最新測得的數據,北極在18千米的高度上臭氧比例較正常水平下降90%,正常情況下,臭氧比例約為百萬分之3.5,而記錄到的臭氧水平僅僅為百萬分之0.3,這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段時間的水平!

上文說臭氧空洞已經離我們很遠了,為什麼北極又突然跑出一個臭氧空洞來?而且比歷史上最大的南極臭氧空洞更大!其實臭氧空洞形成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是多種因素造就的結果,其中氟利昂破壞就有一個與溫度相關影響特性。

寒冷與氟利昂破壞有非常大的關係,當溫度低於-73℃時,任何形式存在的氯轉都會轉變為活性氯的化學反應。當氣溫比較高時氯化物盡受到紫外輻射分解時破壞臭氧層,而進入酷寒季節,大氣層中的氯化物在臨界溫度以下轉變成了更活潑的活性氯,這就破壞了北極上空的臭氧層!

德國波茨坦Alfred Wegener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Markus Rex稱,北極今年的溫度是1979年以來的最低溫度,在如此寒冷的條件下,大氣層中的氯化物轉而成為了活性氯,所以北極的臭氧空洞比任何一個年份都要大得多。

太陽就這麼點高

會威脅人類生存嗎?

臭氧空洞似乎是一個壞消息,但好消息是這個臭氧空洞對人類沒有影響,因為現在北極剛從極夜中甦醒,太陽還在地平線上打轉,紫外輻射因為不會通過極地上方的臭氧空洞影響地面,所以它只是一個臭氧空洞而已,暫時對人類沒有任何影響。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天道大自然警告:世界上除了經濟危機。正在路上正在降臨的還有:糧食危機。就業危機+食物病毒危害大爆發。👊家庭危機,汽車業危機,信貸危機。銀行危機。企業倒閉危機。病毒危機。軍事危機。氣候極端危機+地震大危機。股市危機+樓市危機。養殖業農業災難危機。還有南北極惡化危機+各種生態危機+環境災難危機,動物大災難等發生。太陽危機。地球內部危機。小行星危機。南北極磁場對換危機+人類身體疾病危機。👊水資源危機。極端天氣大爆發等等,在2020年到2065年。全部都會大爆發。危機四伏,危險處處發生。你還要旅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