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說起童話,人們常會想到《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王爾德童話》等等。

不過,世界上至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注意,是文學獎而不是兒童文學獎)的童話,卻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14歲男孩尼爾斯的成長經歷。尼爾斯頑劣、不懂事,又愛欺負小動物,有一天他捉弄小精靈的時候,被小精靈變成一個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兒。

此時恰好是大雁北歸的季節,家中的大白鵝莫頓一心向往自由飛翔。當莫頓在雁群的召喚下起飛時,陰差陽錯下,尼爾斯也被莫頓帶上天空。從此,尼爾斯和白鵝莫頓跟隨著大雁群,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


隨著尼爾斯從南到北穿越瑞典全境,讀者和觀眾們不知不覺地記住了許多瑞典的傳說故事、地貌、人文,對大雪山來的阿卡和它領導的大雁群更是印象深刻。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部著名的童話,正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瑞典教科書!


1902年,這本書的作者塞爾瑪·拉格洛夫

受瑞典國家教師聯盟委託,為孩子們編寫一部介紹瑞典地理學、生物學和民俗學等知識的教科書。4年後,《騎鵝旅行記》作為地理教科書正式出版了。


這部“童話教科書”立即使作者拉格洛夫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並在兩年後的1909年為她拿下諾貝爾文學獎。


到今天,因為一部童話,或者因為一本教科書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仍然只有拉格洛夫一人。


這部“童話教科書”具有哪些迷人的魅力呢?今天,我將從本書浪漫唯美的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人文魅力等三個角度,淺析一二。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一、書中充滿浪漫唯美的藝術魅力

作者的寫作初衷是寫給孩子看的。為了打破教科書固有的枯燥模式,書中採用了童話的表現形式。因此,全書的基調充滿童話式的浪漫


1、陪尼爾斯一起,在童話中成長與蛻變


在故事的一開始,尼爾斯是個不招人喜歡的男孩子。他又懶又不愛讀書,喜歡滿院子追打動物,還在媽媽給奶牛擠奶的時候偷偷抽走媽媽的小板凳。


不過,作者沒有停留在對尼爾斯的批評上。此時她筆鋒一轉,尼爾斯居然被大白鵝莫頓帶上天空了!


童話本就是浪漫的載體,浪漫與童話是一體兩面的不同表達形式。童話與浪漫的共同特點,是都富有詩意、充滿幻想。


當尼爾斯被大白鵝帶上藍天時,他雖然害怕,卻也忍不住發現在空中遨遊的愜意。


此時此刻,作者的筆像一隻溫柔的手,滿懷同情地將受難的尼爾斯從恐懼、被嘲笑的境地中一把拉出來,讓這個男孩從一切能想得到的憂愁、悲傷和煩惱中飛出去!


這是一種只有在童話中才能得到的解脫,也是每個孩子都渴望的突破。這一飛沖天,是尼爾斯成長與蛻變的第一步,也奠定了全書的浪漫基調。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瑞典南部的斯康耐大平原


尼爾斯的成長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在童話世界中,這種痛苦的蛻變也充滿了浪漫色彩。


他先是通過幫助大白鵝莫頓,收穫了友誼;接著又從狐狸口中救下大雁,贏得了雁群的尊重。接下來,獲得雁群認可的尼爾斯,在他的第一個人生導師:領頭雁阿卡的指點下,一步步成長,每做一個決定都是一次心靈的蛻變。


友誼尊重人生導師的指引,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正是藉由童話故事這種輕鬆的表現形式,才得以用一種浪漫而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


與沉重的寫實手法相較而言,這種童話式的浪漫,可以讓小讀者輕鬆接受。


列寧曾說過,"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美妙的童話的。"


童話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心中的暗影。

童話就像一雙翅膀,帶給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


當孩子從童話中獲得力量後,這種力量會進一步內化成一種品質;而優秀的品質,可以幫助孩子勇敢地面對真實的世界。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2、成年人更需要童話式的浪漫


日本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曾說:“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


隨著年齡增長,世界越來越真實。成年後,人們學會了不僅要慮“近憂”,還要愁“遠慮”。真實世界中的種種困頓、迷茫和處處危機,困擾著所有長大了的孩子。


童話式的浪漫,讓困頓中的成年人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有機會更接近真、善、美的永恆真理,對未來充滿希望。


成年人需要童話。重讀童話,我們常常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的深刻意義。


童年時代不曾讀懂的那些雋永哲思,全部都是童書深處蘊藏的寶藏。這些寶藏,靜靜地等待人們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新拾起童書時,才能被發現。


德國作家希勒說:“童話教給我的,比所有現實加起來還多。”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瑞典南部的斯康耐大平原


當尼爾斯第一次騎著白鵝一飛沖天的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每個人彷彿都與他一起衝上藍天,俯瞰大地。


那是斯康耐地區一大片色彩斑斕的平原,有碧綠的麥田,灰黃的田埂和褐色的老苜蓿地。故事就是從這裡起飛。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描述的大自然,充滿勃勃生機,也充滿治癒的力量。


在大自然中,面對廣闊的平原、巍峨的高山、奔流不息的河流時,人類的所有煩惱都變得那麼微不足道了。


有機會重拾童話的成年人是幸運的。正如尼爾斯所說,誰不想從一切能想得到的憂愁、悲傷和煩惱中,飛出去呢!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二、真實的瑞典,美麗得像童話世界一樣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雖然以童話為基調,但是作為一本教科書,它又註定必須是真實可信的。


因此,這本書在具有童話式的浪漫色彩的同時,又兼具現實主義的寫實風格。


瑞典是一個地形狹長的國度。尼爾斯騎在大白鵝上,從最南端的斯康耐大平原起飛,隨著雁群一路向北,最終抵達北極圈的大雪山。


隨著故事的推進,作者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如童話般美麗的瑞典。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我國1980年引進了改編自原著的日本同名動畫片《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許多70後的朋友們對動畫片中的大白鵝莫頓和美麗的風光至今都印象深刻。


看過這部同名動畫片的人,可能記不清那些瑞典地名了,可是一定會對影片中美麗的自然風光留有深刻的印象。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的風光描寫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相當真實而可信


作者塞爾瑪·拉格洛夫接受瑞典國家教師聯盟的編寫教科書委託後,就開始著手實地考察工作。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怎樣走遍全國,完成這份艱難的勘察的任務的。


拉格洛芙是一位小兒麻痺症患者,出生後不久左腿就落下殘疾。通過多年的治療,她最終可以拄拐行走了。但是禍不單行,自從她的父親酗酒後,家裡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最後不得不賣掉她從小居住的莫爾巴卡莊園,仍然不能償還債務。


拉格洛芙就是在殘疾並且貧困的狀態下,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考察、跋涉之旅。


兩年間,她從南到北,又從北到南,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大部分地方,她都不得不拖著殘病的腿,徒步前行。

她拄著柺杖在深山裡躑躅而行,她在早春冰冷的梅拉倫湖邊一動不動地觀察水鳥的習性,她甚至深入北極圈,與少數民族拉普族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位於瑞典北極圈內的小城


正是因為長期深入的觀察,拉格洛芙掌握了大量真實可信的知識。因此,在做藝術性的描述時,她才能遊刃有餘地遊走於事實與藝術之間。


著名博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茨曾充滿敬意地說,“即便用最寬鬆的標準衡量,這本書也算不上是真實故事,因為她筆下的動物能像人一樣說話。但是她卻成功的保留了野生動物的真實形象,這是多麼令人驚奇的事情!


不斷勘察、考證後,拉格洛芙筆下的童話形象以一種難以置信的真實呈現出來:

  • 老雁阿卡春天飛回大雪山以及入冬前從大雪山往南飛的時間,是真實且準確的;
  • 布萊金厄省的地形像是有三個梯級的寬臺階的描述,是真實並有趣的;
  • 考爾莫頓森林的修女蛾蟲災,是真實而令人揪心的;
  • ......


也正是因為長期深入的考察工作,拉格洛芙才能寫出這樣一本完美融合了地形地貌、動物植物、城市鄉村、政治經濟、歷史傳說於一身的教科書。


這不僅僅是教科書,《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甚至可以說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瑞典百科全書。


毫不誇張地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用來作為瑞典全境的導遊手冊也完全可以勝任。


一個接一個的童話、傳奇、夢境,串起的是一個真真切切而又美麗無比的瑞典國。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尼爾斯飛越瑞典全境,路上留下的是作者艱難跋涉的腳印


三、人文魅力才是本書最深層的核心魅力


作為一部童話,會說話的大雁和變小了的男孩可能就足夠吸引人了。

作為一本教科書,真實可信的地形地貌和動植物概況也完全可以勝任了。


但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帶給讀者的思考與感動,遠不止於此。


《尼》的思想深度遠遠超出童話和教科書的侷限和高度,充滿人文關懷和人性的光輝。不僅如此,本書對一些永恆的哲思問題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人與自然


人們常常津津樂道於尼爾斯在動物的幫助下獲得了成長,但是卻忽略了書中尼爾斯在不同的場合下,曾多次自我反思:“倘若一直在動物中生活下去,必定會喪失許多美好的東西,因為人類畢竟是非常聰明能幹,有別於動物的

。”


作為尼爾斯的精神導師,老雁阿卡教會了尼爾斯許多事情,比如必須隨時提防敵人的偷襲,要努力才能生存等等。不過,這些都是動物層面的智慧,雖然幫助尼爾斯成長,卻不能算是大智慧。


實際上,無論是聰明睿智的雁群,還是成群結隊的黑老鼠,甚至是狡猾的狐狸斯密爾,在危急時刻都會想到尼爾斯的幫助。


這不僅是因為尼爾斯有人類的靈巧雙手,更因為人類是唯一一種可以深入思考、分析判斷、並且發揮創造力的動物


拉格洛芙不僅深入觀察並真實描述了各種動物的習性,而且藉著這個十四歲的男孩,細緻描述了兒童是如何從思維簡單向思考深入轉變的。


作者通過對動物(真實觀察下的動物)和人(雖然只是十四歲的孩子)的對比,體現出她對人類以及人類文明的深深熱愛之情。


可見,雖然如何與自然界建立起和諧統一的關係,是本書重點討論的一個主題,但是作者並未將視野侷限於自然主義的價值觀,而是更深入地探討如何在保持自然平衡的基礎上,維持人類超越於自然的狀態。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2、在困頓中尋找第三條出路


尼爾斯、白鵝莫頓以及讀者都以為只要尼爾斯保護著大白鵝順利回家,就可以變回人類小孩了。


可是返程的路上,渡鴉巴基塔洩露了秘密:小精靈把他變回人的真正條件是:尼爾斯不僅要帶回白鵝,而且要讓白鵝躺在屠宰凳上被尼爾斯的媽媽宰掉。只有這樣,魔咒才能生效,尼爾斯才能變回人。


矛盾、困境、衝突是人生的永恆難題。


拉格洛芙筆下,尼爾斯在痛苦中做出了抉擇:寧可犧牲自己的幸福,也絕不要做背叛朋友的人。於是,他決定不再變成人,一生跟著雁群,當小精靈。


“選擇”的主題在書中反覆出現。不僅尼爾斯需要作出選擇,書中許多人物都面臨選擇的難題


老鷹高爾果是大雁阿卡的養子,當它長大後,不得不面臨選擇:是按照老鷹的天性獨自生活,還是為了對母親的愛生活在雁群裡。


放鵝姑娘奧薩原本想像個大人那樣好好安葬死去的弟弟,但是礦區主叫停了這次隆重的葬禮,看似事情再也沒有迴轉的餘地了。奧薩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在兩難選擇中做出抉擇是困難的,當失去選擇權時又是痛苦的。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然而,作者沒有停留在“選擇”這一主題,而是引導著讀者從簡單的是非選擇中跳出來,嘗試以更高的智慧與視角思考“選擇”的可能性。


渡鴉巴基塔和老雁阿卡在返程的路上,不斷告訴尼爾斯:

再想想,再想想,一定有第三條出路可以走!


老鷹高爾果沒有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在雁群附近築巢,既可遵循天性、翱翔天際,又可守護母親、享受親情,他創造出第三條路


放鵝姑娘奧薩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想盡辦法見到礦區主,贏得陳述理由的機會,給自己創造出選擇的機會


而尼爾斯的第三條路具有魔幻色彩。尼爾斯自始至終堅守對朋友的忠誠,在最後關頭又對父母真情流露。愛與信念的力量終於打破魔咒,救下朋友的同時,尼爾斯也變回了人。


困境往往更容易塑造人。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困境中激發全身心的精力和專注度,去尋找第三條路。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童話到諾貝爾文學獎,最浪漫的教科書

結語: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一部充滿魔幻現實色彩的經典作品。歷經百年,無數讀者仍為其著迷。


這部神奇的作品充滿浪漫色彩和童話的魅力,同時又描述了像童話世界般美麗的、真實的瑞典風光。當童話與現實完美地交織時,人們便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個瑰麗的書中世界。


如此精彩的作品,誰又能想到它最開始的初衷,只是一本教科書呢?


  • 相關閱讀:


------END------

【用閱讀點亮生活,借好書為青春喝彩】

我是 專注於閱讀與寫作。歡迎你關注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