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到了吃青團的季節了,大家喜歡什麼餡的,有什麼推薦嗎?

隋小性


沒有青團的春天不完整

如果只能選一樣食物代表春天,那必須是青團。

外披春綠、內裹香甜,以瑩潤如玉之相,從一眾糕點中脫穎而出,引得無數吃貨”芳心暗許”,甚至連原本鮮識青團的北方人,也在春日時節“唇唇欲動”。一團春綠過大江的青團,在萬物復甦時節,於是格外地魅力四射。

青團,是春天的靈魂

“搗青草為汁,和粉做團,色如碧玉”,青團的青是怎麼來的,青團的顏值有多高,清朝老饕袁枚,很早就在《隨園食單》裡給出了答案。與今人一樣,清朝人也樂意為這種食物買單,“青團黃粽爭相買,挖出荷包盡白錢”。

▲當瑩潤的青團,遇到同樣瑩潤的瓷器,春天就變得典雅起來。

青團雖有“清明糰子”、“清明粿”之名,但最初的時候,清明只是廿四節氣中一個普通節氣,與青團並無瓜葛。與青團有關係的,是一個叫做寒食節的節日。

寒食節大約在清明前一兩日,古時每年此時,都會有一個隆重的“改火”儀式,簡單來講,即在寒食節前,將“舊火”熄滅,清明時再點燃“新火”,新舊交替之間,有幾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青團就這樣出現了。時至今日,它搖身一變,成為年輕一代人眼中的“春日靈魂美食”。

▲豆沙餡兒的青團,是永不過時的經典

在百花齊放的時節,來一場“百團大戰”

當春回大地、臨近清明時,南方地區的人們,便摘來新長的艾草或鼠麴(qū)草等,搗汁加入糯米粉做皮,依不同地域、不同口味,加入不同的餡,做成不同的令人垂涎欲滴的青團。那麼,到底哪裡的青團最好吃?

華南地區,青團也“南”

想要在兩廣美食界搏得一席之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犯“南”的青團,於是改頭換面、隱姓埋名,化身為“艾粑”和“艾粄”。

▲廣西桂林的艾粑,當地人喝油茶,都喜歡配著它。

艾粑,是廣西版的青團。每年清明前後,山間田頭艾草茂盛,採回家放入鍋中加鹼煮得青黝黝的,撈出後在涼水中泡12個小時,去其苦味。浸泡過後,擠去水分剁碎,放入鍋中炒一炒提香,再和糯米粉、白糖和成麵糰,包入芝麻或花生餡後揉製成圓球形再略微壓扁,放在柚子葉、芭蕉葉上蒸熟即可食用。

煮艾草,是製作艾粑的一個關鍵步驟,煮的時間不能長也不能短,長則太過,短則不夠,煮到艾草用手輕輕一捏就能斷掉才算合格。而且,煮的過程中,一定不能蓋鍋蓋,否則艾草會發黃,做出來的可能是“黃綠團”而不是青團了。

▲在廣東中西部的雲浮,青團也被稱為“艾餈”,蒸制之前,會在上面壓上花紋。

艾粄,是廣東版的青團。粄,是客家話裡對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客家人原是古時中原地區的漢人,他們較好地保持了古老的習俗,在清明節前後,會做多種粄,名之“清明粄”,艾粄只是最常見的一種清明粄。艾粄之外,還有用鼠麴草做的田艾粄、苧麻葉子製作的苧葉粄。客家人做粄,一般會將其壓為扁形,口味以甜為主。

▲猜猜顏值這麼高的艾粿,是哪裡的?

由於客家人分佈較廣,兩廣之外,福建、江西等地亦多有居者。千百年來,不同區域的客家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習俗,體現在“青團”上,便是不同的稱呼:粵東及臺灣地區,稱為艾粄;而閩南和潮汕地區,稱為艾粿;至於粵北及江西地區的客家人,則乾脆稱之為艾米果。不同的稱呼之下,口味和做法也產生了差異,甜的、鹹的;蒸的、炸的……值得一提的是,青團在福建福州,還有菠蘿稞、棉菜饃餈之名。

所幸,萬變不離其宗,青團始終與春天、清明聯繫在一起,也為吃貨們保留了一份古老的美味。

▲蒸,永遠是保持食材原味的最佳烹飪方式。蒸出來的春天,就是那麼清新。

西南地區:撒子青團?饃饃算得不?

到了西南地區,青團就變得有點“狠起來連自己都怕”了。

比如,成都人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糯米粉換成麵粉,裹上艾草,做成艾蒿饃饃,還要用竹籤穿起來,炸著吃,喜歡吃辣的,可以往上面撒辣椒麵——當縱橫中國南方千百年的青團,遇到愛吃麵、愛吃串串的成都人,電光火石的較量裡,是八個穩穩的大字: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艾蒿饃饃,是四川人對面食“最後的倔強“。

四川隔壁,貴州人也吃青團,當地叫做清明粑。

貴州清明粑,並非以清明節氣、節日而名,而是以其製作原料清明菜而名。清明菜,實際上是鼠麴草的嫩葉,採回來與糯米粉混在一起,包上由野菜、榨菜、臘肉丁炒成的餡料,蒸熟後即可食用。也有在鍋中放少許豬油,微火煎至兩面微黃食用的,香脆清甜,非常可口。早先的時候,清明粑有做成月牙形的,現在形式多種多樣,餡料也變得紛蕪繁雜。

▲餡料裡都有啥,只有嘗一口才能確切地知道。

這種由清明菜製作的清明粑,並不為貴州所獨有,湖南西部地區,因為與貴州接壤,在古代時曾與黔東南同屬於五溪地區,故而也有貴州同款清明粿。幸虧詩仙李白痴心美酒而非美食,否則當年“聞道龍標過五溪”,一定會讓王昌齡快遞幾個清明粿嚐嚐。

江南,長得美吃起來更美

2016年,上海老字號杏花樓,以一款鹹蛋黃肉鬆餡兒的青團,誘得上海市民瘋狂打 call,心甘情願為它排隊6小時,一時風頭無二,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這些年,上海還陸續推出雞絲培根、奶香紫薯肉鬆、草莓酸奶、奶黃椰蓉等餡兒的青團……這也就罷了,他們甚至“喪心病狂”,將本幫菜醃篤鮮也塞進了青團圓滾滾的肚子裡。簡直是太過(好)分(吃)了!

▲肉鬆餡兒的青團,好想一口氣連吃30個,然後打一個春天的飽嗝兒~

今年,即使情況特殊,也不能阻擋上海一些老字號的“青團創新步伐”,推出了黃油腰果青團等,為這個別樣的春天增色添味。

實際上,青團真正被叫做“青團”,基本是在上海和寧波一帶,位於這兩地之間的杭州,則稱之為清明糰子;再往浙江南部,紹興對於青團,似乎格外喜愛,也給它起了更多的名字:青青裹、青圓子、青麻餈等;而靠海的台州,送給青團的,是一個舉國上下獨一無二的名字——青餣;台州西南部,善作生意的溫州人,大概是對金銀餅情有獨鍾,青團於是化身“清明餅”,只有在江蘇宜興、江西上饒這些典型的江南地區,青團才被賦予了一些詩意,分別叫做青糰子、清明果。

▲無論叫什麼,無論什麼餡兒的,青團都是春天的網紅。

精緻的江南人,為啥要給青團起這麼多名字?也許,答案就藏在不同區域青團的做法裡。

在浙江,各地區的青團,有很強的地域特性:溫州人蒸青團,會在下面墊柚子葉;台州人做青團,會留一個小尾巴;衢州人做青團,會包鹹菜、筍丁甚至辣椒,還有部分地區,將青團做成餃子狀,謂之“清明餃”,讓人耳目一新……

豆沙和肉鬆口味,在江浙一帶,是怎麼選都不會錯的經典味道,豆沙綿軟、肉鬆細膩,誰會不愛這樣的小清新呢?

傳統餡料也好,網紅味道也罷,青團承載的是對家鄉味道的思念,也是四季變化在生活中的映射。在不能出門的日子裡,沒有什麼比餐桌上的青團,更能令人感受盎然的春意。

青團是春天的禮物

錯過就要再等一年

不管身在哪裡

希望這一口來自春天的青團

都能帶給你春天的溫暖希望


美食大轟趴


知味觀的七種口味測評:本人比較能吃甜,買了豆沙、麻芯(就是黑芝麻)、鮮花牛奶、百香果乳酸菌、蛋黃肉鬆、琥珀龍井、芒果流心。

①芒果流心的

雖然很甜,但是對於本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大家喜歡吃三隻松鼠/百草味的芒果麻薯,應該會喜歡這個👆🏻芒果餡很多。

②琥珀龍井流心的

這個我好愛!!流心很明顯,有淡淡茶香,咬一口,茶香和抹茶流心的味道結合的很好,goodgood!我覺得不會膩👍🏻

③豆沙的

就很甜,但是吃起來很舒服(?)算比較普通吧,單純的甜,吃一個還好,再多就不行了。

④蛋黃肉鬆的

蛋黃是打散和肉鬆混合在一起的,有點油(不過應該所有的蛋黃肉鬆都有點油吧)我覺得還挺好吃的

⑤百香果乳酸菌的

能吃到百香果的味道,油中帶點酸甜,還有乳酸菌流心,不錯不錯

⑥黑芝麻的

我本來都沒想買黑芝麻的,但是這個黑芝麻餡有顆粒感,不會很甜,吃起來很香!

⑦鮮花牛奶的

這個好好吃哦!!!!!玫瑰花的味道+牛奶的味道,愛了愛了,不過吃一個🉑,再多可能要膩了。


夏日檸檬茶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現在的人們對於吃也是越來越講究。

我們這邊青團已經吃了大半個月了,朋友圈的私房,各種青團口味的售賣,記得曾今在上海吃過,但是現在的人都非常執著於美食的研究開放和探尋,最近湛江的私房,很多不同口味的,什麼紅豆餡,芋泥,紫薯,鹹蛋黃肉鬆.....個人看每個人的口味吧!不喜甜膩的口感,所以選擇紫薯和芋泥的味道會多些!

不知道大家還有常一些什麼口感的呢?發發我最近的新發現,看著就讓人忍不住想吃!其實對於有傳統意義的美食,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再去探尋一下!現在這種地域美食不僅僅侷限於地方,而是在各地發揚光大,對於吃,不僅要吃的健康,更可懂得其中隱藏的意義!人間四月,吃青團!

我喜歡芋泥和紫薯味道!你呢?


臭皮匠娘娘


您好,我是小葫蘆姥姥,按照慣例,清明節是要吃青團的,青團的餡料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可甜可鹹。我今天分享的是三種口味的餡料。一是肉鬆蛋黃餡。先把蛋黃處理一下,如果是熟的,可以直接把蛋黃壓碎,過一下濾網口感會更好,如果是生蛋黃就上籠蒸熟加入肉鬆,海苔歲,沙拉醬攪拌均勻,團成團,放在冰箱裡冷凍20分鐘。二是菠蘿餡料,現在菠蘿剛剛上市,用菠蘿做餡料酸甜好吃,把菠蘿去皮切碎,放入炒鍋,加入白糖,用小火慢慢炒制,同樣把菠蘿的水分炒幹,放在冰箱裡冷凍。第三種就是花生核桃芝麻餡,把花生核桃芝麻炒熟,壓碎,加入鹽,食用油,攪拌均勻,團成團,用這三種方法做出的青團餡料各有千秋,吃起來欲罷不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一定會讓你有意外的驚喜。



小葫蘆姥姥


最喜歡的,絕對是豆沙餡兒的青團,糯糯的糯米皮還有裡面沙沙的豆沙餡,真的是絕配,一口咬下去全都是豆沙的口感,這種餡兒的青團真的是百吃不厭,發現很多人也是很愛這種口味的青團的。

第二的就是蛋黃肉鬆青團,餡料是金黃色的,和外面的糯米皮是綠色的,顏色搭配的剛剛好,入口特別的香,味道非常的好!

第三是酸奶青團,裡面是酸奶,外面是糯米皮,一口咬下去,嘴裡面充斥著奶香味兒,這款酸奶青團也很受小孩子們的喜愛。

第四就是水果青團了。裡面可以加入草莓,芒果、榴蓮等等,我喜歡榴蓮,你喜歡什麼呢

希望能夠得到採納,謝謝



嫿媽的日常美食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春天到了,正是吃青團的季節,鮮嫩的艾葉尖,艾蒿,焯水,和糯米粉做成的一道美食,裡邊的餡料有很多種:豆沙餡、鴨蛋黃肉鬆餡、芝麻花生碎餡……甜的鹹的,各人口味不同,我最喜歡豆沙和芝麻餡的,你可以都試試,喜歡哪個下次就只做那一種。一次吃不完可以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冰箱,下次熱熱就可以吃。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食柒坊


我是菜媽,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做青團要看自己和家人的喜好來決定包什麼餡料,我們是喜歡吃豆沙餡的,我有一期視頻就是做的豆沙餡的。

青團的餡料有多種,一般青團有甜的也有鹹的,常見的有豬肉、豆沙、綠茶、蛋黃、肉鬆、芝麻、花生等。

最為常見的餡料就屬於豆沙餡,外皮清香,豆沙軟甜,兩者搭配的特別美味,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美食。



菜媽廚房記


江南這帶的青團已經盛行半個月了,有豆沙餡的,芝麻餡的,松花餡的,但我最愛的是鹹菜筍絲炒肉餡的,個人比較喜歡吃鹹的。


飄渺風雨後


喜歡蘿蔔肉絲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