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出身的石勒是如何從亂世中崛的?

田貴溯


有句俗語說的好:時勢造英雄,英雄促時勢!石勒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皇帝,除了自身的傳奇經歷外,當然也離不開當時那個紛繁複雜的亂世。

西晉末年爆發八王之亂,在各地藩王相互攻伐不久之後又爆發了五胡亂花,而石勒就是五胡當中的羯族,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胡人常常會被販為奴隸,這其中就有石勒。晉惠帝時期,幷州發生大饑荒,活不下去的石勒和其他的佃農一起逃亡了,逃難的過程中恰巧遇到了西晉東贏公司馬騰派出來抓胡人的軍隊,石勒就這樣不幸的被抓走了。

被抓走的石勒被賣給一家的地主當奴隸,但地主感到石勒相貌奇特便另眼相看,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還他自由之身。之後,恢復自由的石勒投奔了當時的國有牧馬場汲桑,不久和其他下人一起幹起了馬匪的生意,收穫頗豐,這也讓汲桑更加看重石勒。當時有個亂軍將領公師藩也趁天下大亂時聚集幾萬人圍攻鄴城,汲桑和石勒便投奔於他。但事與願違,結果公師藩被打的大敗,公師藩在撤軍途中被斬殺,汲桑與石勒只能逃回原地,重新幹起了搶劫的生意。


等待機遇,蓄勢爆發,石勒在八王之亂後迅速崛起投奔劉淵

八王之亂後,華北一帶軍隊喪失殆盡,汲桑與石勒也趁機在周邊郡縣大肆劫掠,手下人數達到幾萬人,有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了鄴城,這次一舉攻破鄴城,並斬殺了駐守鄴城的司馬騰,鄴城居民也被殺了幾萬人。

面對前來進繳的晉軍,汲桑與石勒返回了黃河以北一帶,石勒到達清河、平原一帶與晉軍對峙,大小三十餘戰,晉軍一時無法打敗石勒,轉而又進攻汲桑,結果汲桑大敗,本來汲桑與石勒準備準備投奔匈奴人劉淵,結果又被晉軍打敗,汲桑逃亡途中死去,石勒投奔了劉淵。


石勒為劉淵屢建奇功,人生之路又走向了另一個高度

石勒投奔劉淵時就為劉淵勸降了上黨一帶的張㔨督而受到劉淵重用,之後又受劉淵指派為其招降烏丸人伏利度,石勒一番操作,控制烏丸人伏利度部眾,歸順了劉淵,石勒被劉淵封為山東征討諸軍事。

之後,石勒的軍事生涯來臨了,在幷州一帶大敗晉軍,攻陷壺關,並招兵買馬,招賢納士,引來不少胡漢民眾來投。之後,又與王彌合攻鄴城,鄴城守將不戰而逃,石勒名聲傳於天下。


劉淵去世,石勒獨立建立後趙稱帝

漢趙皇帝劉淵去世後,幾個繼承人太不像話,於是自己脫離了原單位,建立了後趙,之後滅前趙佔據大部分北方,一次又一次的在百官勸進下登基稱帝,登上人生巔峰。

稱帝后,石勒在一次宴會中說道:要是和劉邦同時,當臣屬之;若與劉秀並世,則要一較高低。他說,曹操、司馬懿從孤兒寡婦手中取天下,不是大丈夫行事,不足取,他不會這樣做的。


雲中書翁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龍,初名石㔨,小字匐勒,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 。部落小帥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史稱後趙明帝。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奴隸皇帝。石勒發軔於第一次反東海王起義時,追隨牧帥汲桑投靠公師籓。石勒這個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後投靠漢趙(前趙)劉淵。石勒在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為根據地,先後滅了王浚、邵續與段匹磾等西晉在北方的勢力,又吞併曹嶷。前趙平陽政變後正式與劉曜決裂,319年十一月稱趙王,都襄國。329年吞併關中取上邽滅前趙。北征代國,令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的國家。


歷史不留名


西晉太安年間,幷州發生饑荒,社會動盪不安,羯族的石勒與一同做佃客的胡人逃亡。當時,正碰上幷州刺史司馬騰抓胡人到山東出賣以充軍餉。石勒被掠,賣給了茌平人師歡做奴隸。石勒在田裡耕作時,常聽到鼓角的聲音,他將此事告訴給眾奴隸,還說:“我小時候在家裡總是聽到這種聲音。”眾奴隸回家後告訴師歡,師歡感到石勒相貌奇特,就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




八王之亂時,石勒與汲桑帶著數百騎苑馬投奔了司馬穎部將公師藩。汲桑這時才讓石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公師藩任命石勒為前隊督兵,跟隨大軍去鄴城攻擊平昌公司馬模,結果公師藩兵敗被殺。石勒與汲桑逃到苑中,不久後又敗。汲桑逃往馬牧被殺,石勒逃往樂平。當時,胡部大張督、馮莫突等人率兵數千,駐紮在上黨一帶,石勒前往投奔。石勒勸張督說:“劉單于起兵討伐晉朝,部大抗拒而不服從,這樣就能抵擋單于嗎?”張督說:“不能。”石勒說:“如果不能,不如前往投奔。現在,部落有人聚集在一起議論,想要背叛部大而歸屬單于,應該早做打算。”張督等人一向沒有謀略,於是跟著石勒歸順劉淵。劉淵任命張督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任命石勒為將軍。



永嘉二年(308年)正月,漢王劉淵派遣撫軍將軍劉聰等十名將軍向南佔據太行,派輔漢將軍石勒等十名將軍向東到趙、魏地區。石勒嶄露頭角,攻陷壺關。被任命為壘主將軍、都尉,挑選強壯的五萬人作為兵士。劉淵稱帝時,派遣使者授予石勒持節、平東大將軍。石勒率軍進攻鄴城,鄴城守軍潰散,又在三臺活捉魏郡太守,進攻趙郡,斬殺冀州西部都尉,又攻陷冀州多個郡縣,兵眾達到十餘萬。石勒將其中的賢士集中在一起,稱為君子營。石勒用張賓為謀士,以刁膺、孔萇、呼延莫等人為將,又派人招降胡人、羯人,眾胡人害怕石勒的威名,都來歸附他。



當時同為劉淵部將的王彌,佔據青徐兩州,有眾數萬,聲勢浩大。王彌與石勒,表面上親近而內心裡互相猜忌,等到石勒抓獲苟晞,王彌更加憎恨石勒,派使者假裝用謙卑的話對石勒說:“您抓住苟晞而赦免了他,真是顯示神威啦!如果讓苟晞為您的左司馬,我為您的右司馬,天下就不難平定。”石勒對張賓說:“王彌地位高,而言辭謙卑,恐怕他是想圖我。”一次王彌也與劉瑞對峙,形勢很危急。王彌向石勒求援,石勒於是揮師攻擊並斬殺了劉瑞。王彌大喜,請石勒會宴,飲酒至暢快時,石勒親自斬殺王彌並且吞併了王彌的兵眾。



石勒帶兵攻掠豫州各郡,來到江邊駐紮在葛陂,督促農業生產,製造船隻,準備進攻建鄴。正碰上久雨三個多月不停,石勒軍中因飢餓、瘟疫而死的超過半數。張賓獻計:“去年誅殺王彌以後,不應該在這裡建立大營。天降久雨就是在告訴將軍不應久留此地。將軍應該經營中原,討伐叛臣,使他們歸服,黃河以北平定以後,天下就沒有能超出將軍的了。晉朝固守壽春,是害怕將軍前往襲擊,現在將軍回師,必定高興而無暇追擊。待輜重運走後,大軍再慢慢返回,還擔心什麼進退沒有地方。”石勒連連稱是,提拔張賓為右長史,時人稱為“右侯”。當時,諸將領商議,想攻取三臺作為據點,張賓進言道:“三臺險固,不能迅速攻下。邯鄲、襄國,是趙的故都,依山傍險,可在這兩地中選一處作為國都,然後,再命令將領四出攻擊,帝王之業可圖。”石勒採納,於是進據襄國,終於有了一個牢固的根據地。



永嘉之亂後,當時晉朝在北方的實力派王浚假立太子,設立行臺,自置百官,有自立之心。石勒打算消滅併吞並其勢力,張賓則提出讓石勒假意投降王浚。石勒於是假裝向王浚請降歸附,故作卑下,接受王浚的書信時朝北向使者下拜,又派人向王浚聲稱想親至幽州支持王浚稱帝,王浚於是完全相信石勒的忠誠。石勒進軍至幽州,驅趕數千頭牛羊入城,阻塞道路,縱容士兵入城搶掠,並捕捉王浚,數落王浚不忠於晉室,殘害忠良,命人將王浚押到襄國處斬,又盡殺王浚手下精兵萬人。



石勒率兵圍困晉樂平太守韓據,韓據向劉琨求援。劉琨動用所有軍力,派箕澹率二萬作前鋒,自己則進屯廣牧為箕澹聲援。石勒以箕澹部眾遠道而來而筋疲力竭,且號令不齊,決意迎擊。石勒在山中設下伏兵,自己率兵與箕澹作戰,然後向北退兵引箕澹深入,終與伏兵夾擊大敗箕澹,箕澹北逃到代郡,守著陽曲的劉琨長史李弘竟以幷州投降石勒,令劉琨進退失據,投奔了鮮卑段匹磾。




至此,石勒佔據了整個關東地區。太興元年(318年),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位後被靳準所殺,石勒親率五萬兵討伐靳準。十月劉曜即位為帝,石勒派左長史王脩獻捷報給劉曜,劉曜於是授予石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劉曜擔心王脩的目的是要一探虛實,當時劉曜實力大為損耗,怕王脩返回報告後,石勒就會進攻自己,於是殺了王脩,原本授予石勒的爵位也被擱置。王脩的副手逃脫,回到石勒處報信,石勒大怒:“我侍奉劉氏,盡心盡力,他們的基業都是我打下的,今日竟想來謀算我。趙王、趙帝,我自己就能給,哪用得著他們賜予!”自此與前趙結了仇怨。石勒自稱趙王,於襄國即趙王位,正式建立後趙,稱趙王元年。


歷史流域


石勒(274-333),字世龍,西晉時上黨郡武鄉縣羯族人,石勒這個姓名是汲桑為他取得。石勒出生後,經過西晉的短暫統一,隨即進入八王之亂的混亂時代。少年時代的石勒,強壯而且有膽力,善於騎射。十四歲時,去洛陽做買賣,閒暇時倚在東門上仰天長嘯,被大官僚王衍看到,王衍認為他會擾亂天下,故派人去抓,但他早已離開。

石勒年輕時由於生活貧困,曾當過郭敬、寧驅的佃客。西晉太安年間,幷州發生饑荒,社會動盪不安,石勒投靠寧驅。北澤都尉劉監,要縛賣石勒為奴,寧驅就把他藏了起來,幸而獲免。於是石勒就逃跑了,路上遇到郭敬,泣訴飢寒之苦,郭敬就用自己買賣所得,供給石勒。石勒目擊當時災荒嚴重和掠賣胡人之事,因而建議郭敬誘騙胡人,並趁機賣掉他們,既可使飢餓的胡人免於餓死,又能讓郭敬獲得錢財。但是此事議而未行,而幷州刺史已幹起這買賣。二十多歲的石勒,也在被掠賣者的行列。

到山東後,石勒被賣到茌平(山東茌平)人師懽家為奴。師懽因石勒相貌非凡,表現不同於常人,就免掉了石勒的奴僕身份。師懽與牧帥汲桑常相往來。石勒借機以善於相馬結識了汲桑,從此開始了招攬人才、積聚力量的工作。起初召集到八騎,後又招來十人,號稱十八騎。石勒就以這十八騎為基本力量,向茌平牧場東面的馬苑中搶馬,然後騎馬去遠方掠奪絲綢珍寶等,用以巴結汲桑。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崛起還是得益於他把握機會的能力!


飛天鯨鯨


後趙建立者石勒,是劉淵後十六國中的第二位梟雄。石勒雖然出身羯族,但與其他十六國建立者不同:石勒並非部族的首領,前期征戰中並沒有本族的幫助,完全靠自己。石勒甚至曾被賣為奴隸。

那麼石勒是如何在西晉末年崛起的?

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流動性作戰,趁機發展壯大

石勒的崛起離不開前期採用流動性作戰的策略。石勒不在乎一地一城的得失,而僅在乎自身軍隊糧草、兵員的補給。

石勒之所以採取流動性作戰一是礙於自身實力,石勒手下沒有多少兵馬,哪怕後面投靠劉淵,也僅僅靠著收復伏利度的兩千人馬為最初的戰爭“資本”。

二是由於北方形勢所迫。當時的北方因災荒、戰亂等因素,人們紛紛出逃,或逃往南方,或結“塢”以自保,致使北方遍地都是塢堡。而城池往往衰敗,人口、物資不足。注:塢堡也叫塢壁,是世家豪族自己修建的一種軍事建築,是世家豪族在亂世賴以生存的保障。塢堡內駐有世家的部曲,這些部曲往往平時務農,戰時便化為士兵。世家生活在塢堡內,所以塢堡往往藏有諸多的糧食等生活必需品。這也是石勒補給的主要來源。

河北平原廣袤平緩,塢堡遍地,石勒為了補給也不得不一座座塢堡打過去。

《晉書·石勒傳》中關於塢堡的記載隨處可見,諸如“陷冀州郡縣堡壁百餘”、“降三十餘壁”、“河北諸堡壁大震,皆請降送任於勒”等等。

當時的河北(黃河以北)地區,塢堡的實際意義要大於城池,畢竟世家豪族的實力不足以養活一座城池,而且也沒有實力防守。但塢堡就不一樣了,狹小而堅固,生活防守都可用。

若石勒佔據城池,以石勒的實力是養不起城池的。另外石勒也得分別防守城池,這對本來實力就不強的石勒軍團,更是得不償失。

劉淵兩次攻取洛陽皆失敗,這昭示著晉朝在北方還有一定的軍事力量。

石勒軍隊多為騎兵,更為適合兩軍交戰,而非攻取城池。

因此石勒選擇“流動作戰”是結合當地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自身優劣做出的最優選擇。

石勒以“圖霸天下”為目標,這就決定了其對塢堡多為“掠奪補給”,而非滅亡。石勒沒有補給來源,而塢堡都是當地大族所建,往往補給充足。

石勒借助塢堡來補給自身,塢堡又提供糧草來換取石勒保護。雙方處於微弱的平衡之中。

石勒自然不會涸澤而漁,主動滅亡塢堡,這也是使得石勒所到之處,塢堡紛紛請降的原因。

石勒四處出擊,一邊劫掠塢堡補給自身,一邊招降流民、異族部落壯大自身。石勒攻擊魏郡的時候“簡強壯五萬為軍士”。

而在常山作戰的時候,則吸納胡羯諸部。石勒就靠著這一場場的勝利,逐步壯大。

《晉書·石勒傳》

假壘主將軍、都尉,簡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 軍無私掠,百姓懷之。

使其將張 斯率騎詣幷州山北諸郡縣,說諸胡羯,曉以安危。諸胡懼勒威名,多有附者。

進軍常山,分遣諸將攻中山、博陵、高陽諸縣,降之者數萬人。

夾縫中求存

流動性作戰使石勒壯大,同時也制約了石勒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固定的基地便沒有持續的物資、兵員補給。

石勒的謀主張賓,也提出石勒流動作戰的弊端:“明公雖擁大兵,遊行羈旅,人無定志,非所以保萬全,制四方也。”

這讓以奪取天下為目標的石勒難以接受。因此建立基地就是石勒實力壯大後最迫切的任務。

那麼選擇哪裡為基地呢?

冀州背靠幽州,而 幽州王浚有鮮卑段部支持,數次擊敗石勒。王浚曾派鮮卑段務塵等十餘萬騎討勒,“大敗勒于飛龍山,死者萬餘。”石勒不想與實力強大的王浚作戰,只得離開冀州。

豫州是劉漢政權想要攻略的地方。尤其是劉聰攻佔洛陽之後,更是讓劉璨繼續向東攻略。一方面是發展自身,另一方也是限制石勒向黃淮地區發展。

《資治通鑑》

漢河內王粲、始安王曜及王彌帥眾四萬寇洛陽

粲出轅,掠梁、陳、汝、潁間。

東面青州是王彌的勢力範圍。名義上為劉漢之臣,目前石勒不可能主動攻擊青州的。

西面自然是劉漢政權,石勒可處於四面包圍之中。南下江南

石勒想要趁江南不穩南,實力空虛的時候進佔南方。

若只從敵我雙方實力判斷上,石勒選取南方為目標是正確的。

當時西晉還沒滅亡,西晉的主要軍事行動都是馳援洛陽、長安,以及對抗劉漢。而南方軍事實力不足,防守弱,同時還有流民作亂。這些因素一對比,石勒決定繞過洛陽拿下江南。

但礙於石勒長期在北方作戰,不熟悉南方情況,致使攻略南方失敗。

石勒南方之敗主要原因有三:

氣候。南方多雨。比如石勒決定攻取建業的時候,“會霖雨歷三月不止”。這極大地拖延了石勒的腳步,也使得晉朝能組織兵力對抗石勒,“元帝使諸將率江南之眾大集壽春。”

水土。石勒軍隊多少北方人,不適應南方氣候,所以石勒在南方作戰的時候,往往士兵感染疾疫。“勒軍糧不接,死疫太半”。

地形。石勒軍多為騎兵,而南方多丘陵、多水道的地形大大限制了石勒戰力的發揮。曹操的赤壁之敗,就是石勒的前車之鑑。

除了以上自然條件外,司馬睿在王導的支持下已經逐漸獲得了領導權,江南勢力團結一致對抗石勒,已經不在是一團散沙。

攻略江南受挫,石勒只能聽從張賓的建議:據河北,以圖天下。

張賓勸石勒以襄、邯鄲為基業,這地方西有太行,南臨漳水,又地處華北平原十分適合石勒騎兵作戰。因此石勒就聽從了張賓的策略,建立襄國。想要在冀州建國,那麼幽州王浚就是必須消滅的對象。《資治通鑑》不若擇便地而據之,廣聚糧儲,西稟平陽以圖幽、並,此霸王之業也。邯鄲、襄國,形勝之地,請擇一而都之。”勒曰:“右侯之計是也。”遂進據襄國。

圖謀幽州

佔據冀州,石勒自然就要面臨王浚。當石勒沒有選擇的時候,自然就開始迎難而上,謀劃王浚。為了消滅王浚,石勒採取三個策略:結好鮮卑,一離間鮮卑—王浚聯盟;二、示弱王浚。

一、結好鮮卑

王浚派鮮卑段部攻打石勒,被石勒擊敗。石勒俘虜了鮮卑酋長段末柸。石勒以段末柸為向鮮卑求和。石勒示好鮮卑,鮮卑也想要贖回段末柸。就這樣你來我往之下雙方結為盟友,王浚失去鮮卑,勢力大衰。

《資治通鑑》

勒質末柸,遣使求和於疾陸眷,疾陸眷許之。

諸將皆勸勒殺末柸,勒曰:“遼西鮮卑健國也,與我素無仇讎,為王浚所使耳。今殺一人而結一國之怨,非計也。歸之,必深德我,不復為浚用矣。”

二、示弱王浚

王浚並非無能之輩,為何被石勒輕易欺騙?一是石勒表演的好,另一個是王浚的自大害了自己,而王浚的自大來源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

幷州劉琨歸還石勒母親的時候,藉機勸降石勒中說:“自古以來誠無戎人而為帝王者,至於名臣建功業者,則有之矣”,又言“存亡決在得主,成敗要在所附;得主則為義兵,附逆則為賊眾。義兵雖敗,而功業必成;賊眾雖克,而終歸殄滅”

哪怕劉淵已經稱帝,中原世族依然瞧不起異族,認為異族當不了皇帝,不會被人接受。這種自大已經根植晉朝心中。

不僅劉琨等世族認為異族不能當上帝王,而石勒自己也信心不足。

石虎、張賓勸石勒上尊號的時候,石勒說:“假尊竊號,取譏四方。”石勒如此當然不是怕被恥笑,而是擔心治下百姓不認可,引起世家、百姓反彈。這也從側面說明:晉室漢人不認為胡族能為王。

石勒對王浚的降書中稱“勒本小胡,出於戎裔。”外加上,石勒派去面見王浚的使者王子春說:“自古胡人為輔佐名臣則有矣,未有為帝王者也。”這兩點才是真正是王浚相信石勒的理由。

石勒沒有稱帝的名號,又刻意藏拙(將自己的精兵藏起來)終於打消了王浚的疑慮。

石勒借著向王浚“上尊號”的名義,帶兵偷襲,輕取王浚。石勒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幽州。

不久後石勒“以幽冀漸平,始下州郡閱實人戶,戶貲二匹,租二斛”,在幽、冀兩州實行稅收制度,表明石勒勢力已經步入正軌,能夠真正的參與爭霸天下了。

石勒以十八騎開始爭戰天下,而明軍事,知進退,善納諫,這是石勒的成功的關鍵。若劉淵不死,石勒是否敢與反叛?這個我們不好說,不過從石勒的話中可以推測一二。

石勒曾說:若與劉邦同處一世,石勒原為劉邦大將,同韓信一樣為劉邦爭奪天下;若與光武帝同處一世,石勒敢與劉秀一爭天下。

劉秀怎麼也能與劉淵一較高下吧。可見石勒的心氣還是很高的。

石勒既然已經佔據幽、冀二州,那麼與劉漢的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接下來就是石勒與劉漢之間的戰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