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貨,漲價潮起!(附受益股)

【行情回顧&大勢】

昨晚美股大幅反彈,加上盤前公佈的PMI數據超出預期,今天兩市高開,開盤後後震盪走低,指數收盤微漲。

北向資金今日淨流入16.5億元,3月累計淨流出678.73億元,單月淨流出額創歷史新高。

兩市成交僅5618億,較明顯萎縮,繼續創出新低;但兩市共有61只非ST股收漲停,人氣在回暖。

主要還是得益於大消費的爆發,兩市成交額第一的是貴州茅臺,達53億。飼料龍頭新希望、醬油龍頭海天味業、肉製品龍頭雙匯發展等多隻消費股創出歷史新高。

資金在明顯的迴流消費股,外資應當是重要的力量之一。

驅動君認為,目前A股還在震盪築底的過程中,缺乏信心,觀望的情緒比較重,才會導致市場持續的縮量;接下來還時間等待築底完成!

【漲停覆盤】

今天市場最強的就是泛消費板塊,在穩增長預期下,刺激消費的預期非常高,加上近期又在炒作全球糧食危機的話題,金健米業7天5板、京糧控股4天3板,成為整個泛消費的龍頭,也帶動了上游的農業板塊;其次是白酒龍頭華資實業強勢4連板,帶動粵桂股份、保齡寶漲停;豬肉等養殖股爆發,也帶動了上游的飼料公司;食品、牛奶、醬酒等全線大漲,連海天味業也漲停了。另外,零售、家電也有表現。

泛消費:

白糖:華資實業(4連板)、粵桂股份、保齡寶;

豬肉:天邦股份、振靜股份、正邦科技、傲農生物;

糧食:金健米業(7天5板)、京糧控股(4天3板);

食品:惠發食品、雙塔食品、良品鋪子(次新股)、金字火腿、三隻松鼠;

牛奶:科迪乳業;

醬油:海天味業;

養殖:好當家(水產);

農業:中糧資本、農發種業、新農開發、國光股份(農藥)、萬向德農;

飼料:天馬科技、新希望;

零售:蘭州民百、翠微股份、華聯綜超;

家電:迪貝電氣。

漲價預期:

鈦白粉:安納達;

鋰電池:賢豐控股、坤彩科技;

染料:雅運股份;

稀土:盛和資源。

基建&新基建:

特高壓:尚緯股份;

新能源汽車:力帆股份;

汽車零部件:隆盛科技;

基建:壘知集團;

機械:艾迪精密。

利好刺激/利好預期:

半導體/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入股預期):中穎電子、臺基股份、容大感光(光刻膠);

油氣開放:海越能源;

油運:招商輪船;

海南(自貿港預期):亞盛集團;

快遞物流:韻達股份(阿里入股傳言)。

抗疫:

醫藥:舒泰神;

呼吸機:鳴志電器(2連板,呼吸機零件)。

其它:

業績預增:思源電氣;

股權轉讓:大西洋、雲內動力、杭州高新、合康新能、百洋股份;

戰略合作協議:宣亞國際;

遊戲:姚記科技;

債務重組:恆康醫療;

引進戰略投資者:德生科技。

【必選消費】

大消費中,最強的就是必須消費品,可關注:

乳製品龍頭伊利股份,Q1線下銷量影響較大,短期促銷有所加大,短期業績預期較弱,後續預計逐季改善;

調味品從Q1來看,C端佔比高影響較小,如千禾味業、恆順醋業、涪陵榨菜,B端佔比高公司有一定壓力,如海天味業、中炬高新,但海天味業作為龍頭積極調整應對,經營規劃彰顯實力信心。

安琪酵母2C端高毛利產品佔比提升,各地出現缺貨現象,公司除湖北宜昌之外各地產能滿產。

克明面業一季度淨利潤預增40-80%,而且公司累計未發掛麵訂單數超5萬噸(不含麵粉、方便麵及速拌麵未發訂單)。目前公司日產能2000噸,仍未能滿足市場需求,部分未發訂單將在二季度確認。

天味食品,四季度收入端環比改善,全年來看,核心產品火鍋底料和川味調料增長19.1%、47.5%,表現亮眼,但香腸臘肉因豬瘟事件而拖累。

必選消費渠道:永輝超市、家家悅等。

行業需求偏剛性,開學季有望帶來需求提升的晨光文具;

衛生習慣改善帶來需求提升,紙漿價低位成本壓力逐步釋放的生活用紙龍頭中順潔柔。

【漲價預期】

疫情向全球擴散,不少行業出現明顯的減產,引發漲價的預期。

1、稀土

緬甸外交部宣佈,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自3月29日0時1分起至4月30日,暫停所有外國人入境簽證辦理,緬甸是全球中重稀土的重要生產國。緬甸礦供給或將收縮,重稀土價格有望獲得支撐。

同時,萊納斯關閉馬來西亞工廠,輕稀土價格有望獲得支撐。

產業鏈普遍低庫存,稀土價格有望反彈。

中長期來看,磁材下游新能源車需求仍然向好,預計今年釹鐵硼需求仍然有望穩中有進,需求穩定疊加供給收縮,基本面改善預期有望支撐稀土價格反彈。

關注:北方稀土、盛和資源、廣晟有色、中科三環、正海磁材、金力永磁等。

2、鈷

剛果民主共和國將在週日對銅鈷礦生產大省-Haut-Katanga(上加丹加省)實行48小時的封鎖。

剛果金封鎖鈷礦,嘉能可旗下鈷礦項目也有工人停工,導致鈷礦供給下降,全球鈷礦供給預期下降,且由於剛果金醫療系統的薄弱,後市鈷礦停產風險較大,預期後市鈷礦供給風險加大,對鈷價上漲有一定利好影響。

鈷業龍頭:華友鈷業、寒銳鈷業、洛陽鉬業等。

3、維生素

海外疫情蔓延導致維生素產品及部分原材料供應受限,VA、VE、VD3等主流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在VA、VE產品方面,歐洲化工巨頭如帝斯曼(瑞士、瑞典)、巴斯夫(德國)等仍具備較大規模產能,歐洲產能在全球合計佔比分別約為60%、50%。受歐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VA、VE全球供給受限,產品價格持續上漲。

主流維生素價格持續上漲,部分產品較年初已漲超50%,VD3漲超3倍。截至3月30日,VA報價535元/千克,較年初上漲74%;VE報價72.5元/千克,較年初上漲49%;VD3報價400元/千克,較年初大漲332%;VK報價92.5元/千克,較年初上漲59%;VH報價300元/千克,較年初上漲71%;VB3報價58元/千克,較年初上漲30%。

關注具備VA、VE、VD3、VH等產能的綜合性維生素龍頭:新和成、浙江醫藥、金達威、花園生物、兄弟科技、紅太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