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只有“光賺錢”,生活才有意思

近日,身價200億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又快言快語,口無遮攔起來,最終惹惱了廣大的中小學老師,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其實,俞總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關於對金錢的看法,俞總在不同場合,也說過幾句話。雖是語錄級的存在,但普通人不敢苟同。

與俞敏洪談錢|普通人只有“光賺錢”,生活才有意思

語錄一

錢是一個人的能力證明,當你工資比同學少一半時,你的生命已經浪費了一半。

這是俞總在“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分享會上的語錄。語錄闡述錢與能力的關係,似乎想說的是“金錢就是生命”。說得通俗一點,人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如果一個人連賺錢的能力都沒有,那他活著還有啥必要?!

面對涉世不深的青年,作為大佬能這樣說,實在不敢恭維這些話有沒有可能讓青年人產生“金錢萬能”的錯覺,使青年人滋生拜金意識呢?

很有可能,甚至是一定的。因為臺上說話的人,是他們嚮往膜拜的創業教父,是腰纏百億的大佬。青年們打死都不敢懷疑這句話有什麼不對。

與俞敏洪談錢|普通人只有“光賺錢”,生活才有意思

賺大錢的確是人成功的標誌,但它不應該是成功的完全含義。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們雖然沒有萬貫家財,但有品格和精神,令人崇敬。比如,在戰疫關鍵時期,有多少逆行者挺身而出,湧現出多少戰疫楷模。鍾南山、李蘭娟,身為科學院院士,TA們肯定沒有百億的身家,但令國人敬仰。至於普通勞動者,有的甚至過著捉襟見肘的侷促生活。但TA們同樣令人尊敬。

這些普通勞動者,TA們有的沒有像俞總那樣賺大錢的能力,有的雖然有這個能力,但不屑。豐富精神世界,高尚的品格,追求對社會的貢獻值是TA們共同的特質。在用金錢衡量人生的時候,不應忘記人的精神內在。

與俞敏洪談錢|普通人只有“光賺錢”,生活才有意思

“當你工資比同學少一半時,你的生命已經浪費了一半”,似乎也有嚴重的數學問題,有嚴重的邏輯混亂。按照俞總的邏輯推理,工資比同學少很多的人,就應該沒有命了。比如,月工資2000的同學,與俞大佬相比,同學還有小命嗎?!

俞總的這句語錄,無疑帶偏了青年人思想和觀念,錯誤地引導了青年人的思維。

與俞敏洪談錢|普通人只有“光賺錢”,生活才有意思

語錄二

人生光賺錢,其實也挺沒有意思的。

俞總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這句話,讓我們深深體會到,金錢是大佬身份的符號,是大佬炫耀的底牌,是談笑風生的底氣。但俞總好像高高在上,完全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完全不知道普通人的世界裡還有貧窮和飢餓,也有生存所迫的奔波勞碌。

“光賺錢”對俞總來說,的確沒有意思;但對普通人來說,賺錢真的挺有意思。因為他賺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必需,是生存的資本和依靠。

常言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了這些,賺錢怎麼能沒有樂趣呢?!

與俞敏洪談錢|普通人只有“光賺錢”,生活才有意思

語錄三

互聯網公司都是利用人們的低級趣味賺錢。

俞敏洪在2018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峰會上演講時說的這句話,一下子打擊了整個互聯網行業,也包括普通的受眾。或許俞總是針對互聯網一些具體現象說的,如網遊。但因為具體問題把整個行業一棍子打死似乎有些霸道甚至狂妄。

其實,再高尚的行業也不都是高大上。互聯網就是一把雙刃劍,是朝陽產業,瑕不掩瑜。

從“人們的低級趣味”,也讓人們嗅到了一絲對普通人的不屑甚至鄙視。其實,自己覺得高大上的人並不一定高尚,高大上的人認為的低級趣味,也未必是真的低級趣味。

作為教育產業界的大哥大,俞總應該有“北大教授”的儒雅,而不是任性;應該有大佬的視野和格局,而不是虛浮和輕狂。大佬和普通人,或許永遠沒有共同的話題和思想。作為普通人,格局的確禁錮了我們的思想,那就“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我是 說教育,聊學習,僅此而已。本文可以作為時評文章,供高中學生參考!關於“英美留學孩子媽媽微信群爭論”事件,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