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超13万 全球确诊超70万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全球疫情观察日志》系搜狐知世推出的海外华人疫情生活日记系列内容,旨在记录疫情影响下的海外真实生活。本文为美国篇第一期。记录人“行走在东南亚的一坨肉”,在美国波士顿旅居两年半,现就职于波士顿市中心一家非营利机构。她见证了美国马萨诸塞州从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一步步指数增长到现在的几千例的全过程。作者在美国疫情期间经历了各种灰暗时刻,她劝说同事戴口罩反遭嘲笑、戴口罩却被陌生人劝说摘掉、申请在家办公被拒绝……为此,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她决定写下自己的疫情日记,让大家了解更多美国疫情现状。

从疫情爆发以来,我经历了被同事嘲笑,被陌生人歧视,要求在家办公被领导拒绝种种。回想两个月前,甚至两周前的生活,都和现在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来波士顿两年半了,虽然波士顿人都自嘲这是个非常种族歧视的城市,但在疫情席卷而来的时候,这些问题才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0年1月20日

美国第一例冠状肺炎患者被确诊。因为该患者在华盛顿州,而从华盛顿州到波士顿的距离相当于从上海到乌鲁木齐,所以在波士顿大家也没有很重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美国没有要求该患者住院,仅是要求其在家自行隔离。当时我们在美华人群体的关注重点都在国内疫情,忙着给国内寄口罩,并没有太在意美国最初确诊的这例病例。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1月21日

我工作的地方在波士顿的唐人街,是一个非盈利机构,主要给中低收入波士顿居民提供免费民政咨询和帮助。我们刚过了一个三天的小长假(马丁路德金日),公司的IT总监就戴起了口罩,并且随后就申请了在家办公。因为我们一大半的客户都是华人群体,每天办公室人流量很大。他当时要求所有来访人员都要接受调查,问清楚是否最近刚从中国来,有没有去过武汉等等。我们都觉得他小题大做。慢慢地他从一个全职员工,变成了“兼职”。从那之后到现在的两个月里,我只在办公室里见到他两次。

虽然感觉IT总监的反应有些过激,但如果大部分美国人能有他这样的防御意识,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2月1日

疫情无可避免地来到了麻省。一名在波士顿上学的中国留学生被检测为阳性,是美国最早确诊的8例中的一例,也是美国东海岸的第一例确诊患者。因为华人的身份,这位学生的行踪和住处在朋友圈里传开了。随着华人的恐慌情绪升高,接踵而至的是各色的谣言。曾有谣言说该学生确诊后去过唐人街非常火爆的火锅店吃火锅,最后该留学生和火锅店老板被迫亲自出来辟谣。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唐人街的很多饭店都受到了影响,客流量大幅度减少。人们开始“嫌弃”唐人街,不愿意到唐人街的餐馆就餐,还对唐人街附近的行人敬而远之。

2月15日

在我单位工作的一些中国员工开始佩戴起了口罩,美国同事们表示“不理解”,还被“劝说”小题大做,营造焦虑情绪。 在做周中汇报时,我和领导讲疫情影响到来中国城的人数,所以我们每天接见的客户在大幅度减少。领导除了表示不解,还反问:“有那么严重么?”当我再次强调疫情的严重程度时,领导就转移话题了。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一位华人实习生因为身体不适,被HR约谈,大意就是“不舒服就要回家,不可以继续工作”。不论我们怎么和同事解释疫情的严重性,都得不到重视,反而一遍又一遍地遭受嘲笑。到后来我就不再解释,也不试图改变他们的看法,只是默默地戴口罩。

2月28日

从第一例患者出现到二月底, 美国始终没有把新冠肺炎重视起来。美国疾控中心(CDC)虽说已经开始严格监控疫情,但官方在宣传中强调的更多是新冠肺炎没有普通流感传染性高,致死率也不及普通流感。

但这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要购买消毒用具了。各大超市里的洗手液和酒精已不见踪影,更不用提医用口罩和n95口罩。

3月5日

麻省的疫情拐点出现在3月5号,总部位于麻省剑桥市的生物制药公司Biogen宣布,前一周参加波士顿会议的职员中有三人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从此麻省的确诊人数呈指数增长,最早的一百个确诊病例中有65 个与Biogen的会议有关联。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我还清晰地记得周五Biogen高管确诊的消息被报道,周六就有60多名与会人员被送往医院检测。 也是同一个周五,麻省州长查理·贝克(Charlie Baker)携全家去了犹他州度假。于是,我和朋友吐槽,又一个不做事的政客。因为我们习惯了川普的“豪横”,就觉得很多州长都是只拿薪水、不干实事。

3月10 日

好在查理·贝克提前结束了假期返回波士顿,立刻宣布麻省进入紧急状态。我本以为麻省的情况会好转,后来证明我当时太过乐观了。

哈佛大学当天宣布,春季学期的剩余课程将仅在线授课。和高等学院关停校园不同的是,美国公立学校停课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公立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低收入家庭,波士顿的公立学校每天可以给学生提供至少两餐的免费食物。 这些学生的家庭依靠政府的补贴生活,所以不支持停课。而且,他们也没有设备支持线上听课。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为此,波士顿在各个区设立了取餐点,尽可能地给中低收入家庭继续提供日常补助。这也是疫情中让人觉得温暖的地方。

3月11日

随着波士顿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便着手申请在家办公。因为波士顿很小,Biogen会议举行的酒店离中国城步行只有十分钟,当你知道一个确诊患者距你只有10分钟路程,心里的恐慌不言而喻。随着疫情大面积爆发,我们这些乘坐公共交通的工作者被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而且,美国政府不提倡戴口罩:一,供不应求,连医务工作者都没有足够的防护设备;二,美国人认为,得病的人才戴口罩。所以,乘坐地铁公交的上班族不仅不戴口罩,连在车厢里咳嗽都理直气壮。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然而,我和领导的交涉过程可以用“完败”来形容,因为他根本没有重视新冠疫情,在Biogen的事件发生后,他还在办公室宣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慌张,新冠致死率都不及普通流感。”有个同事也附和:“我年轻,不会得这病。”

从疫情爆发以来,无论我怎么描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总是嗤之以鼻:“你害怕就请病假。”还让我不要看那么多新闻,“都是社交媒体的错”。

可想而知,我的在家办公申请被拒绝了,领导说:“我们不能让你单独在家办公,这对其他人不公平。”我一度急得想辞职。

为什么允许员工在家办公这么难?我分析有以下这些原因: 1. 很多美国机构没有实行过在家办公的机制,软件设备落后; 2. 领导层不信任员工远程的工作效率; 3. 没有危机处理的经验和计划;4. 完全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还坚持让员工上班,是把整个机构都置于倒闭的边缘。

通过这件事,我还意识到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很深。同事们觉得中国会爆发疫情是因为不相信西方医学,而陌生人在街上也会对亚裔施行语言或行为暴力。虽然2020年了,但种族歧视依旧每天发生在我身边。

我很欣赏的一家机构,早早地发声:“我们需要战胜的是病毒,不是人。”希望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等疫情过去,我也没有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必要了。

3月15日

查理·贝克宣布禁止25人以上的公共集会,并要求所有K-12公立学校至少停课到4月7日,并禁止在酒吧、餐馆堂食。

在波士顿公立中小学也停课后,我们单位终于宣布员工可以在家办公。但是,所有员工都要在周一到岗进行最后的工作交接……这就意味着,我们又要再次冒风险乘公共交通出门。 那天,我戴上口罩回家。路上一个出租车司机突然冲我大喊:“你是新冠肺炎患者吗?”我摇摇头,谁知他竟然让我摘掉口罩,因为“会吓到其他人”。

我早已放弃劝说身边的人减少接触、戴口罩,没想连自己戴口罩都要被别人指摘。也许是因为我有口罩,而很多人还买不到吧。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也加入了疯抢卫生纸的行列。直到截稿,各大超市货架依然空空如也。 虽然州政府和市政府一再强调市民不用紧张,也不用囤货,但很显然大家并不信任政府,都蜂拥去囤货。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3月19日

波士顿宣布取消St. Patrick 游行(绿帽子节)。 每年游行的人群密度是这样的:

新冠疫情让我见识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

由于大量爱尔兰酒吧全年就靠St. Patrick’s Day 赚钱,因此,即使游行被取消,很多酒吧依然坚持营业。酒吧营业,就会有人员聚集,怎么防范病毒传播?这让我一直很揪心,但却无能为力。

3月20日

麻省出现首例死亡病例,多家医院医护人员确诊。除了重症患者,其他人都被要求在家隔离。由于试剂盒严重短缺,实际感染人数不得而知。即使这样,每天还是有很多人外出聚会。

家里的亲戚、朋友每天都会发微信问我的近况,还要给我寄口罩和洗手液。家人的牵绊和担心是真实存在的,我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防护意识的无力感也是真实存在的。

我从来没想过美国的疫情会影响到我的生活,但就在截稿的前一天,我的另一半被停职了,因为公司无法照常发薪水。我们一起申请了失业金,不知道失业金什么时候会到账。毕竟美国政府办事效率低也不是什么新闻,我甚至怀疑政府是否能够给每位申请者发钱。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配合工作,好好在家隔离,借用张文宏医生的话,不要再出去“闲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