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上門”後有哪些信號?又有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一、什麼是冠心病

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泵,這個泵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各個人體器官,血液中含有氧與養分,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供應各個臟器的血管都有一個名稱,供應心臟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冠心病是指,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而出現血管的狹窄,冠狀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這個程度一般是血管管腔的直徑小於原來的50%,即橫切面積是原來的25%時,可致此部分血管所供應的心肌出現缺血,患者即可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

冠心病一般分為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少數患者心肌梗死一發生就出現猝死,這是冠心病最危險的一種表現形式。心肌梗死根據心電圖上ST段是否抬高,又分為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和ST段不抬高型的心肌梗死(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為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病理上有共同點,病情都很危重,所以又被稱為“急性冠脈綜合徵”,這個名稱中“冠脈”指的就是“冠狀動脈”。

二、哪些情況要考慮冠心病

冠心病的診斷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典型的心絞痛症狀

是不是心絞痛,記住以下幾點,對於沒有太多醫學知識的普通公眾來說也可以知道。

1.典型部位

典型心絞痛的位置在胸骨後或左前胸的乳頭到胸骨的區域。

2.疼痛時間

一般比較短暫,在30分鐘以內,有的只有一兩分鐘的時間。疼痛超過30分鐘,一般不是心絞痛,但需要警惕少數人出現持續嚴重的胸痛是心肌梗死所致。

3.伴隨症狀

典型心絞痛時,胸痛一般伴隨著胸悶,有些人會感到疼痛部位的壓榨感,可能還會出汗,有些人在胸痛時左側手指有異樣感覺。

4.誘因

一般有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存在,如心情激動、重體力活動、遇寒冷、進餐過飽等,上述因素在前,疼痛緊接其後。

5.緩解因素

典型心絞痛時,服用硝酸甘油或休息可迅速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並不都有上述心絞痛症狀,且存在部分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症狀非常不典型。不典型的表現比較常見的是胃腸道症狀,有不少這樣的患者到消化科就診,出現誤診的情況。

冠心病“上門”後有哪些信號?又有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二)醫學上的檢查

醫學上的檢查是診斷冠心病最重要的手段,醫生也可取得客觀的證據。關於冠心病的檢查,分為有創檢查與無創檢查,前者包括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平板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核素灌注掃描(ECT)、冠狀動脈CT掃描並冠脈血管重建(CTA)等,有創檢查包括冠狀動脈造影(CAG)和冠脈內超聲(IVUS)等。

另一個檢查就是採血查心肌壞死標誌物。心肌與人體其他的結構不同,心肌內含有一種叫作“肌鈣蛋白”的物質,當心肌壞死時,這種物質就釋放到血液中。當血液檢查報告發現“肌鈣蛋白”升高時說明心肌有壞死,醫生通過綜合判斷就可知道是否發生了心肌梗死。

(三)如何診斷

冠心病因臨床表現形式不一樣,要準確診斷需要根據病人發病時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心電圖變化、心臟超聲及採血查心肌壞死標誌物等指標來綜合判斷。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和冠脈內超聲檢查是當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冠心病“上門”後有哪些信號?又有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發病情況知多少

(一)冠心病的發病情況

1.冠心病不僅僅糾纏中老年人

以前一般認為冠心病是一種中老年疾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雖然40歲以下患冠心病的病人數量並不多,但40歲以下患冠心病一般表現比較重,多以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發病,認為冠心病發生在中老年是一個誤區。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仍然佔冠心病的大多數,但年齡已不再是患冠心病的限制因素。在我國,報道最年輕的冠心病患者年齡為14歲,一名中學生在球場上踢球時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我們需要高度警惕,冠心病的發病正呈現低齡化趨向,35歲至55歲的男性,因冠心病發生猝死的發生率增加最為迅速。

2.瞭解一下冠心病的發病數據

冠心病存在著性別差異,男性多於女性,但進入老年期,女性冠心病患病率快速上升,與男性持平。我國的冠心病發病率正隨著經濟的成長、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急驟上升,隨之的冠心病死亡率也呈快速增加趨勢。有一個權威的數據監測顯示,中國人群自1984~1997年14年內,男性冠心病事件年齡標化發病率增加67%,平均每年增加2.1%,男女合計增加1.7%。如從1990~2000年統計來看,心肌梗死年均增長4.32%,猝死增長4.66%,合計增長4.41%。

(二)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為什麼有些人患冠心病,有些人不患冠心病呢?這個問題不僅是病人,醫生也非常想知道。經過大量研究,現在已經知道,有些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在醫學上稱為“危險因素”。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多種,下列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冠心病“上門”後有哪些信號?又有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1.男性

相對於女性,冠心病更青睞男性。但進入老年期,女性的冠心病發生率與男性相當,這主要與雌激素對血管的保護作用減少有關。

2.老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更為嚴重,故老年人比年輕人患冠心病的概率高。但年齡不是年輕人避免冠心病的保護因素,不能說因為年輕就不會得冠心病。在臨床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例也不罕見。

3.父母親一方中有比較早患冠心病者

母親65歲,父親55歲前就患有冠心病的人比父母親均無冠心病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高。

4.吸菸者

吸菸的危害非常多。對於冠心病的發生來說,吸菸主要是通過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來實現的。每天吸菸超過25支的人比不吸菸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高7倍。吸菸的量越多,導致冠心病的危險也就越大;吸紙菸比吸其他種類的煙危險性大;吸二手菸的人也可以受到同樣的危害;越年輕吸菸,冠心病的相對危險度也越高;吸菸時間越長,冠心病的危險度也越高。與之相反,戒菸可使冠心病的危險降低。

5.肥胖或超重者

由於我國數千年的歷史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半飢餓的狀態,現在已經不存在吃不飽時,吃得多、長得胖就成了時代流行病。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已經明確,超重與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故此說胖人容易得冠心病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6.缺少體力活動者

以前有一個不正確的觀念,認為不勞動就是高貴的人,其實不勞動或不運動對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大量的研究都證實了缺少體力活動與冠心病的發生關係密切,而適量的體力活動可以預防冠心病。

7.患糖尿病的人

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糖尿病的高血糖促使體內分泌比正常更多的胰島素,出現高胰島素血癥,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速了全身的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患者超過50%以上的人最終會患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超過50%。糖尿病與冠心病關係密切,糖尿病對心血管的危害不亞於冠心病本身,心血管專家們已經給予糖尿病與冠心病同等的重視。

當前,我國糖尿病的患者已經超過9200萬,包含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已經有1.4億。我們要高度重視糖尿病的防治,以更好地防治冠心病。

8.高血壓者

高血壓是當前我國發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病,是當前已經發現的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較血壓正常者明顯,且血壓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程度越重。血壓升高不僅加速了大動脈粥樣硬化,也加速了小動脈硬化,因此高血壓患者發生血管閉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壓者早約二十年。血壓的兩個組成部分———收縮壓(俗稱高壓)與舒張壓(俗稱低壓),對冠心病的預測作用差不多,都可強有力地預測冠心病的危險性。

血壓越高,患高血壓的時間越長,發生冠心病的可能越大。輕度高血壓的患者引起冠心病的危險相對較小,但隨著時間的增長,即使是高血壓的程度不重,患冠心病的危險也相應增加。

9.高脂血症者

高脂血症並不是非常規範的名詞,規範的名詞應稱為“血脂異常”。血脂的成分簡單來講可分為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膽固醇中有好的膽固醇,也有不好的膽固醇。好膽固醇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阻斷不好的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從而保護血管,它在血清中高比低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相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其在血清中越低越好。因為血脂成分中有的高好,有的低好,所以專科醫生一般不稱“高脂血症”,而叫“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對冠心病的發生來說意義重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越低、總膽固醇水平越高,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患冠心病的機會也就越多。

10.長期精神緊張者

研究表明,長期、反覆處於精神緊張中的人容易患冠心病,其原因與交感神經持續興奮有關。

11.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患者中併發冠心病的概率高達45%,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著共同的發病基礎。

12.長期大量飲酒者

少量飲酒,尤其是紅葡萄酒,對預防動脈硬化有一定益處,但長期大量飲酒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其中的危害之一就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13.其他血液成分異常者

(1)高半胱氨酸血癥

高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含硫氨基酸,研究發現血漿Hcy水平高者,冠心病患病率高。

(2)高尿酸血癥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產物,其血清水平增高可導致痛風、結石,研究也發現了其與冠心病的發生有一定相關性。

(3)超敏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是一種炎症指標,冠心病也是冠狀動脈內皮的炎症,超敏C反應蛋白可定量地反映冠狀動脈的炎症,其增高與冠心病的發病有一定的相關性。

冠心病“上門”後有哪些信號?又有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三)得了冠心病會出現哪些健康問題

大家都知道冠心病是一個麻煩的疾病,得了冠心病對健康或生命有何影響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心絞痛

冠心病其實是,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血管管腔狹窄到50%以上而導致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種疾病。當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在50%以上,沒有完全閉塞時,會出現心絞痛,多在勞累、生氣等心肌氧耗量增加時發生。

2.心肌梗死

當冠狀動脈突然完全閉塞就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

3.猝死

部分患者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或痙攣,隨後出現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而發生猝死,如搶救不及時則可能出現臨床死亡。

4.心功能下降

冠心病時,心肌的有效血供減少,影響了心肌的正常代謝,缺血的心肌收縮功能下降或消失,導致心臟整體的收縮功能下降,出現心力衰竭。

從上可知,冠心病可以出現猝死,即使沒有猝死,也一定影響到心功能,最後可能會發展到心力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