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米財報:智能家電的夾縫求生

先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今天是你老婆的生日,但是工作了一整天的你早就忘記了這件頭等大事。回家之後,當老婆問起,免不了經受一番狂風暴雨式的質問,很可能今晚客廳沙發就是你的歸宿。

再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今天還是你老婆生日,你依舊忘記了。但是你家廚房的智能冰箱提醒了你,並且提供了做蛋糕的方法,還指導你親手為老婆做了生日蛋糕。等老婆一進家門,你的蛋糕也放在了餐桌上,光是想想就十分浪漫。

而這第二個場景,就是雲米在其智能家居的廣告中呈現的。

通過智能產品打造“未來的家,是互聯網的家”這一理念,雲米這個家電行業的後起之秀,在近幾年取得的成績毋庸置疑。

超預期的財報

日前,雲米發佈2019年四季度財報及全年業績顯示全年營收46.475億元,同比增長81.5%,Non-GAAP下淨利潤為3.370億元,同比上漲85.2%。

在2018年雲米赴美上市的時候,不少投資者認為其智能家居理念僅僅是噱頭,不會有很好的發展潛力,上市之後的第一個季度就虧損更是成為了看空者的有力證據。但是讓看空者意外的是,自此之後,雲米就迎來了接連的盈利。

近日,雲米發佈了2019年四季度財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財報顯示,四季度淨利潤為0.902億元,上年同期僅有0.549億元,同比增長64%;全年淨利潤為3.370億元,同比增長85.2%。

云米财报:智能家电的夹缝求生

從歷史數據不難看出,雖然盈利略有浮動,但是也難掩其逐漸增長的勢頭。雲米也用這份成績打消了眾多投資者的疑慮,證明了自己選擇的智能家居前路並不是一片慘淡,而是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會。

雲米四季度營收的超預期增長,根據財報顯示,四季度總營收達到17.714億元,同比增長82.2%,這個數字遠超三季度預期的14億元。

云米财报:智能家电的夹缝求生

從產品結構來看,從開始的智能淨水產品到最近推出的“新物種”智能空調,雲米通過不斷豐富的產品組合和不斷開拓的業務落實其“全屋互聯”的理念。

未來行業發展將更加偏向強調技術複合和跨界創新,而云米也試圖通過“5G+AI+IOT”的複合技術來改變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體驗。這是雲米對未來的勾畫,而通過四季度亮眼的財報表現來看,雲米有充足的信心和能力去實現自己勾畫的未來。

雲米CEO陳小平在財報中表示,“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的業務逐漸擴大,我們所有的產品領域都實現了強勁的增長。”2019四季度和全年的淨收入均超過了雲米之前的預估,這似乎也證明了公司的執行能力,並且為2020年及以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有些起伏,但是雲米的成長不可否認。全屋互聯、智能生活的未來圖景,更是令消費者嚮往。儘管市場中的激烈拼殺早就如火如荼,但云米似乎有信心和能力去佔領屬於自己的市場。

家電紅海之中的夾縫求生

國內的家電市場早就已經是紅海一片,雲米想在其中拼殺出自己的地盤,似乎並不容易。

稍低於市場整體的定價,是雲米打開市場的一種手段。擁有智能家電名號的雲米產品,在定價上比小天鵝、格力等電器老牌還要略低些,這讓不少尋求新鮮感的消費者選擇了雲米產品。

但這也導致了在亮眼的財報背後,雲米毛利率的逐漸下降。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四季度的毛利為3.466億元,毛利率為19.9%,而與上年同期的毛利率27%相比,已經有了不小的下滑。同樣,2019全年的毛利為10.824億元,毛利率為23.3%,而2018年的毛利率為28.0%。

雖然公司表示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業務和產品組合的變化,但這似乎是整個小米生態鏈廠商一個難以打破的魔咒。通過對比華米和石頭科技等小米生態鏈廠商過往的財報不難得知,這些廠商的毛利率通常明顯低於生態鏈自有品牌產品。

不難看出,雲米想要藉助薄利多銷的方法來鞏固市場,通過低定價的方法尋找和老牌廠商抗衡的機會。

當然,在面對行業內激烈的競爭時,雲米還沒有傻到僅僅用低定價的方法和早已成氣候的老牌家電廠商硬剛。於是,打造互聯生活和主推智能家電成為了雲米的另一種手段,一種試圖彎道超車的手段,這似乎也成為了雲米最大的依仗。

依靠智能淨水產品起家的雲米,這些年也在擴展智能業務。雲米的“新物種”計劃,接連推出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和語音智能空調等產品,逐漸完善其“全屋智能,萬物互聯”的理念,也讓用戶的生活更加便利。

從雲米各項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不難看出,淨水產品、廚房產品在總營收中佔據著半壁江山,其他智能產品緊隨其後。但在最新的財報數據中其他智能產品營收的激增,讓雲米四季度的總營收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從財報中公佈的數據來看,四季度雲米在其他智能產品的營收增長了139.4%,高達5.309億元,上年同期僅有2.218億元。財報中指出,其他智能產品業務大幅度增長的背後是因為雲米推出了米家拖掃一體機器人。

云米财报:智能家电的夹缝求生

但是問題來了,雲米最大營收增長竟然是因為推出了米家的智能產品?這也足以看出雲米的獨立性並不高,依舊對小米生態有很強的依賴性。

同為小米生態鏈之下的企業,華米等早期企業隨著業務的擴大,生態鏈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紛紛開始了“去小米化”的艱辛歷程。如果企業不願意淪為小米的ODM廠商,只能通過自身突破小米的瓶頸,走向更大市場,逐漸減輕對小米品牌的依賴。

而云米似乎並不擔心自身獨立性不足的問題,相反還總以小米生態鏈之下企業為自己的宣傳賣點。但是對小米生態的這種依賴,會讓雲米在未來的發展中充滿了曲折,也阻礙了雲米長期的業務拓展,永遠活在“小米陰影”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財報公佈的同時,雲米公佈準備實行一次1000萬美金的股票回購。似乎雲米想借助股票回購來維持公司控制權並且優化其資本結構,防止兼併和收購,但是這並非是雲米現階段要考慮的最主要問題。

用戶增長後勁不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對於一個家電廠商而言,最重要的無外乎用戶的口碑和用戶留存度。而從雲米成立至今,勾勒的智能生活圖景十分美好,但是其產品質量卻讓很多消費者詬病。

根據不少購買過雲米產品的消費者反映,雲米的售後服務以及產品的組裝問題一直是“老大難”問題。客服拖沓、售後不完善、服務不及時等等問題都被消費者爆出。甚至有消費者認為雲米的售後足以讓用戶再也不選擇這個品牌。

儘管這些問題對用戶留存度而言十分重要,雲米卻好像不以為然。用戶對雲米產品智能化的吐槽,則更為致命,雲米一直引以為傲的智能“後院”起火。讓不少用戶調侃雲米的家電不是人工智能,反倒更像“人工智障”。

用戶反映雲米的智能家電,其實並不智能。舉例來說,雲米旗下的智能語音洗衣機,必須要俯身下去貼近控制面板才能進行語音控制,並且還有大概率識別錯誤;熱飲水機會在沒有任何操作之下自己抽水,弄髒用戶房間衛生。

智能化本應該是懶人福音,給用戶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現如今卻讓麻煩增多了,這似乎得不償失。想要通過這樣的“智能家居”來吸引用戶並且鞏固,似乎尚且還有些不切實際。

這些問題,似乎與雲米重視銷售而非研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四季度研發費用為0.656億元,同比增長57%,而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1.853億元,同比增長36.7%。

儘管研發費用在增長,但是高出三倍的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卻讓雲米看起來似乎並不重視產品的研發和質量的保證,似乎只是把智能化當做其銷售的噱頭而已。

儘管財報中的數據顯示雲米的產品用戶得到了提升,四季度家庭用戶數量達到320萬,環比增長23%;至少擁有兩件(含以上)雲米智能互聯產品的用戶比例也從三季度的17.1%提升到了17.9%。但這種小額的增幅似乎也表明雲米用戶增長的後勁不足。

云米财报:智能家电的夹缝求生

而在家電市場之中,已經佔據了大額市場的美的、格力等老牌廠商,當然不會放過智能化這個機會。他們擁有更加充沛的資金和技術支撐,以及相對完善的服務和售後體系,再加上對智能化的不斷靠攏,他們的優勢似乎更大。

而云米產品的質量和售後問題,以及並不十分智能的智能家電,都在與這些品牌老店的競爭中顯得相形見絀。似乎讓雲米想在複雜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想法變得更加不切實際。

不過雲米還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近日,雲米投資10億元“雲米互聯科技園”落地倫教。預計用未來十年進行“閃電擴張”,用超常規的方法,實現跨越式增長,在2030年實現其“3511”的戰略目標。雲米想要藉助這種快速擴張來實現其產業能力的提升。

陳小平表示,通過產業園區的建設,表明了雲米致力於增強物聯網供應鏈資源的決心,並且為所需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提供更好的支持,以便在即將到來的5G和物聯網時代蓬勃發展。藉助新的園區,能夠幫助雲米在發展路途之中抓住更多機會。

小結

在這次的疫情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遭受重創,雲米並不能獨善其身。在全球供應鏈遭受打擊的情況之下,家電生產的各項材料並不能如同之前一般充足,生產效率必然也會受到影響。

在供應鏈、物流、銷售渠道以及整體消費者情緒和購買行為都不理想的時候,雲米似乎對這項前所未有的挑戰充滿了信心。“從二月以來恢復了部分正常運營並在三月獲得明顯成效,雲米有信心度過這個前所未有的時期。”陳小平在財報中強調。

不論是通過新園區的建設,持續擴大產能,豐富產品組合,還是對疫情的影響積極應對並保持樂觀心態,都不難發現雲米對未來充滿信心。雲米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將會和2019年第一季度持平,這同樣也是雲米信心的體現。

雲米想要繼續高速的擴張來贏得更加成功的未來,這種願景是美好的。但是不論口號如何響亮,廣告如何誘人,雲米最終需要重視的依舊是產品質量和用戶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