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長久之策,是產業扶貧的重要舉措,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關嶺縣委、縣政府高位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全面落實產業發展“八要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脫貧攻堅。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走進關嶺自治縣新鋪鎮海百合村五方寨組蜂糖李種植基地,滿山的蜂糖李鬱鬱蔥蔥,不僅美化了荒山,更是村裡產業結構調整和助農增收的“致富寶貝”。全組目前共實施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蜂糖李種植1200畝,覆蓋全組62戶277人。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新鋪鎮積極組織農戶外出學習,並邀請農技專家到村開展蜂糖李種植、管理技術培訓,提升農戶種植技術水平,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新鋪鎮海百合村五方寨組組長李本祥說:“我們去六馬學習,技術人員指導先施肥、再壓枝,壓好枝再剪枝。看到地蜂糖李收入多,增加了我的信心,回來後,每天施肥、剪枝、壓枝、除草。以前荒廢的土地全部用來栽蜂糖李,採用自主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模式比較好,自己種植了十至二十畝,管理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收入。”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新鋪鎮海百合村村民韓玉祥說:“栽蜂糖李還是比種玉米強得多,近兩三年來自己沒有學到多少栽蜂糖李技術,但都比種玉米收入高,沒有技術的支撐,一畝地也能賺到五六千塊錢,現在有了技術,去六馬學習,有師傅教我們吊枝、剪枝等,今年的產量要比往年至少要高出百分之十左右。寨子裡每家都栽,至少有十幾畝,家庭人口多的有三十多畝。出去打工的也全部回來發展蜂糖李了。”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在普利鄉馬馬崖村,村民正在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忙著整地、建園、幼苗種植,一派繁忙景象。基地海拔高度920米,無霜期長達300多天,雨量充沛,非常適宜百香果生長。普利鄉組織群眾到長順縣實地考察學習後,大力發展百香果產業,積極建設500畝百香果示範基地。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普利鄉平臺公司負責人劉貴克說:“因為前期進行了試點種植,栽了15畝百香果,口感比較好,8塊錢一斤供不應求,百香果的週期是一年見效,三月份開始栽,五月份開始掛果,10月份基本上成熟時,就開始引進公司和我們村級合作社合作,因為前期老百姓對百香果不太瞭解,通過公司和合作社做出效益過,基本上就交給老百姓自主管理,自己的土地自己來栽,自己收益。我們找公司統一收購。百香果種植前期土地全部翻犁了,農家肥也全部到位,現在鋪地膜,鋪完地膜後,3月15日之前上竿子,基本全部栽完。”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促增收之路


關嶺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力度,2020年計劃調減低效作物5.58萬畝,重點圍繞“一線三區”進行結構調整,制定關嶺自治縣2020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完成全縣調減圖斑製作。目前落實面積5.58萬畝,現階段已完成種植面積2.6741萬畝,其中:精品水果種植0.458萬畝,蔬菜種植1.49萬畝,花椒種植0.5萬畝,小雜糧0.0581萬畝,牧草0.168萬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