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氧氣袋還會高反嗎?該怎麼做?

行走的昕


去西藏好多次,關於氧氣能不能,應對高原反應,其實是謬論,到了西藏人體是缺氧的,這個不假,吸點氧氣,能夠治療高原反應也是不假,可是為什麼高原反應,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高原反應的最集中表現,就是大腦缺氧,那麼為什麼會大腦缺氧呢?

消耗掉了,怎麼消耗掉的,很簡單,劇烈運動會消耗氧氣,緊張焦慮,都會消耗氧氣,甚至發脾氣,或者天氣比較冷,也會比較消耗氧氣,所以,保持身體內的氧氣,比較少的消耗,比較多的攝入,那麼就能預防高原反應,那這裡說了,上面的這些事情,特別是劇烈運動,特別是緊張情緒,都會對身體消耗氧氣更多,那麼減少這些事情的發生,不就對了嘛,也不用帶那麼多氧氣袋,真的發生了高原反應,你帶的氧氣袋,沒什麼用,直接去醫院吸氧,2小時就好。

另外,預防高原反應,還有一套其他的機制,比如說,吃高能量的食品,增加睡眠,多喝水,補充維生素等等,這是一個組合的預防方案,而不是單純的氧氣,因為到了高原上,身體還會有其他的一些自身調節功能,所以這些東西都要跟得上,才更好哦。



超級自駕遊


去西藏旅遊、工作、經商,會不會出現高原反應,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會困擾著每一個沒有去過西藏的人,而且很多人會到處瞭解如何規避、應對高原反應的方法,攜帶氧氣袋就是一個主要方案之一。

那麼有了氧氣袋就不會高反了嗎?不是的。

首先我們看看為什麼會出現高原反應,成因是什麼?

西藏所處的青藏高原的海拔大多在3000-6000米區間,也包括了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青海南部、甘肅南部的大片地區,這些地區因為海拔高、植被稀疏,空氣密度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50-70%左右,人體在這種自然環境下,因為氧氣的攝入量不足,血液中的氧含量較低,容易引發身體器官的應激反應,導致高原反應症狀的發生。具體表現為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胸痛、嘔吐、四肢無力、鼻幹流血等症狀,少數嚴重者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或者是感冒發燒等病症的話,有可能會導致腦水腫、肺水腫等問題的發生,危及生命安全。

因為高原反應是由於缺氧所導致的,那麼補充氧氣似乎是最直接的應對方式,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考慮這麼一些問題。

如果你一進入高原地區就持續的吸氧,這種做法當然不會引發由於缺氧而導致的高反了,但問題是你一直吸著氧氣嗎?你是否有足夠的氧氣攜帶量?而且長時間吸飽和度高的氧氣對身體同樣是有害的,那麼一旦拔掉氧氣管,你還是要讓自己的身體直接面對缺氧的環境,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引發嚴重的高原反應。

此外,如果你不是一開始就吸氧,像大多數人一樣,在出現了高原反應症狀以後才開始吸氧,那麼“有了氧氣袋還會高反嗎?”這個問題就變成偽命題了,當然,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在出現高反以後,吸氧是最有效的緩解症狀的手段。

但是,長時間的吸氧,容易導致身體對吸氧產生依賴,不利於對高原環境的適應,有的人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拔掉氧氣罐就會不舒服,不得不反覆的吸氧。其實,身體是需要刺激性訓練來適應高原環境的,總是戴著個氧氣罐到處遊玩也不方便啊。

那麼,還有什麼應對措施呢?

以我多次進藏的經驗來看,其實高反最初的表現主要是頭痛、頭暈這兩個症狀,那麼我的做法是對症下藥,一個是在出現頭痛的時候,及時的吃止痛藥,尤其是價廉物美、有“頭痛粉”的稱號、被進藏朋友捧為神藥的阿咖酚散,基本上每次一頭痛,馬上衝服一包,效果很快就出來了。第二個是葡萄糖粉,出現頭暈症狀的時候就衝一包喝,補充糖分,減少這種類似於低血糖的症狀。反正這兩種搭配,我每次都是百試不爽,也推薦給很多朋友使用,一般在出現高反症狀後的2天左右,只要及時的反覆進行應對處置,那麼後面就不會出現高原反應的症狀了,身體也逐步適應高原環境了。

我是元寶爸爸,親子旅行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旅行、自駕旅行、親子旅行經驗和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自駕趣旅行


每個人從低海拔地區到了高原地區都會有高反,包括西藏本地人。所以說高反也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只要大家都能夠正確的認識高反、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高反,大多數人都是可以適應和克服高反的。氧氣袋的作用只能緩解高反的不適,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反的。我今年55歲了也有高原反應,在海拔4200米的理塘頭痛得一個通宵都沒睡著,去年參加第三極終極越野汽車拉力賽,在海拔4999米的雙湖也是一通宵沒睡著,最高到了海拔6500米的普若崗日冰川,適應高反後在海拔5347米的界山達坂都可以蹦蹦跳跳了。以我適應高反的方法是(都是自駕開車進藏的,全程都沒有吸過氧)

1.出發前十天開始堅持用紅景天泡水喝。

2.出發時備好抗高反的藥物包括(紅景天、葡萄糖水、頭痛藥和氧氣袋等)。出發後隨著海拔的升高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去刻意關注海拔高度。最好是達到一個海拔高度後能夠休整適應1-2天再上更高海拔地區。

3.到達高海拔地區後放慢你的所有動作,不能快速行走、跑步、跳動、唱歌、喝酒等,平靜心情、調整呼吸、不激動。

4.進入高海拔地區前幾天儘量不要洗澡,怕引起感冒導致肺水腫等高原常發疾病。

5.按自己對高反的適應程度來判定,不到迫不得已,能夠不吸氧就儘量不要吸氧,否則會產生對氧氣的依賴的,後面就離不開氧氣袋了。

6.每天必須保證充足的營養和睡眠,要保持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才能更好的適應和克服高反,晚上可以吃頭痛藥來緩解頭痛。

7.有高血壓、心臟病和高原易發病的患者慎入高原地區。

相信大家按照這些方法大部分人都是能夠適應和克服高反的,祝大家都能夠去領略高原美景、平安回家!











越野大強哥


大家好,我分享一下高反的感受、我們第一次進藏走的青藏線,輕視高反了,在格爾木買了的高原安,我們自己帶著氧氣瓶,一路走走停停連看風景過了崑崙山口就不好👎受了,邊走邊吸著氧氣,傍晚時分到了安多縣,我老公就不行了住在路邊的賓館,還不錯👍賓館裡面大廳放著氧氣,到了一樓沒房間、只能二樓了,上了二樓我老公就躺下了、喘氣都困難,趕緊找個人打電話📲找大夫,開的藥就說吸氧吧,管用、大廳裡面有氧氣袋20一袋,前半夜共用了三袋、人也不見好轉,到後半夜了、我喊賓館裡的保安把我從家裡帶來的氧氣瓶搬到二樓給我老公吸氧,慢慢的開始好轉了,家裡氧氣純,吸氧還是可以的。


遊在美景中


到達一定的海拔高度後,由於氣壓低,空氣乾燥稀薄,人體會產生高原反應,這是一種自然生理反應。

當然了,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各人體質不同,因人而異。有些人備好氧氣袋,吸氧就好了。但氧氣袋對有些人無用或效果不明顯。下面我結合個人經驗,給提問者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1-讓身體在旅行過程中逐步適應海拔高度。比如去拉薩,選擇乘坐火車而不是飛機。有數據顯示,如果快速到達海拔超過3500米的地區,75%的人或輕或重會有高原反應。因此選擇乘坐慢速交通工具到達高原地區會比較好。

2-提前備好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或許能解燃眉之急。有朋友說,紅景天和西洋參含片有效果。

3-氧氣袋,前面就提到了。因為不清楚自己是否會高原反應,提前備好,未雨綢繆。別小看這小小的氧氣袋,關鍵時刻能救命。

我於2014年9月去了西藏旅行,當時沒做任何準備。從成都飛拉薩,下飛機後到酒店放好行李物品後,就出去逛拉薩市。剛開始好好的,突然就渾身不對勁,肚子和胃裡痙攣,頭痛頭暈,窒息的感覺,極度難受。在朋友的攙扶下回到酒店,前臺小姐姐給了我幾罐飲料(據說是專治高原反應的),回到房間喝了兩罐,躺下休息,過陣子就好了。在西藏一共玩了7天,就第一天有反應。

2019年10月我又去了雲南玉龍雪山。這次比較幸運,沒有高原反應。到雲南後,是玩了幾天才去玉龍雪山的,可能是適應了,也可能是有經驗了😂😂😂

另外,還給去高原地區旅行朋友一些建議。要做好防曬,紫外線特別強,容易損傷皮膚。備好厚衣服,高海拔,溼度低。氣候變化快。






快樂De零碎


你好!大家好!關於有了氧氣袋還會高反嗎?該怎麼做?這個問題非常願意在這裡與你分享與探討。

有了氧氣袋還會搞反嗎?該怎麼辦,本人的親身經歷。

記得那是15年七月份,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包括車輛!物資!行李!路書!長途旅行需要的修車工具 、備胎!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西藏。高反藥物和沿途需要的海拔表氧氣袋,那是必須一應俱全的。眾所周知,西藏屬於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海拔會從2500一直拔高到7000左右。對於一個生活在內地低海拔的人來說。需要接受並適應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過度的心理和生理障礙。我們選擇的川進青出,從山西太原出發。過西安穿秦嶺。來到了,天府之國四川-成都!這裡的海拔平均2500左右。比家鄉的海拔略高,但沒有任何反應,車輛和隨車人員也感覺到比較溫馨舒適。來自全國各地的準備穿越318川藏線的車友,都會來這裡暫時停留休整休息,為穿越318青藏線做最後準備。為了做到手裡有貨心裡不慌,又重新購置一批藥物和氧氣袋。開始踏上了心心念念嚮往已久的川藏之旅。

有了路書、海拔表以及最新的藥品及氧氣袋。從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安慰。也就能比較從容而自信的面對前方的險途!之前早就從地圖上不知攻略了多少次。所以一路上的吃住總是遵循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逐漸過度的原理。不管遇到什麼風霜雨雪。還是泥石流塌方。一個內地小白,為了應對高反而絕對會按路書要求循序漸進。在領略一路崇山峻嶺,大江河流,激流險灘的同時,不斷調整生理心理作息規律。不管是海拔低的瀘定縣城(海拔1300),還是金沙江的巴塘縣(海拔2600),還有傳說中的通脈天險(2000左右)吃住都是儘量往低海拔的地方走,海拔超過3500的地區,哪怕就是趕一趕路也要咬緊牙關往前走。一個目的那就是儘可能的禁止或控制高原反應。路書中海拔表的顯示猶如心電圖一樣在我們的旅途中被一一劃過。還好,一家人除了激動、高興、興奮,沒有發生什麼身體不適的狀況。經過10天的長途穿越。來到了嚮往已久的佛教勝地及陽光之城的拉薩。這就是傳說中西藏旅遊的川進青出的川進,從四川成都318國道進入拉薩。

拉薩的陽光拉薩的天。優美的景色淳樸的人。讓人流連忘返非常舒適。天氣好心情好海拔高度更好。這裡的海拔高度只有3500左右。雖然比家鄉的海拔高。但是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是感覺挺舒適的,甚至有時候在想氧氣袋和高反藥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這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證明在第一沒有吃藥、第二沒有吸氧的情況下也順利到達。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接下來的返程就是當頭一棒…………

連日來的流連忘返,旅途的勞頓,加上一些激動的心情,感覺自己的身體或多或少有些不適。

川進青出中的青出指的是從拉薩到青海省西寧市,走109青藏線國道。其中,要穿越高海拔的崑崙山脈,可可西里無人區,五道梁等著名高海拔的地區。平均海拔都在5000以上。長度大約有1200公里左右。確實讓人挺頭疼的。不過有了來時的經驗,再加上這十來天的高原適應期,也沒有把它太放在心上。我們沒打算一天到達西寧。因為路途太遠,海拔太高。計劃用兩天的時間。最多到達1000公里外的低海拔格爾木市海拔3500左右。

第二天從拉薩一早出發。陽光明媚心情燦爛。一路哼著小曲,聽著音樂,美滋滋地就出發了。路途遠海拔高,一路都是高海拔。想找一個低海拔地區真是挺難。最後選來選去還是選到了450公里以外的安多縣。這裡海拔相對來說比較低,高反的概率也低(海拔4800)左右,就在此時沒想到連日擔憂的高反伴隨著旅途的挺進也在逐步地顯示出來。剛開始胸悶。打開天窗。感覺效果不是太明顯了。緊接著就是稍微有一些頭疼。就這樣,咬牙堅持到了安多縣。

由於高原高海拔邊遠地區住宿和吃飯條件一般,也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再加上天色漸漸已晚,隨便找了一家相對乾淨的旅館。翻箱倒櫃地開始整理藥品氧氣袋。什麼紅景天、高原安!葡萄糖口服液!趕緊的往嘴裡塞。此時已明顯感覺頭重腳輕。感覺踩著海綿。我心裡明白,我已經高反了。之前也聽人們說過,如果是輕微的高反,儘量不要吸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夜幕的降臨,頭痛愈加強烈。感覺胸口特別的憋氣。翻來覆去輾轉反側根本睡不著。終於打開了有生以來旅遊途中的第一瓶氧氣。啊!第一口就感覺一股清新的氣流瞬間侵入了肺部和心臟。首先瞬間就不憋氣了。而且感覺喉嚨和肺部特別清爽。因為順氣,所以頭痛也緩解了一些。趁著這個舒服勁兒就趕緊安慰自己睡覺,第二天還要趕路。但大概就睡了一個鐘頭,又開始憋氣頭痛心慌。一把抓起趕緊再吸!又好點兒。就這樣,半夢半醒的又睡了一個鐘頭。凌晨5點時!又被劇烈的頭痛,胸悶憋醒!此時一瓶氧氣已吸完!剛開始想的是儘量不要吸氧,靠自己的身體適應。以免產生依賴性。但是頭痛和胸悶根本扛不住。不得不起床再拿一瓶氧氣。就這樣一晚上就在不停的吸氧半睡半醒吸氧半睡半醒之間艱難的度過。熬到了第二天早晨。兩眼發黑四肢無力。好在意識還算清醒。隨著海拔的逐漸降低,高反也就雲消霧散了。其他人倒是挺好。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看樣子人和人的身體素質,以及適應能力確實有明顯的區別。

有了氧氣袋還會高反嗎?該怎麼做本人按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如下:

第一、要做好自己的心理預判,以及身體預判。起得早不等於身體好。身體好,未必不高反。我是家裡的主力身體素質挺棒照樣高反。

第二、不管你身體好壞,藥物的提前服用也很重要。比如說紅景天高原安等!我就是因為根本不在乎疏忽大意,從出發到旅途,根本沒有服用任何藥物。

第三、能不趕路!儘量不趕路!保持充足的體力和健康狀況。平復心態戒驕戒躁。遇上美景或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大喜大悲。

第四、有了氧氣袋也會高反。在吸氧的同時趕緊向低海拔地區轉移。多喝水千萬不能洗澡。更要杜絕感冒。

在您和家人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一定要關愛自己的身體!飽覽美景固然重要。但自己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心態比美景更重要。你說不是嗎?以上就是本人親身經歷的高反事件。希望能給您在以後的旅途中增加一些借鑑。











我的生活源動力


高反是一種人進入高海拔環境後的自然方應,引起高反的客觀原因在於高海拔氧氣稀薄,氣壓降低,人體能獲得的氧氣會隨著海拔上升而減少,主觀原因是有的人身體耗氧量大,海拔提升過快又消耗太多的氧氣。因此,可以看出,高反與氧氣的多少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你是初次進入高原地區,帶上氧氣袋是必須的,氧氣袋能緩解高反帶來的難受程度,但只有氧氣袋是不夠的。建議你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進行。

1、在高原上,切勿負重太多,勿疾走急跳,看到美景時更不要太興奮,劇烈的運動很容易引發高反。

2、剛上高原,三天之內不要洗頭、洗澡,以防感冒引發高反。

3、高原溫差大,必須隨身攜帶一件較厚的外套,方便隨時添衣,以免因受寒感冒引發高反。

4、在高原上,多吃高蛋白、高糖分的食物,如雞蛋等,自己出發前可以多備一些這種食物,高糖分、高蛋白的食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自身克服缺氧的情況。

5、在高原上出現輕微的頭疼、頭脹、頭昏等情況均屬於正常高反,但若有過度的頭疼、頭暈、嘔吐、拉肚子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告知領隊,出現高反後也不要太緊張,尤其是女士不要在心理上有太大壓力,不然高反會讓你更加難受。

6、在高反地區,請不要飲酒抽菸,因為抽菸喝酒會增加本身氧氣的消耗,進而引發高反。

7、在入睡前,可以服務高濃度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除外)和感冒藥,可以有效預防高反。

8、在高原上若出現比較嚴重的高反,可及時服用高原康,有一定的特效。出發前可以自行在網上購買,

總而言之,高反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我有很多朋友,初次上西藏,就沒有出現高原反應,我們還笑著總結說就是因為平時身體較弱的,高反反而沒有那麼明顯,平時身體強壯的,反而高原反應較大,因此,如果你有計劃去高原地區,最好能先暫停一個月的運動或減少運動量,這樣到了高原,你的高反就會減弱很多。最後,祝你能儘快克服高反,有個美麗的行程。

關於作者:“出發夢想”頭條號隸屬“逗町一廈”自媒體品牌,服務於全國3-12歲的親子家庭,針對這一年齡段孩子健康成長的核心元素“陪伴”,提出【珍貴童年,我在身邊】的分享口號,為家庭分享高性價比的旅遊景點、兒童樂園、親子劇、親子酒店、自助餐廳、生鮮優選、幼兒教育等各種豐富的親子內容。

出發夢想


高反即高原反應,是指人們在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時,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高原反應的發病率與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時間以及體質等有關。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出現高原反應。本病的發生老年人低於青年人,女性低於男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與男性的體重指數呈正相關,與女性的體重指數無關。

初期表現:頭痛、眼花、疲憊、氣短、沒有胃口、噁心、睡眠不安並通常感覺不舒服,夜間由於呼吸功能減弱而使症狀更趨加劇。

症狀加劇:嚴重的頭痛、嘔吐、急遽虛弱和疲憊、氣短、失調、難以正常活動。

危急情況:不能行走、智力下降、肺部積液,以及肺水腫、腦水腫等症狀,這種情況有時是致命的。

首先,氧氣袋對高反有作用,但不能防止有高反出現,應採取措施如下:

1.保持樂觀的心態。心態很重要,認識到高山反應是正常的現象,並相信身體的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主動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去積極地適應。

2.在有可能的時候應避免乘坐飛機或汽車直接抵達較高的高度,最好是慢慢地,逐漸進入高原。

3.初到高海拔,前三天,儘量少劇烈活動,不能洗澡,更不大量飲酒,給身體一個慢慢適應高原的過程。

4.大量的飲水(至少3~4升)能沖淡血液的濃度,減輕身體脫水的程度,並帶走身體中的毒素,加快身體的適應。吃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70%以上的卡路里來自於碳水化合物)。

如果表現出初期的高山反應,在症狀減輕前切記不要再上山。症狀惡化,務必及時無條件下撤!

抗高反藥物:紅 景 天、高原安、高原康、葡 萄 糖、肌 苷 口 服 液、攜 氧 片、諾 迪 康、西洋參含片、氧 氣 罐或氧氣袋等

吸氧是目前已知的得到科學認證的唯一有效緩作用,有時候即使服用了預防藥,但高反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高原反應後還是要多躺床休息,減少運動,飲食方面要清淡為主,如果嚴重,可以採取吸氧方式,吸氧的效果比較明顯。

還是那句話,保持良好心態,多喝水,多休息,等適應後,就沒什麼了!

關注疫情,請謹慎旅遊,祝旅途健康快樂!!!西藏美景著你喲!!!







開心就好1000


高原反應(high altitude reaction),亦稱高原病、高山病,嚴格說是高原病的一種分型。是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常見的症狀有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

對於高原反應一般人都會在出發前3天開始吃紅景天以便減輕狀況,也有人會揹著氧氣袋隨時準備吸氧。但你是否瞭解高原反應是怎麼回事?董草原先生親身到高原並在本文中嘗試從中醫角度解讀高原反應,另闢蹊徑,諸位如果準備去青藏高原旅遊,不妨瞭解一下。

高原反應真面目

高原反應的考察研究結果

董草原

高原,在外來人或本地人中的部分人很容易出現心跳快,頭暈,嘔吐,疲勞,骨肉痛,甚至暈倒休克現象,特別是高原作業人員最易發生。這種現象是生理性的病變症狀,不是物質性病變。因為不是物質性病變,所以現代科學醫藥,找不到疾病的科學依據,而把這一高原性病定格為高原反應。其實是高原性質的外感病。

現代科學醫藥認為高原反應的原因是高原的空氣稀薄,氧氣不足。人生存最嚴格需要的物質,一是空氣,二是鹽。空氣不足就病,欠缺到極點就死,無道理可說。鹽一缺就必死,但是時間較長一點才死。如果高原的空氣不能滿足人生存的需要,誰到來都必死。高原上就必然無人生存。青藏高原曾經興盛一時,而且能與中原抗爭。青藏高原的戰爭十分激烈。古人能在青藏高原上作戰爭的激烈運動,說明空氣稀薄,不是高原這種反應病的主要決定因素,也說明高原的空氣雖然稀薄,但是能滿足人的生存需要。



來往未來的列車


你好,我是 ,很高興參與回答你這個問題:有了氧氣袋還會高反嗎?該怎麼做?

我的回答是:如果出現高反及時吸氧,會有很大程度的緩解高反。高反不可怕,但也不能輕視。

我經常到西藏川西高原旅行,對高反有一些瞭解,以下是我對高反的分析:

高原反應,是人體在高海拔地區因氧氣含量稀薄,缺氧導致的不良反應,通常情況是,頭暈腦脹,呼吸急促,渾身無力,嚴重者會誘發肺氣腫,危及生命。

不是所有內地人到高原上都會出現高原反應,很多身體健康,經常運動的人反而更容易高反,我想應該跟人體的肺活量有一定關係。所以內地人去高原旅行,事先準備一些抗高反的藥物和氧氣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的是,吸氧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高反嚴重必須儘快就醫,否則後果很嚴重。我曾經遇到過同行的朋友開始有點受涼導致高反,沒有放在心上,耽誤了時間,最後去醫院檢查已經出行現肺氣腫,幸好及時去了醫院治療,回來養了幾個月才復原。

高反不可怕,但也不能輕視。

首先要預防,可以提前服用紅景天等抗高反藥物。上高原盡後量不要劇烈運動,不要跑,跳,爬山走路動作也儘量輕緩。初上高原儘量不要洗澡,高原上晝夜溫差大,注意防寒保暖,洗澡容易受涼。

其次是去高原旅行最好先預留幾天適應時間,要逐步提升海拔高度,比如第一天住海拔兩千米左右,第二天住兩千五百米,第三天住三千米,這樣更容易適應。因為晚上睡覺時,空氣流通差,更容易缺氧。所以住宿地的選擇對預防高反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出行輕微的頭髮悶,不要過於擔心是高反,我經常去高原也會有發悶的情況,如果已經頭疼欲裂,胸口發悶,渾身無力,那就及時吸氧,可很快緩解,有人說不要輕易吸氧,擔心有了依賴,其實不然,吸氧緩解後,身體逐漸適應,也不是就離不開吸氧去。最重要的是如果吸氧也沒有效果,必須儘快就醫,不能耽誤。

氧氣袋,氧氣瓶,便攜式氧氣罐都可以,氧氣和大的氧氣罐可以到縣城的醫院裡充灌,有些藥店也有賣的袋裝氧氣,有的也可以充裝。還可以攜帶家用製氧機,可以在酒店或者汽車裡插上電源即可使用。

以上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我是 ,喜歡旅行的朋友加個關注,分享我的旅行經歷。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