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從小,但凡有客人來家裡,母親都會張羅著給客人泡茶,先將茶葉放到杯子裡,再用暖壺中的熱水沖泡,等客人喝上熱乎乎的茶,母親才會坐下來和客人聊天,這儼然成了我們家的一種儀式。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記得有一次,我大概七八歲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家,有一個親戚來串門,坐了一會就走了,具體聊了什麼我早已忘記,我只記得母親回來就問我,那你給人家泡杯茶了嗎?從那時起,我開始意識到,客從遠處來,家裡即使沒有什麼貴重吃食可以招待,但一杯茶是必須有的。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年節的時候更是不必多說了,除了茶之外,還會配上我們自己家做的麻花和饊子。當有客人來的時候,端上來,喝著茶,吃著麻花,聊著天。而我,大約那時候還會坐在媽媽身後,聽著我聽不太懂的話題,好懷念那時的茶,那時的麻花。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我的老家在山西臨汾,我在北京剛認識我家先生的時候,我還沒有去過他的甘肅老家,偶然一次聊天,聽他說起他們那邊早飯就是喝茶,然後配上自己做的饃饃。我聽後,非常驚訝,難道不能再配上點小菜,或者簡單來個湯配著吃嗎?那樣怎麼吃的下去呀!我們老家早餐一般都是湯、小菜和饅頭的經典搭配。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第一次去他老家張掖,恰逢過年,他們也是習慣泡茶,不過和我們老家不同的是,他們在火上煮茶,而且在茶裡要放上糖,這樣吃茶才好吃。而我也見到了我先生所說的饃饃,並不是我想像當中的白麵饅頭,我很慶幸,要不然,乾硬的饅頭配茶,我想我可能會想討要一點鹹菜了。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我最喜歡吃一種叫窩酥餅的,一聽名字就知道很酥,咬上一口渣子都要掉下來,甜而不膩,再配上茶的清香,吃在嘴裡有一種幸福的味道。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當然還有油果子,烤黃饃、玫瑰酥餅、千層餅等等點心。每年過年的時候家裡都會做好多來吃,雖然現在我還是分不清他們的好多叫法,不過配茶來吃都別有一番韻味。我和很多人一樣,不懂得區分茶,泡茶,品茶之法,茶之道,茶之禪味可能也品不出。但對我來說,茶,就意味著待客之道,就意味著放鬆舒適的閒聊時光。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我忽然想到了古時候喜茶之人,怕就是這樣,一杯茶,再配一盤點心,亦或看著花開花落,亦或埋頭看書,亦或者就這樣慢慢的吃著,看著茶葉一點一點變大,再散發出茶香,然後品嚐,回味。我想,這就是茶的魅力,可以使我們在紛繁世界中,享受或濃或淡的綠色給予的幸福與寧靜,哪怕只是很短暫的一瞬。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唐白居易

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曾經聽說過雲南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第一道茶叫“苦茶”,寓清苦之意;第二道茶叫“甜茶”,意義人生只有吃得苦,才能苦去甜來;第三道茶稱“回味茶”,寓意常常回味,謹記先苦後甜的道理。


客從遠方來,捧一杯熱茶,這是媽媽教我的第一個待客之道

許多人說,走過彩雲之南,才對生命的意義有所領悟,不知其中是否有三道茶的功力。聽說品味三道茶最好的地方,是在洱海泛舟的時候,蒼山、洱海、三塔,都是勝過傳說的景緻,遠望蒼山秀色,近觀笑意盈盈,浪濤之上搖盪著的,似有笑傲江湖的感覺。願我有一天,也可以去洱海泛舟,品著三道茶,那樣就圓滿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