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攝影:“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如何拍攝?

無敵馬克兔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句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原詩: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 要拍攝出這樣的意境,先要弄清前兩句詩所要描述的場景:雨過天晴的山谷裡空氣乾淨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氣涼爽;明亮的月光透過鬆林的間隙照在地上,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過。後兩句詩對我們攝影作用不大。
  2. 選景要求:(1)必須在山谷松林中;(2)天氣晴朗,空氣乾淨,應該選在傍晚或晚上(不能是白天); (3)天上必須得有月亮,而且月亮高度不能太高,因為我們不只是在拍月亮;(4)一條有流水的小溪,溪水清澈,溪水下有大量山石,山石最好大一些。
  3. 器材:除相機外,鏡頭要有廣角,補光燈、三角架、快門線或遙控器。

4.拍攝:穩定三角架,用廣角,月亮、松林、溪水同框,低感光、慢門、小光圈、反光板預升一個都不能少。需要注意的是補光不要太強,和月光不要反差過大。如果補光和月光反差掌握不好,也可以分開拍攝:先拍一張松林小溪,穩住相機不動,再用慢門拍一張月亮,後期電腦合成。


愛鑽牛角尖兒


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於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

“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彷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彷彿覺得自己也被洗淨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之秀句。

簡單來說: 動靜結合,光色輝映,營造出一個雅緻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


忠青


很高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以下為我個人觀點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分析詩句產生的畫面

  • 明月照進松林,清泉叮叮噹噹的劃過石頭流過
  • 這是一個唯美安靜的一個場景

分析畫面

“明月”也就是晚上有月亮的時候了,我們要找到一個晚上月光強烈的時候在松林裡拍攝

  • 首先我們需要一些光源來作為補光,要不然拍出來的照片會有噪點
  • 我們要逆著月光拍攝,圖片上半部分是月亮,而下半部分是映著月光的松林,最好產生出那種“丁達爾效應”的朦朧感
  •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夜間拍攝的時候色溫偏冷,整體色調為藍色。這樣更給人以思考神秘

“清泉” “石上” “流”

給出的意境則是清冷的泉水乾脆的拍打在石頭上流過

  • 首先我們要找一處有河有水的地方,堆一塊石頭做道具體現詩句場景
  • 我認為以詩句的意境水應該清脆的擊打石頭,所以我認為快門速度應該加快,產生出小水花四濺的感覺(個人理解)
  • 構圖的準確和顏色的搭配。顏色的話一般就是大自然的顏色了

感謝觀看


小寧xn啊




堅持量變至質變


月亮下的泉水


用戶77380578527


暗調,突出流水的水面反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