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栽種時,缺鐵有哪些表現?如何補充鐵元素?

霧都山客


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都需要肥料的補給,如果鐵元素缺乏時主要症狀是植株老葉保持綠色,但嫩葉變黃,葉脈仍綠,鐵元素極度缺乏時,會造成葉片白化,這時需要對作物進行鐵肥的補充。那麼鐵肥是什麼肥?鐵肥怎麼用?下面就介紹鐵肥的施用方法,供大家參考。

  鐵肥是什麼肥

  鐵肥是具有鐵標明量以提供植物養分為主要功效的肥料。鐵肥可分為無機鐵肥、有機鐵肥和螯合鐵肥三類,是植物必需微量營養元素之一,鐵肥對矯治果樹失綠症有一定作用。硫酸亞鐵主要用於葉面噴施,也可用作基肥。有機鐵肥和螯合鐵肥用於噴施,效果更好,但成本高。

  鐵肥怎麼施用

  根外施鐵肥以有機鐵肥為主,其用量小,效果好。螯合鐵肥、檸檬酸鐵類有機鐵肥價格極為昂貴,約12元/千克以上,土壤施用成本非常高,其主要用於根外施肥,即葉面噴施或莖稈鑽孔施用。果樹類可採用葉片噴施,吊針輸液,及樹幹釘鐵釘或鑽孔置藥法。

  噴施時間一般選在晴朗無風的下午4點以後,噴施後遇雨應在天晴後再補噴1次。無機鐵肥隨噴隨配,肥液不宜久置,以防止氧化失效。

  噴施濃度一般為5~30克/千克,可與酸性農藥混合噴施。單噴鐵肥時,可在肥液中加入尿素或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洗衣粉),以促進肥液在葉面的附著及鐵素的吸收。由於葉面噴施肥料持效期短,因此,果樹或長生育期作物缺鐵矯正時,一般每半月左右噴施1次,連噴2~3次,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新鮮水果最好吃


在實際生產中,農作物發生缺鐵或其元素的症狀,均為養分失調,所造成的影響。

主要原因還是過於施用化學肥料,或過於偏施某種化學肥料,田間補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或有機肥料施用量少,土壤本身所含元素失衡,或某種元素含量過高。也就會導致處於生長中的農作物出苗營養失調而表現出缺素症狀。下面我們就問題而言來談一談水稻,玉米兩大農作物,苗期生長中缺的症狀識別,發病原因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水稻缺鐵有哪些症狀表現?

根據圖片對比我們不難看出,正常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葉鞘通體一色,無病斑。且上部葉片寬,長,挺立,收斂。表現出良好的受光態勢。

對照組,缺鐵稻株,我們看株高相對較矮,整株呈病態,葉片,葉鞘顏色有明顯變化。上部葉片鬆散失綠髮黃,下部葉片基本上保持綠色,葉脈間斷失綠,出現棕褐色小斑點,嚴重時斑點連成條狀,擴大成斑塊,呈條紋花葉,症狀越進心葉越明顯,嚴重時心葉不出,植株生長不良,矮縮,生育延遲,以至於生長後期不能抽穗。

發病原因及發生規律:水稻缺鐵與植株體內吸收養分不均衡所致(如,錳,銅,鉬),及土壤含磷過多,PH值偏高,石灰多,冷涼或重碳酸鹽含量高等多種因素均會導致缺鐵。

水稻在酸性土壤中,對鐵的吸收有效性高,不易發生缺鐵現象,而在鹼性石灰質土壤環境中,植株吸收鐵的有效性很低,這是因為鐵元素存在兩種化合價,即高鐵(Fe3+)和亞鐵(Fe2+,有效鐵),在植物體內高鐵佔優勢,並且很容易被還原為亞鐵,但是,植物從土壤中不能吸收高鐵,當土壤的PH值高時高鐵多,植物不能吸收,因此,在鹼性石灰質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常常會出現缺鐵。

如何補充鐵元素?

首先我們在缺鐵的田塊,可用硫酸亞鐵做基肥施用,用量每畝1.5千克,建議與生理酸性肥料或有機肥料混合施用。若田間出現症狀時可施用0.5%氨基酸鐵,連續噴2~3次,具體施用方法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或葉面噴施壯秧寶600~800倍液,2~3天后秧苗轉綠,重病田,每隔3~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4次,也可在播種前施入土壤,有兼防立枯病的作用。

玉米缺鐵有哪些症狀表現?



玉米對鐵的需求量很少,一般不會出現缺鐵現象,只有鹼性土壤易造成玉米缺鐵,比較典型的是上部葉片黃化,中部葉片葉脈失綠,呈清晰的條紋狀,但葉脈保持淡綠色,下部葉片一般正常,這些症狀與玉米缺時很相似。

發病原因及條件:玉米缺鐵主要是鹼性,石灰性土壤通氣性良好的條件下易缺鐵,土壤中磷,鋅,銅含量過高,施用硝態氮肥會加重土壤中鐵的缺乏。

如何補充鐵元素?

增施農家肥,該善土壤結構,增加可溶性鐵含量是最根本的有效防治措施,玉米苗期出現缺鐵症狀時,可採取噴施鐵肥的方法補救,通常硫酸亞鐵或硫酸亞鐵銨的噴施濃度為0.1%~0.5%螯合鐵0.1%~0.2%。螯合鐵比有機鐵的肥效好,若與尿素一起施用效果更好。一般需噴2~3次,每次間隔5~6天。

以上淺析,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鐵,是農作物所需要的一種微量營養元素,雖然需要的量很小,但它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其他營養元素不能替代的。栽種的農作物一旦缺了鐵,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髮育,就會表現出症狀。

不同的農作物對鐵的敏感性不一樣。缺鐵表現出的主要症狀是葉片失綠黃化。缺鐵症主要通過施用鐵肥來補鐵、來防治。



下面圍繞題主的問題就鐵在農作物生長髮育中的作用及主要農作物的敏感性、缺鐵的症狀及主要農作物的表現、補充鐵元素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作以簡要介紹。

一、鐵在農作物生長髮育中的作用及主要農作物的敏感性

1、鐵元素的作用

農作物在生長髮育中是需要營養物質的,除了需要量比較大的碳氫氧、氮磷鉀等大量營養元素外,還需要鈣鎂硫中量營養元素及鐵錳鋅、銅鉬硼等微量營養元素。在農作物的生長髮育中,這些營養元素雖然需要的量有多有少,但每一種營養元素所起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不能互相替代的。



鐵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一種微量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參與代謝過程,尤其在維持光合作用、促進葉綠素等光合產物的合成上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從而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另外,鐵元素對氮磷鉀等其他養分的吸收和利用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試驗表明,在缺鐵的土壤中通過施用鐵肥來補充鐵元素對於敏感的作物具有明顯的增產提質功效。

2、對鐵敏感的主要作物

當然,不同的農作物對鐵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有些農作物一旦缺了鐵就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生長髮育、表現出明顯的症狀,而有些農作物對於缺鐵造成的影響不明顯、表現出的症狀也不明顯。

據測定,容易缺鐵、對鐵比較敏感的作物主要包括大多數的雙子葉作物,如花生及豆科作物、桃梨蘋果柑橘葡萄等多數果樹、西紅柿甘藍草莓花椰菜等果蔬。不易缺鐵、對鐵不敏感的主要作物有小麥、稻穀等禾穀類作物等。



二、缺鐵的症狀及主要農作物的具體表現

1、缺鐵的普遍症狀

缺鐵會引起缺鐵性黃葉病,也稱失綠症。種植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敏感性農作物比較易發和常見。據測定,土壤中溶態鐵的含量低於5毫克每公斤時易發生缺鐵症。

缺鐵症的主要症狀是葉片失綠黃化,主要表現在作物的幼葉上,使葉片失去綠色而黃白化,尤其是頂端幼葉、心葉常常白色化。在發病的初期葉脈間先褪色而葉脈往往還是綠色的,葉脈的顏色要比葉肉的顏色深。嚴重缺鐵時整個葉片褪去綠色變黃甚至成為白色。單子葉的作物往往形成黃綠相間的條紋狀花葉,雙子葉作物會出現網紋狀花葉。果樹中比較典型的,如桃樹白葉病、梨樹的頂枯症等就是缺鐵症。

2、幾種主要農作物缺鐵的具體表現



玉米缺鐵.植株的上部幼葉葉脈綠色而脈間褪綠,出現比較規則的條紋狀。中下部的葉片為黃綠色條紋,有些老葉呈淺棕色。缺鐵嚴重的,心葉褪綠比較均勻呈白綠色。

大豆缺鐵.植株頂部的葉片褪綠變黃、而葉脈綠色,嚴重時整個葉片變白,而且葉邊出現壞死的褪色斑點。

西紅柿缺鐵.梢部葉片褪綠為黃白色而葉脈為綠色,葉莖部會有斑點呈灰黃色,葉片上的斑點會枯死。缺鐵影響花果發育,果色變淡,果實變小、畸形甚至脫落。

土豆缺鐵.頂端幼葉先失綠並逐步擴展。嚴重時梢部葉片黃白並向上捲曲而時邊出現褐色壞死,植株下部的葉片仍為綠色。

桃樹缺鐵.典型的桃樹白葉病。整葉逐漸變白、易脫落,幼果易脫落,果實發育慢、顏色變淡。

梨樹缺鐵.典型的梨樹頂枯病。新生葉片變小失綠成黃白色,葉邊焦枯。缺鐵嚴重時新梢發生枯死。

蘋果樹缺鐵.新發的梢葉變成黃白而葉脈為綠,嚴重時葉邊漸枯,梢部也會枯死。



三、補充鐵元素的方式和方法

缺鐵引起農作物發生生理性病害,就要通過補鐵來預防和防治。補鐵的方法就是採取施用鐵肥來進行。目前常用的、補鐵效果比較好的鐵肥主要是硫酸亞鐵和黃腐酸鐵。施用的方式主要有根部基施、葉面噴施和樹幹注射等。

鐵元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在植體中移動性比較差,這就要求硫酸亞鐵鐵肥作為基肥施用時要與有機肥配合施用,一般每畝施用2.5公斤左右。葉面噴施時,濃度一般為0.2%-1%的溶液,要多噴幾次。對於樹幹注射時,一般用0.75%的溶液進行吊袋注輸。

關於黃腐酸鐵,主要是以黃腐酸、尿素和硫酸亞鐵為原料製成的,易溶於水,為黃棕色,含鐵濃度為0.2%-0.4%。作為葉面噴肥施用,一般配製濃度為0.1%-0.3%。



總之,鐵是農作物生長髮育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養分,缺鐵的症狀比較明顯,一般首先表現在植株頂部的幼葉上,先是葉肉失綠黃化或白化、葉脈保持綠色,後逐步加重使全葉失綠。不同的農作物對鐵的敏感程度不同,缺鐵的表現也會有差異。預防、糾治缺鐵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施用鐵肥來實現,施用時一定要按照相應肥料的使用說明去操作以確保肥效。

以上介紹,僅供參考!謝謝閱讀,敬請關注和評論!


圖說農村事


農作物在生長中,需用多種元素增加營養,才能達到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目的。這其中除氮、磷、鉀“三要素”外,其他微量元素也不可缺失,如鐵元素等。

鐵元素在農作物中的作用

鐵元素雖然在農作物生長中需用量不多,但它的作用卻較多:①細胞色素在呼吸時,需要鐵元素的參與;②農作物在葉綠素合成時,需要鐵元素的參與,它是葉綠素合成時需用的活化劑;③鐵元素對於農作物體內養分起著還原作用和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十分重要。所以,農作物生長中,葉片生長與鐵元素有直接關係。

農作物生長中,缺失鐵元素的症狀

缺失鐵元素最明顯的就是果樹,它會導致果樹造成黃葉病。農作物在生長中,缺鐵時首先出現在幼葉上:由於鐵元素在農作物體內流動性小,老葉子中的鐵元素不能向新生組織中轉移,即不能再度利用,所以缺鐵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鐵元素被前期的老葉片吸收,致使下部老葉片保持綠色,後期缺失鐵元素後,生長的葉片失綠。

缺失鐵元素的葉片,在初期只是葉肉部分發黃,葉脈仍能保持綠色;之後在葉片變白後,葉脈也逐漸變黃;當植株缺鐵嚴重時,葉片上會出現褐色斑點和乾枯斑點,並導致葉片乾枯、脫落。

農作物缺鐵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1】農作物缺鐵的原因①土壤鹼性大,或者磷肥施用過量,都會抑制鐵元素的活動;②土壤中的銅、錳元素含量大,造成鐵元素減少;③土壤乾燥,或者溼度過大,並且溫度過低,造成根系不發達,影響根的生長活力,影響吸收鐵元素,造成缺鐵營養。

【2】解決辦法①在缺鐵的地塊,不施用鹼性肥料,防止土壤呈鹼性,從而影響鐵元素的活動;②加強田間管理,保證土壤既不幹燥,又不過溼。使土壤舒松、溼潤,給根系發育、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根系正常吸收鐵元素營養;③農作物生長中,缺鐵明顯從而全葉黃化,應及時用0.1%~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葉面。

總之,農作物在生長中,缺失哪種營養元素,都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其中缺鐵元素將會影響葉片的正常生長,影響光合作用的吸收利用。所以缺鐵時應及時補充。


泰山農家人


農作物栽種時,缺鐵有哪些表現?如何補充鐵元素?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我們在農作物的栽種及日常管理中,植物(農作物)因為缺少各種養分而均有著不同的外在表現。其中植物(農作物)缺鐵會對作物的生長有著一定的影響。其一般有下述表現。

一:對作物(植物)莖葉的影響。

這是最明顯最直接也是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其缺鐵對植株主要體現於莖葉上的影響。缺鐵植株一般為葉片上莖枝凸露;葉片泛黃;嚴重時泛白色;呈中間向邊際彌散狀。此表現對幼株或新葉最為明顯。


對於不同的作物其莖葉上的表現不盡相同。

植物(農植物)缺鐵外在的表現因其品種或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水稻缺鐵的外在表現:其下部葉片間隙性增有小褐雀斑(圓形,或橢圓形,邊際呈模糊狀)。並隨著病程的加長,色斑向邊緣彌散。

二:對植物(作物)根系的影響。

植物缺鐵對其根系有著一定的影響。由於缺鐵會導至植物(作物)的葉片受養不良。易黃化或更甚者白化。此類狀況會直接導至植株葉片接受光合作用的面積減小。使其吸收磷鉀鈣等料肥的功能減弱。從而導至其鬚根生長或發育不良,形成閉環的衰性衰化。

三:對植株整株的影響。

無疑,這看似單的的缺鐵會導至植株的整體吸收養料功能侷限性衰化。其實其整株的生長髮育受其影響,會導至生長髮育不良。如:植株矮化;細株;杆莖過細;葉片稀而色淡;結花掛果受限或小穗少舌穗。農業上常稱其為“僵株”或“牢株”(意思是僵化,不生長)。


四:給植株補鐵的措施。

可選用硫酸亞鐵將其溶解於水中(料肥水和清水均可),進行施澆茂灌溉。亦可用其溶液對作物的莖、葉、杆等進行施噴。這樣可以通過葉面的透氣孔讓植物級收鐵元素。但施用時應注意量比的配匹。通常25克的硫酸亞鐵可以混和入10千克的清水或肥水。


總結:農作物缺鐵不僅對其莖、杆、葉等有著一定的影響,且對真根系及整株也有著不小的影響。日常管理中,應勤於觀察。發現症狀。及時補充,應該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村民小江


農作物栽種時,缺鐵有哪些表現?如何補充鐵元素?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除了需要補充氮磷鉀三大營養元素,還要補充其它微量元素,鐵元素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它是農作物生長必需的元素,缺鐵會引起農作物葉片枯黃,早衰,嚴重時可能會造成產量下降和品質降低,對農業種植戶來說不可不防。

缺鐵元素的原因有哪些?

土壤酸鹼度是土壤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用pH值來表示,土壤pH值過高會引起土壤不同程度的缺鐵,具體表現為鐵水分解沉澱和轉化為高鐵,降低了土壤對鐵元素的吸收,這種現象一般在石灰土壤發生。

土壤碳酸鹽過量,可能會提高土壤pH值,還會影響鐵元素在農作物體內運輸,使得鐵元素活性降低,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鹼性土地,主要為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過低,就是我們說的土壤貧瘠也是缺鐵的一種表現。

同時土地中磷,錳或鋅元素含量過高也會引起農作物普遍缺鐵,不合理施肥,尤其是偏施磷肥的種植戶需要特別注意。沙質土壤中,很多地區都缺鐵,這是因為這種土壤對鐵元素的利用率低,作物吸收不足,自然就表現在作物上了。

缺鐵元素如何補充呢?一般性農作物缺鐵可以補施葉面肥,常用的有硫酸亞鐵,硫酸亞鐵銨以及人工合成的補鐵肥料。缺鐵比較嚴重的土地,必須施用補鐵專用的鐵肥。當然為了提高土壤吸收鐵元素,可以將鐵肥和有機肥混施,補鐵效果顯著。

缺鐵現象不易辨別,但是有一些作物對鐵元素很敏感,它們是玉米,豆科植物,甜菜,棉花等,缺鐵開始時葉子中上位失綠,接著葉脈失綠,最後葉片逐漸變白,葉脈變黃,葉片上出現黑色斑點,整片葉子枯萎。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


小李說農事


農作物缺鐵在我國北方較為常見,尤其是在石灰性泥土或pH值比較高的泥土上,特別是鹽土。因為鐵是葉綠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鐵會使鐵在植株體內不易再利用,所以會對農作物造成一定的傷害,在發現農作物出現缺素症或者缺鐵的症狀是要及時的進行診治,那麼農作物缺鐵時會有哪些表現?如何進行補充呢?

缺鐵表現

缺鐵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頂端或幼嫩部位失綠。失綠初期葉脈仍維持綠色,隨著缺鐵的加重,葉片由淺綠色變為灰綠,在某些情況下,葉片湧現棕色雀斑。嚴重缺鐵時,全部葉片枯黃、發白或脫落,甚至湧現整株葉片全體脫落的景象,嫩枝條易於死亡,植株頂端枯敗。

禾本科和其它農作物,在通常田間條件下很少見到缺鐵景象。固然有時也有湧現,但大多數是因為其它元素的影響而引起的。如泥土中有高量磷的存在。這些作物缺鐵初期,新葉很容易湧現失綠,葉脈維持綠色,嚴重缺鐵時全部新葉失綠。受缺鐵影響的葉片通常湧現凋萎、乾涸。

雙子葉植物中的大豆受缺鐵的影響比較顯然,因為鐵是豆血紅素和固氮酶的成份,因此缺鐵使根瘤菌的固氮量顯然減少,植株生長矮小。缺鐵初期階段,上部葉片變為黃色,並有輕度的捲曲,葉脈綠色。這種黃化景象進一步發展到新葉變為淡黃白色。極度缺少時,在葉片邊緣鄰近湧現許多壞死組織的褐色雀斑。

在我國南方酸性漬水稻田,湧現水稻亞鐵的毒害,症狀是在水稻的下部葉片脈間湧現小褐雀斑,雀斑從尖端向基部蔓延,葉色暗綠,有點似缺鉀症。嚴重毒害時,葉色呈紫褐色或褐黃色。根發黑或糜爛。

缺鐵原因

  1. 土壤因素蔬菜作物缺鐵大多發生在鹼性尤其是石灰性土壤上,土壤中鐵的有效性隨著土壤pH的上升而降低,當土壤的pH>6.5時土壤有效鐵就會大量沉澱導致缺鐵;石灰性土壤在含水量較高時,遊離碳酸鈣迅速溶解,產生較多的重碳酸根離子,使鐵的活性變小,引起缺鐵或加重缺鐵。

  2. 候條件降雨量是影響蔬菜缺鐵失綠症發生的最主要的氣候因子,多雨促發缺鐵,雨水過多導致土壤過溼, 使石灰性土壤中的遊離碳酸鈣溶解產生大量的重碳酸根離子,同時由於通氣不良,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時逸出至大氣中,也引起重碳酸根離子的積累,濃度的提高使鐵的有效性降低,引起缺鐵。

農作物缺鐵的防治

  1. 施用鐵肥,目前主要有硫酸亞鐵和硫酸亞鐵銨及尿素鐵肥等。蔬菜上主要採用葉面噴施,濃度為0.2%~ 0.5%(尿素鐵濃度為0.5%~ 1.0%),其中尿素鐵肥效果優於硫酸亞鐵等,但目前還沒有一種理想矯治缺鐵症的鐵肥品種。

  2. 改良土壤,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的供鐵能力在鹼性土壤上施用硫磺粉等酸性物質,降低土壤的pH,增加土壤鐵的有效性;也可以用富含鐵的紅(黃)壤作為客土來改善土壤的供鐵狀況。

農作物的缺素症是在農業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如果發生了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在缺素症出現的初期要及時的進行觀察診斷,不僅僅會出現缺鐵的症狀,也會出現缺鐵缺磷等其他微量元素的現象。所以說在農業種植過程中要仔細細心的提前進行觀察和預警。

農小二SN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農作物缺鐵,表現形式有很多種。職務不同,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

土壤易溶態鐵含量低於5.0毫克/千克時為缺乏。老葉片中 的鐵不能向新葉轉移,作物缺鐵表現在幼葉上。缺鐵葉片失綠黃 白化,心葉常白化,稱失綠症。初期脈間褪色而葉脈仍綠,葉脈顏色深於葉肉,嚴重時葉片變黃,甚至變白。雙子葉植物形成網 紋花葉,單子葉植物形成黃綠相間條紋花葉。梨樹“頂枯”、桃 樹“白葉病”是缺鐵的典型症狀。

葡萄缺鐵:初期新葉失綠,僅葉面保持綠色,嚴重時葉緣和葉尖發生不規則的褐色壞死斑,枝條停長,卷鬚較大,葉片看似灼燒狀;坐果率低,有時花蕾全部脫落,果粒小。

柑橘缺鐵:葉脈為綠色網紋狀,脈間黃綠,枝條細弱。嚴重時,幼葉及老葉均變成白色,中間葉脈常綠,且葉片易脫落。

獼猴桃缺鐵:葉肉變黃,葉脈保持綠色,致使葉面呈現出綠色網紋狀黃化。缺鐵嚴重時,新梢頂端枯死;果實上表現為果實變黃,果實淡而無味。

百香果缺鐵:新葉出現黃化,葉片小而薄,果實變小,品質低劣。

草莓缺鐵:初期新葉葉脈間失綠,中度缺鐵時會有短暫的綠色復原現象,缺鐵嚴重時,新長出的小葉和新成熟的小葉都會變白或黃化,葉片邊緣壞死,葉片邊緣的葉脈間變褐壞死。

西瓜缺鐵:初期或缺鐵不嚴重時,頂端新葉葉肉失綠,呈淡綠色或淡黃色,葉脈仍保持綠色。隨著時間的延長或嚴重缺鐵,葉脈綠色變淡或消失,整個葉片呈黃色或黃白色。

番茄缺鐵:其植株頂芽及新葉常出現黃白化,且沿葉脈殘留綠色,葉片變薄,葉片基部還出現黃色斑點,一般沒有壞死和變褐現象。

玉米缺鐵:脈間失綠先發生於新葉,上部葉片葉脈間出現淺綠色至白色或全葉變色,中、下部葉片為黃綠色條紋,老葉綠色。嚴重時整個新葉失綠髮白,失綠部分色澤均一,一般不出現壞死斑點。

水稻缺鐵:上部葉片葉脈間失綠,呈條紋花葉,症狀越靠近新葉黃化越嚴重。植株生長不良矮小,生育推遲甚至不抽穗,且老葉常保持綠色。

鐵肥的種類與使用

作物在缺鐵後,利用農藝和生物技術手段解決植物缺鐵的效果尚不十分明顯,施用鐵肥仍是糾正植物缺鐵常用的有效方法






沙溪記


農作物缺鐵時,葉綠素合成受阻,出現失綠症。表現為新生葉葉肉組織褪綠黃化,葉脈殘留綠色,雙子葉植物形成網狀花紋,單子葉植物出現黃綠相間的條紋。不同作物缺鐵症狀有異,現分述如下; 大豆;大豆對缺鐵比較敏感,症狀從上部幼葉開始,表現為脈間失綠呈黃色,並有輕度捲曲。嚴重時新葉和幼.莖黃白化,甚至呈漂白色,葉緣出現褐色壞死板塊,少見壞死褐斑,葉片破裂及穿孔等症狀;根部有效根瘤減少,共生固氮活性減弱,植株生長顯著受抑,株形矮小,花.夾稀少,減產明顯。花生;花生缺鐵症也較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新葉脈間失綠呈黃白色。葉脈保持綠色,形成色界清晰的羽狀花紋,後期葉片出現紅棕色或褐色小斑點,地上部長勢衰弱,開藥少,受精後子房下針乏力,籽粒產量降低。

建議:鐵是植物必須的元素之一,屬於中量元素。因為不是主流元素,所以經常被大家忽略。有時大家對自己種的植物也不是很熟知,所以就會出現植物缺鐵的情況。

1.首先要確定植物是生病的植株,因為植物是活體,葉子在生長過程中自然老化也會有掉葉子的現象,但是這樣的植物生命力旺盛,除了少數老化的葉片外其它都應該是正常的,葉片深綠,肥厚,花朵正常。

2.排除了生長正常的植物後我們還得排除是不是因為缺水或者其它病蟲害等原因造成的,一般缺水的植物,往往會耷拉著頭。這個外部特徵比較明顯。病害植物往往會是所有葉片一起黃化。

3.過了這兩點,就基本能確定這個植物是屬於缺鐵黃化的情況了。

4.施用硫酸亞鐵,500倍液-1000倍液,對根部進行澆灌,這樣能有效緩解植物的缺鐵,基本兩週到三週後就能明顯看到植物迴轉。

5.植物恢復後就可以進行正常的養護。後期定期在每隔一個月左右用一次硫酸亞鐵。

注意:缺鎂也會黃化但是大多是老葉變黃。







農村琳哥


農作物在生長中,需用多種元素增加營養,才能達到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目的。這其中除氮、磷、鉀“三要素”外,其他微量元素也不可缺失,如鐵元素等。

鐵元素在農作物中的作用

鐵元素雖然在農作物生長中需用量不多,但它的作用卻較多:①細胞色素在呼吸時,需要鐵元素的參與;②農作物在葉綠素合成時,需要鐵元素的參與,它是葉綠素合成時需用的活化劑;③鐵元素對於農作物體內養分起著還原作用和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十分重要。所以,農作物生長中,葉片生長與鐵元素有直接關係。

農作物生長中,缺失鐵元素的症狀

缺失鐵元素最明顯的就是果樹,它會導致果樹造成黃葉病。農作物在生長中,缺鐵時首先出現在幼葉上:由於鐵元素在農作物體內流動性小,老葉子中的鐵元素不能向新生組織中轉移,即不能再度利用,所以缺鐵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鐵元素被前期的老葉片吸收,致使下部老葉片保持綠色,後期缺失鐵元素後,生長的葉片失綠。

缺失鐵元素的葉片,在初期只是葉肉部分發黃,葉脈仍能保持綠色;之後在葉片變白後,葉脈也逐漸變黃;當植株缺鐵嚴重時,葉片上會出現褐色斑點和乾枯斑點,並導致葉片乾枯、脫落。

農作物缺鐵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1】農作物缺鐵的原因:①土壤鹼性大,或者磷肥施用過量,都會抑制鐵元素的活動;②土壤中的銅、錳元素含量大,造成鐵元素減少;③土壤乾燥,或者溼度過大,並且溫度過低,造成根系不發達,影響根的生長活力,影響吸收鐵元素,造成缺鐵營養。

【2】解決辦法:①在缺鐵的地塊,不施用鹼性肥料,防止土壤呈鹼性,從而影響鐵元素的活動;②加強田間管理,保證土壤既不幹燥,又不過溼。使土壤舒松、溼潤,給根系發育、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根系正常吸收鐵元素營養;③農作物生長中,缺鐵明顯從而全葉黃化,應及時用0.1%~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葉面。

總之,農作物在生長中,缺失哪種營養元素,都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其中缺鐵元素將會影響葉片的正常生長,影響光合作用的吸收利用。

所以缺鐵時應及時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