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我們手裡的智能手機,正一往無前地朝著一體化的極簡道路行進著。輕薄、一體化、高屏佔比,是近年來手機 ID 設計的主要關鍵字,為了追求這樣的工業設計,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設計就不得不為此作出革新。而傳統的 3.5mm 耳機接口也正是出於類似的考慮,而逐漸被智能手機所拋棄。


取而代之的,便是無線藍牙耳機的興起,到了 TWS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開始普及的當下,我們總算可以放心地將「沒有 3.5mm 耳機孔」這一煩惱拋諸腦後,並開始嚐到無線化的甜頭。作為智能手機,尤其是 2020 年開始推出的 5G 智能手機的「最佳拍檔」,手機廠商們和消費者也開始把注意力放在 TWS 真無線耳機之上。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2019 年 11 月 26 日,隨著「5G 標杆」榮耀 V30 Pro 手機一同亮相的,還有榮耀新一代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榮耀 FlyPods 3 。不但延續了前代的真無線藍牙分體式設計,還在入耳式的基礎上,引入了主動降噪功能,而讓大眾迸發出巨大好奇心的原因,莫過於它的定價僅為 799 元。


很明顯,這一次榮耀是有備而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體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款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


外觀:小巧玲瓏隨身攜帶,長期佩戴仍感舒適

榮耀 FlyPods 3 耳機提供了兩個配色版本,分別是經典的「鈴蘭白」和獨特的「知更鳥藍」。而我手中的這副 FlyPods 3 耳機則是鈴蘭白版本。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打開包裝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榮耀 FlyPods 3 的耳機盒,耳機盒整體延續了上一代 FlyPods圓潤的膠囊式外觀設計,採用了聚碳酸酯材質,表面同樣為拋光亮面,頂部有著 HONOR logo。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耳機盒的正面放置了一顆橢圓形的 LED 狀態燈,提供三色光顯示以展現自身狀態。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背面放置了一顆配對按鈕,以及 USB-C 充電接口,通過有線充電,耳機盒約 100 分鐘左右可充滿。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頂蓋的開合和耳機的收納均採用了磁吸的方式,正面有著一個細長的凹槽以便用戶輕鬆打開頂蓋。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至於耳機的取放也是手到拈來,橫向式的收納設計和較淺的縱深不但提升了耳機取放的效率,而且也讓我們日常對耳機腔體以及耳機收納盒的清潔變得簡單許多。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取出耳機之後可以看到,耳機盒內部各通過兩顆金屬觸點分別向兩顆耳機進行充電。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既然具備了「主動降噪」的功能,那麼入耳式的設計自然也被榮耀 FlyPods 3 所採用。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與傳統的入耳式耳機有所不同,榮耀 FlyPods 3 重新設計了一個橢圓形的出聲口,表面再覆蓋了一個金屬濾網,因此所配備的定製硅膠耳塞也與常見的耳塞不一樣。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在腔體內壁除了兩枚用於與耳機收納盒連接的金屬觸點以外,還有一枚黑色的距離傳感器,得益於這個傳感器,榮耀 FlyPods 3 也支持了「智能佩戴檢測」功能:取下耳機暫停播放,戴上則繼續播放音樂。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修長的耳機柄印上了 HONOR 的 logo 字樣,末端有著一圈高光金屬漆面作為點睛之筆,提升了整體的視覺質感。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雖然 FlyPods 3 不可避免地採用了入耳式的設計,但是榮耀似乎也充分考慮到用戶在佩戴時的舒適感,首先保證了它單邊腔體 5.4g 的輕盈重量,亦採用了「錐形」的貼合設計,充分貼合耳甲腔的同時,再利用耳機柄穿過耳屏缺口作進一步的貼合平衡,由此實現了穩固且舒適的佩戴感受。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雖然距離完全「無感」的佩戴體驗還有一些距離,但 FlyPods 3 佩戴時也並不會有強烈的異物感,已做到輕盈且穩固的水準,一絲一毫的甩落擔憂都不曾擁有。經過近兩小時的持續佩戴,FlyPods 3 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讓我感到不適或疲乏而取下。


就佩戴體驗而言,榮耀 FlyPods 3 在同類真無線耳機產品中已經能位居前列。 若放眼千元級價位裡,似乎也沒有什麼對手。


另一方面值得誇讚的,便是耳機盒的設計。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雖然我一直都不太在意真無線耳機收納盒的大小,但此次榮耀 FlyPods 3 的耳機收納盒極其小巧的體積確實讓我出乎意料。得益於近似於口紅的體積大小,無論是將它放在口袋還是隨身包包裡都不會覺得累贅。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相較於我手上的蘋果 AirPods Pro 和索尼 WF-1000XM3 的耳機收納盒,榮耀 FlyPods 3 的耳機收納盒體積介乎於兩者之間,更與 AirPods Pro 接近,遠優於碩大的 WF-1000XM3。之前我也提到過,WF-1000XM3 和 Powerbeats Pro 的耳機收納盒我基本不會考慮將它們放到褲袋裡,因為它們的體積實在是太大了。與之相反,FlyPods 3 和 AirPods Pro 收納盒的這種體積大小則沒有這個顧慮。


功能:智能手機的絕佳伴侶,為榮耀手機而生

作為手機廠商所推出的真無線耳機產品,榮耀 FlyPods 3 最重要的屬性就是「手機伴侶」—— 為應對智能手機的無線聆聽需求而生。很顯然,它的官配 CP 非搭載了 Magic UI 3.0 的榮耀手機莫屬了。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為了提供更加完整的體驗,榮耀更是在打造硬件的基礎上,針對基於 Android 10 的 Magic UI 3.0 裡進行軟件優化。而這些優化的目的性也相對明確,就是要將手機作為核心,提升耳機與手機的交互體驗。而這,也是榮耀常提到的「1+8+N 全場景 IoT」生態戰略的一環。將「1+8」的設備做好,這一生態的護城河就自然會顯露出來了。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首先是連接配對,我使用的是 EMUI 10 系統的榮耀 V30 Pro 手機,在藍牙開啟的情況下,首次打開 FlyPods 3 耳機盒的頂蓋,約 3 秒鐘左右就已經可以看到手機顯示屏裡出現了 FlyPods 3 耳機配對連接的彈窗,點擊連接就可快速發起配對操作。對於第一次打開使用的用戶來說,基本可以實現近乎為 0 學習成本地快速上手使用。


在配對成功之後,該彈窗還會顯示耳機盒以及左右兩隻耳機的電量狀態。而下一次準備再度使用耳機時,將 FlyPods 3 耳機盒的頂蓋打開後,手機在約 2 秒左右就會自動發現並連接耳機,彈窗信息也會隨之浮現,並顯示電量狀態信息。這一交互邏輯和連接速度都能令我滿意。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除此之外,當耳機成功連接到 V30 Pro 之後,在系統裡的「智慧生活」app 裡還能對 FlyPods 3 進行管理。在耳機與手機相連的情況下,app 界面會直接顯示耳機的連接狀態、耳機盒和左右耳機的電量情況,還有針對耳機兩側觸控區進行「快捷操作」的設置。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是的,榮耀 FlyPods 3 左右兩隻耳機的外側平面均配備了一個「觸控區域」,可以通過手指輕點兩下 / 長按的方式,來激活相關的預設操作。左右兩側耳機可以分別設置輕點兩下激活不同的操作,而按住耳機的設置則同時適用於左右兩側耳機,並且僅提供了降噪功能的開關選項。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雖然默認輕點兩下耳機左耳是「媒體播放/暫停」的功能,但對我而言,將左右耳分別設置為「上一曲/下一曲」要更加實用一些。畢竟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想要暫停,只需要稍微將耳機(其中一隻就可以)取下就能夠實現了。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值得一提的是,榮耀表示在 FlyPods 3 里加入了更適合人體觸控的傳感器,而在實際體驗中,雙擊和長按的識別都比較靈敏準確,再加上防誤觸的算法,至今我也沒遇到過誤觸的情況。


「降噪開。」


當我長按耳機觸控區時,榮耀 FlyPods 3 開啟了主動降噪功能,並隨之響起了這句提示音。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降噪表現:主動降噪是必選項,通話降噪是驚喜


具備「雙重主動降噪」能力是榮耀 FlyPods 3 的最大亮點,實則上此處的「雙重」指的是前饋降噪麥克風+反饋降噪麥克風的設計,兩枚麥克風分別放置於耳機腔體的外內兩側。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根據榮耀公開的產品信息,要實現雙重主動降噪, FlyPods 3 會通過耳外麥克風檢測周圍環境聲,通過內置芯片處理後,讓耳機發出反向降噪聲波予以消除,這是一重;而另一重降噪則來自於同步工作耳內麥克風,去捕捉多餘噪聲再次處理發出反向降噪聲波進行二次消除。


從實際佩戴的效果來看,先拋開主動降噪不談,FlyPods 3 的入耳式貼合設計經已帶來了非常明顯的被動降噪效果,即便將主動降噪功能關閉,也已經隔絕掉一部分外界聲音,這為接下來的主動降噪打下了基礎。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當主動降噪開啟後,你會發現模式之間的變化過程並沒有 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那樣明顯。究其原因還是因為 FlyPods 3 暫時還沒有提供環境音穿透模式(該功能會在後續版本推送),所以我不建議大家在路上行走時佩戴這個耳機,因為它的降噪強度已經達到了第一梯隊的水平,很容易讓你忽視了行走時周遭環境發生的變化,或許會導致危險。


就降噪強度而言,榮耀 FlyPods 3 已經能夠媲美 AirPods Pro 的強度,雖然近期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並沒有機會體驗到日常通勤或是出差時乘坐動車和飛機的場景,但就在家辦公需要隔絕家裡人從客廳等地方傳來的噪音、外出採購到吵鬧的商超時,FlyPods 3 都可以出色地完成降噪的任務。


無論是空氣淨化器、鍵盤、家裡的電視、廚房的炒鍋、吵鬧的人聲、馬路上的汽車聲。至於極高頻的聲音,例如嬰兒尖銳的哭聲等等,其他降噪耳機搞不定的,FlyPods 3 自然也搞不定。不過與我手上的真無線降噪耳機相比,FlyPods 3 的降噪能力僅次於索尼 WF-1000XM3,與 AirPods Pro、小鳥真無線降噪耳機站在同一位置。


但若要在千元級別找個對手……打擾了,目前 FlyPods 3 還沒有對手。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此外,對於真無線藍牙耳機來說,無論降噪不降噪,消費者都會在意一個痛點,那就是「打電話」。


在通話方面,榮耀也下了一定功夫,在 FlyPods 3 上使用了「三麥克通話降噪」,耳外兩個麥克風形成「波速賦形」,可避開周圍噪音干擾,讓麥克風只拾取用戶說話的聲音;而耳內的一個麥克風會拾取內耳道傳導的聲音,再次進行處理以削弱通話噪聲,以實現通話聲音更加清晰的目的。


於是,我使用 FlyPods 3 × V30 Pro \\ WF-1000XM3 × V30 Pro \\ AirPods Pro × iPhone 11 來進行了一次通話對比測試,具體表現如何,請看下面這段視頻。


可以看到,FlyPods 3 的通話聲音質量最為清晰且聲音明亮,也沒有任何環境噪音,在通話表現方面確實令人驚喜。


連接與音質:掙脫線材束縛,三頻均衡的音質表現

時至今日,當下能被冠以「真無線 TWS」title 的藍牙耳機,左右兩側的無線耳機都需具備同時工作的能力,讓左右耳機均可進行同步的藍牙傳輸。


TWS 的好處,不但可以在掙脫線材束縛的同時,保持耳機與設備間連接的穩定性,還可以降低無線耳機播出聲音的延遲。甚至當我們只拿出其中一邊的耳機時,耳機和設備也能直接連上使用,左右兩側基本不分主從關係。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相較於降噪能力,FlyPods 3 在音質和在藍牙連接方面的表現更讓我感到驚喜。


榮耀 FlyPods 3 與市面上同級別的主流真無線藍牙耳機一樣,支持藍牙 5.0,提供 SBC 和 AAC 音頻編碼連接,其穩定性自然毋庸置疑,在連接有效距離內都可獲得穩定清晰的聽感。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在試聽過程中,我主要是使用榮耀 V30 Pro 來進行連接,配合網易雲音樂和 Spotify 播放在線流媒體音源。這也符合了絕大部分用戶使用 FlyPods 3 時的情景。


在音質表現方面,FlyPods 3 的聲音比較中正,三頻相對均衡,但聲音會較為偏暖一些。得益於 10mm 尺寸的動圈單元,FlyPods 3 的低頻在三頻裡會更突出一些些,低頻下潛較深,回彈力度到位,好在人聲距離適中,高頻較亮之餘也能保持較好的延展,聲音整體能呈現出不錯的層次感,在一眾真無線藍牙耳機中也是排名靠前的存在。


總結:可能是千元內最好的真無線降噪耳機

榮耀 FlyPods 3 耳機單側內置 37mAh (最小值)電池容量,耳機收納盒內置 410mAh(最小值)電池容量。據官方參數表,兩耳在開啟主動降噪的情況下,可同時提供 3 小時的音樂播放續航時間,關閉主動降噪可多提升半小時左右的續航表現, 基本能滿足日常大多數場景下的單次使用需求。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綜上所述,根據外觀體積設計,佩戴體驗,降噪強度、通話質量、音質表現這幾個方面來看,榮耀 FlyPods 3 均有著不俗的表現。


千元內真無線和降噪兼具,榮耀 Flypods 3 耳機評測


除此之外,FlyPods 3 最大的競爭力還是在於它的定價,在僅售 799 元的情況下,目前真無線耳機價格在千元以內並具備主動降噪功能的可謂是少之又少,將可對抗更高一個價格段的 FlyPods 3 放到千元之內,同價位內已經無敵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