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飯熟了就自動跳閘,原理是什麼?

我們與你同行


大家應該聽說過居里點,又叫居里溫度,是鐵磁體從鐵磁相轉變為順磁相的溫度。當溫度低於居里點時,該物質成為鐵磁體,當溫度超過居里點時,鐵磁性消失,成為順磁體。

在電飯煲底部中央就安裝有一塊永磁鐵和一塊居里點為103℃的感溫磁鋼。

如圖,加熱時,按下按鈕開關,使槓桿的鍋體內部分克服永磁體重力和彈簧彈力上升,將感溫磁鋼磁化,與永磁體相互吸引,當吸引力大於永磁體重力和彈簧彈力時,就能吸住永磁體。同時,槓桿對彈簧片的壓力減小,彈簧片恢復原狀,使觸電開關閉合,加熱元件通電工作。

當鍋內溫度達到水的沸點(一般為100℃)時,鍋中水分急劇汽化,但溫度不會升高。一旦水分汽化完,鍋內溫度就會繼續升高,如不加控制,就會將飯燒糊。由於鍋底是一塊居里點為103℃的感溫磁鋼,當鍋內溫度上升到103℃時,感溫磁鋼就失去磁性,與永磁體不再互相吸引,在永磁鐵重力和彈簧彈力作用下,使槓桿鍋內部分下降,同時壓下彈簧片,使觸電開關斷開,加熱元件停止加熱,避免將飯燒糊。


甜甜向上314159


基本原理是雙金屬片溫控。

加熱電路主要由感溫軟磁鐵和永久磁鐵構成。感溫軟磁鐵與受熱面固定在一起,內鍋底部的熱量直接通過受熱面傳遞給它,當溫度低於103℃時,感溫軟磁鐵和永久磁鐵一樣具有磁性,當溫度高於103℃時,感溫軟磁鐵會突然失去磁性。

煮飯時用手按動啟動開關,通過傳動杆使永久磁鐵和軟磁鐵吸合,其吸力大於彈簧的彈力和永久磁鐵的自身重力,所以永久磁鐵不會落下,觸點閉合,電路接通,發熱板開始發熱。當飯煮熟後,溫度繼續上升,當達到103℃時,軟磁鐵突然失去磁性,永久磁鐵在自身重力及彈簧的彈力作用下落下,通過傳動杆使觸點分開, 電路斷開,發熱板停止發熱。這樣就起到限溫作用。

當溫度下降時,雙金屬片逐漸恢復,當溫度低於保溫溫度時,動片的位置低於支點的位置,在貯能彈片的作用下觸點閉合,電路接通。這樣儘管限溫器已斷開,但保溫器的不斷動作可以實現保溫目的。


強哥日常生活記


採用了雙金屬溫度控制器。利用兩隻不同材質金屬,在同一溫度變化時,金屬延伸度卻不一樣。實際使用時,把兩塊條狀形金屬的兩端固定在一起,當溫度上升時,延伸度較大的金屬會以弧形想上彎曲,直至頂開電源開關自動斷電。


清靜無為釋懷


通常情況下,電飯煲裡安裝了熱感應片,當溫度達到一定數值時,它會自動脫開,原裡和家庭用的電水壺一樣(電水壺是感應熱片由改變弧形,以達到斷開電)



流年歲月zzq


金屬材料都有熱脹冷縮的特點,但每種金屬材料熱脹冷縮的係數是不一樣的,也就是熱脹冷縮的敏感度不一樣,通俗地說就是溫度升高同樣度數,有的金屬升得長一點,有的卻要短一些。如果把兩種不同金屬兩頭鉚在一起,受熱後,這兩種金屬片就會發生彎曲。於是科學家就研究出了熱敏電路,普通電飯鍋的電路就是一種熱敏電路,當鍋內的飯溫度升高到103度的時候,這兩種金屋片製成的熱敏開關由於彎曲與另一端的觸點斷開,電熱鍋的繼電器就跳閘了,電熱盤就停止工作。

但大家注意了,因為水的最高溫度只有100度,所以電飯鍋燒水不會跳閘斷電,大家在燒水時不要離開,水燒開後要立即人為斷電,以防發生事故。



愛的秋葉楓林


這個通俗點講就是,米飯煮熟之後,整體重量變低了,然後 電飯煲下面有個彈簧,重量遍地了彈簧就彈起來了,這樣就跳閘了呀。

我這麼說你能懂嗎?我的親~

如果我的回答你能明白,請反手給我一個贊,好嗎?


舉哥來啦


是根據金屬的熱脹冷縮原理設計了一個開關,金屬受熱膨脹使開關拉開,就這麼簡單。



退休的大哥大


通過電飯煲鍋內底部中央的一溫度感應器來實現的,煮乾飯時,內膽煮至沒水時,鍋內溫度開始升高,當升至溫感極限時,溫度感應器受熱膨脹,頂起連桿至使電飯煲斷電工作結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140005c17544f89360\

哈嘍嘍哈Vlog


溫控的原理


h韓信後人


裡面有一塊感溫磁鐵,溫度達到了就失去磁性,然後開關就彈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