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中寫道:“活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偽裝自己,為了妥協去放棄就夠了;但是明知道會被別人討厭,依舊堅持著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難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走。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當一個人生活在大城市的時候,覺得自己更有面子,說話也更有底氣。

真正聰明的人,心智更加成熟,看人待物更加通透,不犯糊塗。做人,要做明白了,還要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只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有沒有人欣賞自己,都沒有關係。人生一世,是活給自己看的,不是為了迎合別人,更不能弄丟了自我。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因為一個人只有獨處的時候,才擺脫了“群居”的煩惱,才能找回真實的自己。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1.當一個人比別人聰明一點點,別人都會嫉妒他,故意疏遠他。

前天下午,和幾個同事一起聚會。在聚會之前,有人提議,一起做一個成語接龍游戲。都是成年人了,這一刻,我們童心未泯,都對做遊戲很感興趣。同事小王,成績最好,好幾輪遊戲下來,他都沒有“卡殼”,得到了大家的“點贊”。但是吃飯的時候,小王反而被人疏遠了一些,好幾個同事,都沒有主動和他敬酒。

其實,大家疏遠小王,還有更多的原因。小王的工作比較出色,常常受到領導的表揚。在一次人事變動的時候,他被破格提拔了,讓幾個資歷很老的員工,都頗有微詞,不是很服氣。背地裡,有人議論紛紛,認為小王是靠拍馬屁得到了領導的厚愛,以後大家都應該防著他。因為同事們有這樣的想法,因此小王就被疏遠了。

事實上,當一個人比別人聰明一點點,做出的成績也更明顯一些的時候,旁邊的人就會嫉妒他,覺得他運氣太好了,太會做人了。甚至有的人,故意拉攏一個團體,一起來對付那個聰明人。當然,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彼此之間有利益衝突,或者是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2.做人,做自己就好,不必過分偽裝,不必低聲下氣。

聰明的人,往往不合群,也不會過分偽裝自己。一個人的心情,自然流露出來,並沒有什麼不對。如果別人看不慣自己,那是別人不開心,是別人礙眼,何必因此敗壞自己的心情呢?比方說,看到前面堵車了,很多人都在抱怨,很不安的樣子。而你卻覺得沒有關係,靜靜等待就好了,還在車裡放著輕音樂,隨著音樂的曲調,你小聲哼唱。這時候,你就和大家的言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的做法,本身就是“令人討厭”的。

當一個人越來越喜歡做自己,那麼就會不合群。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一棵樹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不合群的你,不是“曲高和寡”,不是小看了別人,而是與別人的言行“格格不入”。

同事張華,去年辭職了。很多同事,都為他感到惋惜,因為他的工作很出色,領導也在挽留他。但是他堅持離開了,去農村養雞去了。現在,他成為了養雞專業戶,年收入二十多萬。上個月,我們單位很多人到他的養雞場買雞蛋,看到他裝著大馬褂的樣子,真的不敢相信,一個坐在辦公室的人,回到農村就變了樣。但是張華臉上的笑容,洩露了他的心情。

聰明的人,總是能夠洞察到身邊發生的一切,但不會很在乎;總是能夠理解別人的心情,但不會討好別人;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支點”, 不管有沒有人認同。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3.一個人,只要問心無愧,被人討厭,也沒有關係。

有人說:“真正混得好的人,往往不要臉。”這句話,很多人不敢苟同,但事實上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敢於和別人翻臉,才會變得強勢,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不要臉的人,是令人討厭的人。

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善良,不算計別人,也不被別人算計,即便有人冤枉了自己,也不會妥協,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這樣的人,總是令人討厭,因為他不願意“同流合汙”。一個人,堅持自己的理想,即便有人阻擾,有人勸你放棄,也不去理會,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理想,而你卻還在堅持,因此你也會被人“討厭”,覺得你太不可思議了。一個人,堅持追求喜歡的人,甚至為了喜歡的人,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離開了自己喜歡的城市,這樣的舉動,也會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被人討厭是需要勇氣的,更需要“明斷是非”。如果是非不分,甚至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那麼你被人討厭,其實是在“固執己見”,是在變成“罪惡的人”。聰明的人,被人討厭,是建立在“道德、善良、執著”的基礎之上,是“獨自發光”的。

真正聰明的人,很低調、沉默、大度、簡單、自由......有這些特點的人,也是令人討厭的人,因為他不勢力,不依靠別人,不和別人成為一路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別慢慢消失在人海......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字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