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生活在遠方。七零後的我們是否還在為生活拼搏?

用戶鐵錚


人生路漫漫,生活在遠方。

別說七零後,就是六零後,也在為了生活在拼搏,農村裡的人農民五零後還是在為生活而辛勤勞動,你不拼,誰能給你生活,難道區區百十元就能夠生活了嗎。

七零後的我們,談老還嫌老,談年輕己不再。我們從農村來的人,四處奔波,到處漂泊。辛苦勞作。從這個城市幹到那個城市,不知不覺,己到知命之年。

想想心裡的苦,哪裡敢停下來,上有老人要養,下有子女要成家。手裡也沒有餘款,身體上己力不從心。城市裡留不住肉身,老家留不住靈魂。我們的前途在哪裡。

作為七零後的朋友,己經在外流浪很多年,有的事業有成,在某一個城市裡落下來,每每想起家鄉,心裡總是酸楚。可是,大部分人是無力在城裡安身,只有努力拼搏。直到幹不動為止。

說得好聽的,是在為社會盡上一份貢獻,說得實在的,都是被生活所逼,一刻都不敢停。


名列前茅307


生命不止,戰鬥不息!

97年來到北京,轉眼已經23年了。曾以為生活可以永遠這樣安逸下去,沒想到一場變動又被打回原形。此時耳邊響起的是:風風雨雨已渡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我不能隨波逐流,只為了摯愛親人。其實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無論幾零後。只不過有人先知先覺,有人頓悟遲鈍。

前幾年去新加坡旅遊,看到了奇怪的現象。開出租的是七十多歲的阿伯,在快食店小飯中心工作的是彎著腰的老阿姨。當時覺得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啊?我們中國的老人這個年齡不都在頤養天年嗎?新加坡不是幸福指數很高的國家嗎?

現在我重又開始反思這個現象。為什麼我們要不停奔跑?因為怕,怕不再年輕。怕老了,老無所依!如果我們過了60歲,社會還能給我們提供就業機會嗎?現在看那些新加坡老伯伯、老阿姨,我滿是羨慕。老有所養,靠自己才是最踏實的!


康康的成長日記


人活著,只要有力氣,就要堅持去拼搏,去

奮鬥。除非做不動了,走不動了,那就是我

們的盡頭。

70後,都快要奔50了。是否還在為生活打

拼?肯定呢!不打拼,怎麼生活?怎麼面對

父母,面對孩子,怎麼面對家庭?

打工的生涯即將結束,但是生活還得繼續。

70後的我們,面對一天一天的即將失業。由

於年齡的原因,有很多用工方,都不願意接

納我們。

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生活的擔子,我們還

能扛多久?我們的下一代,又能不能接下這

麼沉重的擔子?繼續走下去。

70後的我們算不上老,偏偏就沒有人用我

們。除了建築,就是保安。他們門檻低,會

用我們之外,基本上沒有更好的選擇。

其實70後還有另外的選擇,那就是做生意。

這扇門永遠不會關閉,但是需要智慧,需要

經商的頭腦。否則的話,將會面對血本無歸

的風險。

剩下還有最後一條路,從父輩們的手中,接

過種莊稼的擔子,把農田耕種起來,也能養

家餬口,當然這是最後的選擇。

人只要肯幹,只要有力氣,就要拼到最後。

不管是為父母,還是為孩子,或者是為了我

們自己的生存,都應該這樣堅持下去。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文清哥


人生路漫漫,艱辛又坎坷,70後的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步入了中老年的行列,經常會想起童年的時光,雖然那時的經濟條件不好,有時吃不飽,穿不暖,但兒時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生活,也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回到現實生活當中,70後的我們有多少人?現在是在享受生活,可能大多數的70後還在為了生活而奔波,因為70後的我們在當今社會里所處的位置就是上有老下有小。

像我家庭現在的這種狀況,我上面有一個89歲的老媽,兒子已成家,生活在城裡,我還有一個女兒,現在正在唸高中,我們面對生活,雖然已步入不惑之年,但我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的責任還非常的沉重,所以我們還要繼續打拼,繼續努力的工作,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去奮鬥。



用戶徐曉濤


現在社會老年化。提倡男60歲退休,女55歲退休。那70後最大才50歲。上班族在單位是中流砥柱。創業者是事業頂峰。這個年齡做爺爺做奶奶的應該還不多。在家庭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樑柱。我想70後只要身體健康,應該都在拼搏。是在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的最佳期。這個年齡事業有成,人脈寬廣,經驗豐富,思想成熟老練。是展示人生價值的最高峰。我是70後,還要拼搏10年。


勝兵必勝


活到老幹到老是我的生活理念,我也是一個70後,雖然我現在兒女都已結婚成家了,沒啥大的壓力了,可以鬆口氣了,但是我一直都在拼搏,就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我認為做為孩子的父母沒啥大的本事幫到他們,但也不能拖累他們,不能給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儘自己最大努力能幫上他們多少就算多少吧,在者說了,多鍛鍊不閒著益處多多,既得到了金錢又鍛鍊身體了,和樂而不為呢,所以加油吧,同是70後的我們。


一個倔強的70後


“不知道何時鬢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時顏容已滄桑,忽然懷念從前那些逞強,和懵懂無知的年少輕狂,一瞬間發現人生太短暫,一瞬間發現路不再漫長......”忽然想起這幾句歌詞,感覺好心酸,怎麼時間過得那麼快,一晃就青春不再,一晃就真的老了。

忽而回頭,70後的我們,已經走了很遠的路,從故鄉走到異鄉,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越來越感悟到“故鄉在那頭,我卻在這頭”的無奈。為了生活,我們背井離鄉,還有很多的人,在城裡安家,也算是城裡人了。

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思念故鄉,那裡有太多的回憶,自己的血脈裡,還有故鄉的溫暖,自己根還在故鄉。不管走多遠,故鄉在心中,就不覺得走了多遠;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故鄉回不去了”,才恍然如夢醒,才知道自己走得太遠了,把故鄉弄丟了,自己就像一個野孩子,在熙熙攘攘的城裡,越來越感覺到孤單。“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漂泊在外的人,慢慢活成了一句憂傷的詩。漸漸老去的70後:人生路漫漫,故鄉在遠方。

70後,人生路漫漫,故鄉在遠方。回不去的故鄉,變成了一種記憶,不管年紀多大,都不會忘記。但我們還是要鼓起勇氣,繼續走向遠方,為了心中的夢,為了幸福的家庭。

70後,一次次夢見故鄉,就像一段熟悉的旋律:故鄉啊,故鄉,你在我的心上,多少悄悄話兒,想要對你講,獨自奔波在愛的窮鄉僻壤,漂泊的心早醉成一壺佳釀。

 

現在可能還有很多的70後在社會上繼續拼搏,有的是在為體現自己的價值,有的是在為自己的家在添一份力,感謝70後為社會發展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靖遷依


在這個並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而遊手好閒則要受到懲罰。——毛姆

“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事”必須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則必須去受,才可消除。始終帶著一顆樂觀滿足的心,去尋找生命中的小確幸,不淺薄,不焦慮,不盲從,讓每一次前行都帶來安寧

生命需要奮鬥,奮鬥與不奮鬥,造就的結果截然不同。生無所息,保持奮鬥的姿態,讓世界變得如此燦爛,讓你的人生絢爛多姿。千萬不能滿足小溪的平緩,否則你也就滿足了自己的平庸,只有努力奮鬥,才有機會欣賞自己。

無論有多困難,都堅強地抬頭挺胸,人生是一場醒悟,不要昨天,不要明天,只要今天。活在當下,放眼未來。人生是一種態度,努力拼搏。不一樣的你我,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人生。人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努力活得豐盛。


心之所向818


七零後正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正是為生活奔波的時候。


山頂思語


我是1969年出生的,跟七零後捱上邊了。那麼,我們是否還在為生活拼搏呢?我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其實,由於每個人出生的家庭、文化、機遇、婚姻及身體等等,各方面都不一樣,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命運。就算是同齡人,有的官運享通,身居要職;有的豪車豪宅,萬貫家財;有的拮据窘迫,窮困潦倒;甚至有的已經去見閻羅王了。

但不管怎樣,我們已經年過半百,如何好好度過下半生呢?以下提供四點建議。

1、放緩腳步,淡泊從容。

五十歲的人,身體已不再健壯,視力也不如以前,頭髮基本上都己斑白了。所以有能力的就可以放鬆身心,適當去跑跑步,活動筋骨。如果還需要掙錢養家的,就儘量幹些輕活。比如做保安,帶孩子,或幫人看店。那些重體力活絕對不要去幹了,萬一傷了筋骨,是吃力不討好的。

2、放下心態,少管是非。

五十歲的人,凡事不要太較真。年輕時或許都有火爆脾氣,好管閒事。現在應該學會寬客,放下心態。對於兒女的事,也要學會放任不管,學會接受。日常有些不順心的事,也不要去耿耿於懷,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3、放下得失,知足常樂。

五十歲的人,人生的帷幕已徐徐落下,曾經的得失已漸成定局。所以一定要放寬心態,放下虛榮心,不與人爭高低。要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學會知足者常樂。

4、培養興趣,陶冶情操。

五十歲的人,一旦停下工作,會變得整日無所事事,甚至會感到無盡的空虛,變得煩燥不安。所以,我們要學會培養興趣愛好。除了每天堅持做些體能鍛鍊,跳跳廣場舞。閒時可以利用陽臺,小院子種些花草蔬菜。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報名參加旅遊團,或者自駕遊,到處走走,開拓視野。

人生的五十歲已經是知命之年了,該放下的要學會放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放鬆自己。而不要再去為所謂的生活拼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