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的形式在改變,怎樣看待"網上祭掃"?你們那裡有沒有比較特別的祭祀儀式?

百川流


讓清明節更加“清明”,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

伴隨著今年的疫情逐漸好轉和清明時節的到來,對已故親人、好友的祭拜成了一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形勢的清明祭祀方式,“網上祭掃”,便是其中的一種,今年特別引人關注。因為“網絡祭祀”既經濟又便利,既環保又實惠,省去了人們用整天的時間去陵園掃墓,又免去了因掃墓而引起的多種事故。 “網絡祭祀”可以說是種既便利可行,又節省時間和經濟;既能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又能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

還有很多的祭祀方式,如:社區公祭、家庭悼念、新媒介祭祀、影像追思、音樂祭祀、鮮花祭祀、植樹掃墓等文明的祭祀活動。

紙灰飛揚,黑煙瀰漫,傳統的民間祭祀方式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也極易造成火災等安全隱患。文明祭祀是對先人的告慰,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必然要求。讓文明祭掃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讓清明節更加“清明”,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讓清明節更加“清明”,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淬火之焰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一個讓人紀念祖祖輩輩的時節。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 ,全國都在推廣文明祭掃,“網絡拜祭”等。

“網上祭掃”我總感覺不喜歡這種方式,感覺就是一個直播[捂臉]味道怪怪的。雖說是由於疫情的因素,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太能接受這種方式在祭掃。我寧願選擇今年不祭拜[捂臉]


小衣櫃ice


中國文化已經流失太多了,祭祖是傳統,有兩點,第一祭祖是讓我們別忘了祖宗,二是讓外人知道逢年過節還有後人祭典,沒斷後,這也是孝的一種,以後孩子會不孝順得多,中國的東西是世界沒法比的,偏偏都學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