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的油畫《聖愛與俗愛》的畫風如何?又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影影圈圈


提香的油畫《聖愛與俗愛》的畫風

提香(1488~1576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家的代表,提香擅長對色彩的描繪,是整個西方繪畫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色彩大師”,他和波提切利一樣更多地關注古希臘羅馬神話,重在表現享樂的生活,所以,提香筆下的畫作都是色彩絢麗、人物生動,畫面熱烈而頗具世俗氣息,


其中《聖愛與俗愛》這幅畫作取材於希臘神話中尋找金羊毛的故事,伊阿宋為奪回王位,前往阿爾喀斯尋找金羊毛,愛神維納斯為了幫助伊阿宋,讓阿爾喀斯公主美狄亞愛上他,但是伊阿宋後來竟然變心,娶了另一個公主為妻,美狄亞憤怒中殺了他們的孩子以及伊阿宋的新妻子,留下痛苦不已的伊阿宋,


《聖愛與俗愛》的畫面上就是愛神在向美狄亞勸說的情景,右面是維納斯,左邊是美狄亞,有一種說法是,提香將他的情婦畫成維納斯,代表肉慾的俗愛,將妻子畫成美狄亞,代表精神的聖愛,不過,更多人認為,以16世紀的繪畫潮流來看,裸體維納斯才代表聖愛,而妻子則表示俗愛。

畫中維納斯手中的油燈象徵真理,美狄亞手中的瓦罐,代表人間的榮華,兩人坐在古羅馬式石棺的兩端,石棺上卻畫著尋找金羊毛的故事,《聖愛與俗愛》這幅畫作為提香送給友人的結婚紀念品,不知是要提醒朋友不要見異思遷,還是要他忽忘追求聖愛。

提香作品《聖愛與俗愛》局部


詩夜城主


在油畫藝術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油畫大師和經典油畫作品不勝枚舉。但是,縱觀整個油畫史,能夠與提香比肩、躋身於油畫藝術最高殿堂的藝術大師還是屈指可數。有人說提香的油畫表現出了令人驚豔的盛世美顏,這種說法雖然並不全面,卻從側面點出了提香油畫非常獨到的藝術感染力。

提香《聖愛和俗愛》(局部)

如果你沒有機會欣賞到提香的原作,那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哪怕是印刷再精美的圖片,都無法與看到原作時那種藝術感染力相提並論。驚龍軒有幸在波各賽美術館內欣賞到提香的這幅名為《聖愛和俗愛》的油畫,雖然算不上提香最經典的代表作,那種壯觀的視覺衝擊力仍然令人久久難忘。

關於《聖愛與俗愛》描繪的具體內容,其實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畫面表現的是美狄亞與維納斯的相會,裸體的維納斯勸她身旁的美狄亞去協助伊阿宋盜取金羊毛。但是這樣的說法也一直存在很大爭議,這裡不再贅述。提香油畫《花神》

這幅畫中重點描繪了兩個女人倚坐在鄉間的一個古墓旁的泉水池上,一個天使在泉水的另一側玩耍。其中一個是裸女,造型優美,色彩表現極為細膩,儘管創作這幅作品時提香不過而是來歲,出色的油畫功力卻可見一斑。

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們只能將這幅作品的局部展現出來。需要說明的是,這幅畫的場景描繪顯得頗為神秘,一個非常深遠的風景、建築、居民、黃昏……這是借鑑了提香的師兄——油畫大師喬爾喬內最擅長表現的繪畫方式。正是因為喬爾喬內的英年早逝,成就了提香在威尼斯畫派最具代表性的地位。提香油畫《鏡前梳妝的婦人》

驚龍軒以為,所謂世俗的愛,其實在提香這幅畫作中並不是由那個裸女來表達的。那個穿著長裙又帶著桃金娘花頭飾的婦女,則應該是提香創作思維中希望表達的俗世的愛。維納斯大概是西方油畫界最常見的女人體表現題材,代表著最聖潔的愛。提香的這幅《聖愛與俗愛》也不例外。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提香的這幅畫最遲作於1515年前後,當時本博《阿索拉尼》的影響正如日中天。表現了崇高原理與低級原理的對立,這種對立是以paysage moralise(道德化風景)的便利手段作為象徵。提香作品的背景也被分為兩個部分,在畫面左半部分的薄暮景色中,有要賽般的城市與兩隻野兔或家兔(動物之愛與多產的象徵),右半邊雖然質樸無華,但卻陽光明媚。那裡有羊群,還有鄉村教堂。事實上,我們應該將提香繪畫的名稱解讀為兩個維納斯。它表現了非奇諾所說的、並非包含非奇諾詞語全部意義的“兩個維納斯”。裸體女性是“天上的維納斯”,象徵著宇宙的、永恆的、但又可為純粹知性所把握,著衣的女性是“地上的維納斯”,象徵了一種“發生力”,這種力在世間創造出有死有滅而又可見的有形的“美”的形象:人類與動物、鮮花與樹木、黃金與珠寶以及技藝的作品。正因如此,兩個女性才如非奇諾所言,“在各自的方式中,都值得尊敬和讚賞。”兩個維納斯之間的丘比特更靠近於“地上”或“自然”的維納斯,攪混泉水的舉動表現出新柏拉圖主義的信念,愛既是“混合”宇宙的原理,又是天地之間的中介。在提香的畫中,水池是一個古代的石棺,原本是盛放屍骸的,現在成了生命之泉,這一事實只能表明作品是在強調非奇諾所說的發生力的觀念。對於佛羅倫薩於意大利北部新柏拉圖主義運動體系發展的作用而言,提香的繪畫在各個方面都有創新,但就圖像志與構圖這兩者而言,他並未割斷與先前傳統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