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為什麼會成為北斗七星的象徵?

myw58


在徐達斯所著《世界文明孤獨史》中有如下描寫:


馮時根據《明皇雜錄·補遺》記載的唐代天文學家一行法師藏豬故事,並以漢代典籍的一些零星記載為旁證,揭示了以豬為北斗七星象徵的古老天文學傳統。但他並沒有給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闡明這個傳統產生的原因,為什麼要用豬來象徵北斗呢?馮時只給出了一個籠統的說法:“……伴隨著原始思維的種種特點,一個古老而新奇的觀點便誕生了。”顯然我們無法滿足於這樣的答案。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北斗七星構成大熊座,而熊與豬外形相似。



一行是佛徒,在佛典裡確實記載有一位以豬為車輿的天神。據唐不空譯《摩利支天經》所記,摩利支天(Marichi)也作摩利支提婆(Marichi deva),意為“陽焰”,或“威光”。相傳她是帝釋天的部屬,又常隨從日宮天子。當日宮天子出巡時,她在前頭飛走如箭。她的最大神通是能隱身。摩利支天的形象,有二臂、六臂以及八臂等多種。其外形為天女,左手屈臂向上,持天扇,扇形如維摩詰說法時天女所持之扇,扇中畫卍字。右手下垂,舉掌向外,像兩邊各有一隨侍天女。另有一種三面八臂乘豬的摩利支天像,身金黃色,八臂三面九眼,頂戴寶塔,塔中有毗盧舍那佛,摩利支天身披紅色天衣,有寶帶、瓔珞、耳璫、腕釧等種種飾物。左側四手分別執索、弓、無憂樹枝、線,右四手分別執有金剛杵、針、鉤、箭。正面善相,顯微笑狀,唇如硃色。左面做豬相,忿怒醜惡,口出利牙,令人望而生畏。右面深紅色,立於豬身上。還有一種作童女形的摩利支天像。《摩利支天經》說她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在太陽前面行走。其行蹤詭秘,沒人能知道她的所在,也沒人能加害和欺侮她。其單身塑像多騎在豬身上,而壁畫上多畫著她坐一輛由七頭豬拉的車,上方有日月星辰。天息災譯《大摩利支菩薩經》雲:“別明成就法,令彼行人先作觀想。想彼摩利支菩薩,坐金色豬身之上,身著白衣,頂戴寶塔,左手執無憂相華枝,復有群豬圍繞。”


摩利支天也是藏密諸天護法中最常見的神祇,一般表現為立姿、女性忿怒護法神形象,是光的化身,也譯成積光佛母、作明佛母等,多為三頭八臂。其主臂持弓、箭,餘臂持針、鉤和杵、花等。最顯著的標誌是豬,或踏,或坐,或為標識。當面相呈靜寂狀,結跏趺坐於蓮臺時,習慣上就稱為積光佛母。



《西遊記》裡豬八戒的來歷與這位摩利支天也大有干係。楊景賢《西遊記》雜劇四本十三出《妖豬幻惑》中,豬八戒“自報家門”道:“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生於亥地,長自乾宮,搭琅地盜了金鈴,支楞地頓開金鎖。”


豬八戒是摩利支天屬下駕御豬車的將軍。豬八戒又號稱“天蓬元帥”,這個稱號卻又是道教中的神名。唐末杜光庭《道教靈驗記》中《劉載之誦天蓬咒驗》雲:

彭城劉載之……嘗遇蘇門道士劉大觀,授以天蓬神咒……寇陷長安……而密誦神咒以求其祐。是夕,有人如軍人之飾……此人引其手,若騰躍於空中,良久覆地。……有謁者平冠褒袖雲:“太帝君令於賓宇憩息。”俄賜酒饌仙果,二仙官與之宴飲……仙官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宮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極,下統豐都陰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將,即太帝之元帥也,吾子冥心北元,尊奉神咒,而值此危難,將陷鋒鏑,太帝閱籍當在驅除之伍,仰軫聖慮,已奉章太上,述勤瘁之心,延壽三紀,使還於故里爾。”……是則太帝之昭鑑,天蓬之威神,不遺毫分之善也。

此書中《王道珂誦天蓬咒驗》又云:“天蓬將軍是北帝上將,制伏一切鬼神。”杜光庭所說的天蓬將軍,或稱天蓬元帥,是北帝屬臣,能降妖祈雨。北帝或稱北極,或稱北斗之中紫微上宮玄卿太帝君。《晉書·天文志》雲:“北極五星,陳六星,皆在紫宮中。”紫宮即紫微宮。然則摩利支天屬下的大將,又是北斗星君的屬臣。《西遊記》“天蓬元帥”之說雖是小說家言,卻透露出摩利支天與北斗星君之間的微妙關係。



按佛教所謂的“摩利支天”或“摩利支菩薩”,其實源於更古老的韋陀神話。摩利支的原型並非女相,而是《薄伽梵往世書》中居於北斗七星的七大聖哲[Sapta Rishi,包括摩利支,阿特利(Angiras),安吉羅(Pulaha),克羅圖(Kratu),菩拉斯提阿(Pulastya),筏希斯塔(Vashishtha),其中摩利支居首]之一。摩利支所居之星位於北斗斗柄三星之末,坐駕就是七頭小豬拉的車子。在韋陀神話裡,摩利支是太陽神蘇爾亞之父,宇宙始祖梵天之子瑪魯塔(Marutas)眾兄弟之一。瑪魯塔兄弟通常被描繪為手持閃電、霹靂的形象,佛教摩利支天手持的金剛杵,就是發射霹靂的武器。摩利支天在日宮天子之前飛行的說法,其實不過是摩利支為太陽神之父的演繹。


佛教的天神一般都取自於韋陀神話,再經過佛教化的包裝,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徐梵澄先生早就指出“大乘之末路,蓋盡徙《韋陀》神壇造像而禮拜之,菩薩、陀羅,異名同實”,可謂一針見血。摩利支天的原型即是北斗星君摩利支,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北斗星君(摩利支)以豬為坐駕,這才是以豬象徵北斗的真正原因。這個象徵符號起源於史前韋陀靈知神話,在華夏的靈知天文傳統中得到了繼承。



正月春來早


尚豬是遊牧為生,轉成守土為家定居的種養殖為生時的過渡階段。

牧業為生是遂水草遷居的,且是跟著肉走的。

定居種莊稼,吃糧蔬為生,並不比隨肉走的吃肉好,所以不願意的多。

咋辦?

建高腿房,上居人及儲糧蔬果,下養豬羊牛馬雞鴨鵝狗等,挖坑塘養魚,肉更豐富了。

所以“家”字是房下有豕。

現在考古出土過室內有玉豬奠基現象。

再後世攆隆脈由崑崙山至天山,再至賀蘭山,而分多支脈,從而居於隆脈穴點上,成居址確定方式,後世改隆為龍,因而古書裡常見龍穴龍脈了。

龍興起,豬轉成珠。自此龍戲珠形成,且沿用至今不變不改。

珠就是小圓球,天星相圖由結繩記事法編制出來,即點線連聯式,看圖對天星時,星如珠。珠組成星相。

讀書人讀珠成豬,未嘗不可,豬構成星相式就寫在書裡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亥山原屬紫微垣四六山中第尊。


黃進永1


很有意思!中國動物考古證據顯示,磁山遺址8000年前馴化了豬。而伊朗考古證據似乎提出10000年前馴化了豬。無論如何,豬馴化以後,便成為人類不了或缺的伴侶。使人類獲得穩定的肉食來源而增長了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不可或缺的營養。直至今日,野豬與家豬仍可雜交(沒有顯著的生殖隔離)。然,作為圖騰一成分,印度和中亞(伊朗)似乎都有早期傳說。中國則有庖犧氏,改變了豬神特徵,至蚌埠雙墩、湖南高廟、河姆渡以至於凌家灘,豬的“神話”進入天象表現,嚴格以二十四宿中相似大熊星座特徵意象化,迥然不同於西方豬神!


高峰140962183


豬吃飯的時候把勺子也吃了。嘻嘻!


易學直播


餵豬的勺子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