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想控制風險、又想賺更多?看看“核心+衛星”策略

既想控制風險、又想賺更多?看看“核心+衛星”策略


前三期,分別介紹了“買入並持有”、“再平衡”和“根據估值調整資產配置”。這三種策略從調倉次數看,都較少,基本上一年調整一次(當然買入並持有除外)。這三種策略從調倉次數看,都較少。這雖然降低了交易費用和管理難度,但對部分投資者來說,難免覺得投資無趣。


本期,就來介紹另一種策略:“核心+衛星”的資產配置。


一、什麼是"核心+衛星"策略


“核心+衛星”的投資方式,有些人可能並不陌生。如果聽過我們《指數基金》的課程,應該知道,說的是以“大、中小盤”的組合為核心,搭配海外資產、債基貨基來平衡風險,同時通過看好的行業或主題基金來增厚收益。


既想控制風險、又想賺更多?看看“核心+衛星”策略


我們今天要講的“核心+衛星”策略,略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把資產分成“核心”和“衛星”兩大類進行配置。只不過,是在確定好大類資產配置比例後,將每一大類資產分成“核心”、“衛星”兩個部分,分別進行配置,選擇不同的投資標的。


顧名思義,“核心”就是主體配置,目的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取穩定的長期收益;而“衛星”是主體之外的其餘配置,目的則是增強收益和分散風險。


一般,核心配置佔到整體資產的70%~80%,衛星配置佔到20%~30%。核心資產原則上不動(如買入並持有),或者只進行微調,投資時間長,配置標的建議以穩健型基金為主。相反,衛星資產更靈活,可以結合市場熱點、趨勢做波段,進行高頻的操作,配置標的更激進,追求更高的收益。


既想控制風險、又想賺更多?看看“核心+衛星”策略

注:以股債5:5為例


二、具體怎麼做?注意哪些


1、確定大類資產配比。


即股票類、債券類、現金類資產各佔多少。怎麼確定,不僅要“因人而異”,還要“因時而異”。


2、對每一大類資產進行“核心”和“衛星”的二次比例分配。


比例上面已經提到了。注意的是,比例分配好後,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比如,當市場環境變好,整體風險偏好提升,可以加大衛星配置。


3、對“核心”和“衛星”進行具體配置,選擇標的。


1)股票類


核心配置建議以優質的主動型基金為主,即經歷過牛熊更替、長期業績優秀且穩定的基金。如果你不會選基,選不到好的,最簡單的就是買寬基,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


衛星配置,則選擇一些行業、主題等熱點基金,可以是主動型,也可以是指數型。還可以選擇一些風格進取、波動大的主動型基金,博取更高的收益。


注意的是,儘量選擇相關性低的基金,相關性越低,分散風險的效果越好。切忌選入重合度高的基金,那相當於把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


2)債券類


核心配置建議以純債基金和一級債基金為主,追求較為穩定的收益,風險偏好高的也可以加入二級債基金。衛星配置,可以搭配些可轉債基金,在股市上漲階段博取更高的收益。


最後要提醒的是,由於衛星配置追求更高的收益,因此波動和風險也會更大,這時就需要設好止盈止損點。而對於核心配置,更多的是長期投資,只要每隔一段時間定期檢視基金就好了。


總結


對部分有一定專業知識、投資經驗的人來說,“核心+衛星”的資產配置策略更有挑戰性,追求更高收益的同時還能兼顧控制整體資產的風險。


“核心+衛星”策略收益情況如何?

為什麼股票核心配置建議選主動型基金,而非指數基金?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