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3歲,至今還不肯說話,有時間偶爾叫爸爸媽媽,怎麼辦?

阿斌愛叨叨


肯定是有關係的,小時候對寶寶超前滿足,可能寶寶一個眼神大人就知道寶寶要幹什麼了,沒有給寶寶表達自己的機會,久而久之寶寶就不會也不願意表達了。

另外寶寶三歲也還處在叛逆期的階段,有了自己的思想,語言能力卻跟不上,因此會出現脾氣大,動不動大哭的情況。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情況,粑粑麻麻不要過於擔心,把心態放平,不要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寶寶。

雖然寶寶還不太會說話,但是寶寶都是天生的模仿者,教孩子說話,不同於小學填鴨式的教學,這樣是行不通的。因此給寶寶讀繪本的時候,不要單單是“讀”繪本,而是要“演”繪本,抓住寶寶的好奇心,用誇張的表演,用我們的肢體語言和寶寶一起來溝通,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至於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起,這也和寶寶的語言能力有一定的關係,可以多帶寶寶出去,給寶寶做示範,教寶寶怎麼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溝通,而不是讓寶寶自己和小朋友們玩,最好固定幾個玩伴,寶寶和小朋友們之間越熟悉,越好交流溝通。

總之,語言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影響到寶寶的社交,適應環境,安全感等等,我們要運用好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多一點耐心,為寶寶上幼兒園做好準備吧,加油!


小冰棒棒棒冰


有直接關係。3歲寶寶偶爾會叫爸爸,媽媽,不開口說話,是不正常的。通常3歲的寶寶已經可以說完整的句子,和大人正常的交流,和家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不愉快。那麼現在家長要從以下方面排除異常情況:

1. 自閉傾向 表現為孩子不喜歡和人交往,喜歡自己玩自己的,目光對視差,語言發育落後。需要在正規三甲醫院檢查明確;

2. 語言環境 可能是源於缺乏鍛鍊的機會。如果家裡平時人少,媽媽又是一個人帶孩子,在這樣一個無聲的環境中,寶寶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學起說話來自然就會慢一些;其次還有一些家長及老人過於溺愛寶寶,寶寶的任何需求都能夠馬上得到滿足,就比如家長上面提到的,孩子想幹什麼,家裡人立馬把東西拿到面前,這樣就容易錯過鍛鍊寶寶說話的最佳時機。家裡與寶寶溝通的口音過雜,也容易導致說話晚。

3 高危因素 寶寶出生時有窒息缺氧,顱內出血、腦損傷等,這也是影響寶寶後天語言發育的主要原因;

4 發音器官的病理因素 “寶寶不會說話或說話晚”可能與唇顎裂及鼻喉部等疾病有關,需到專科門診排除;

5 智力低下。智力低下的寶寶,常常不能理解和表達詞語的意思,模仿能力也較差,因此給家長呈現的就是不會說話的狀態。所以,有高危因素的孩子一定要定期體檢,儘早發現,儘早治療。

排除了以上五種的可能,寶寶語言的問題,建議家長帶寶寶去正規三甲醫院兒科進行檢查,由專業的語言師進行評估,看看寶寶目前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有語言發育落後,甚至其它方面的發育落後。然後針對寶寶的情況,制定方案來進行康復訓練。




兒科醫生鮑秀蘭


你好,我是途言辰語,很高興回放你這個問題。

三歲不會說話,排除一下生理原因,是不是舌頭、聲帶、口腔等發聲器官有問題。如果沒問題那就要從孩子的成長環境找原因了。

1.您提到的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還不等孩子表達就著急的滿足,會影響孩子主動說話和表達的,這是一個原因。

2.成人和孩子的互動方式,尤其是兩歲之前一定要跟孩子有積極的互動,多和孩子說話,當孩子關注某個東西時,成人及時說出物品的名稱,幫助孩子進行語言的配對。

3.當孩子有要說話和表達的慾望時,多傾聽孩子,多回應孩子。

4.是不是經常讓孩子看動畫片等,讓孩子自己看自己玩。

5.家庭的語言種類是不是太複雜,比如家裡有人說方言,有人說普通話,又有人說英語,這對幾個月到一歲之前的孩子來說,干擾太多,也會造成開口晚。

孩子在兩歲左右會有一個語言爆發期,而之前的多聽成人多說對孩子是一個儲備,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也請家長不要太焦慮,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開始,多跟孩子說,讓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和語言及時配對,閱讀繪本也從孩子感興趣的開始,比如喜歡車,就買車相關的繪本,喜歡佩琪,就買佩琪相關的繪本,給孩子提供一個很好的語言環境。


途言辰語


不會說話可能是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環境引起的。

第一:生理原因,可以去醫院檢查寶寶舌繫帶是否需要處理。

第二:心理原因,可以帶寶寶看心理醫生,是否有自閉傾向,也可以自己觀察,看寶寶對外界人物,事物是否有牴觸情緒,是否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第三:外部環境,父母需要自我檢討,是否跟寶寶溝通太少。我家寶寶目前1歲2個月,從5個月起會叫爸爸媽媽,現在會表達自己想吃什麼,會跟著電視說話,會學我說話,學的很快,我自己帶孩子,每天要跟他說很多很多話,聊天氣,聊電視,聊各種事。一定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說話氛圍,寶寶就會跟你互動起來。

按照你的描述來看,更多的原因應該是心理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多去外邊接觸新鮮事物,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妖妖半夏


沒別的毛病,就是你們照顧太周到了,你說的沒錯,小時候你們沒有給他機會張嘴學著說話,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你們就知道他要幹什麼了,就把東西拿到他跟前了,他還需要張嘴說話嗎?從一歲開始就應該引導寶寶自己張嘴說話,現在三歲了,他習慣和你們的相處模式了,別人是不可能像你們這樣瞭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什麼意思的。相處的當然不太融洽了,他肯定也不開心。你想讓他趕緊好好學著說話,舉個例子,以後他想喝水的時候,引導他一個字,兩個字,或者更多字的說出來,再拿水給他,不會說你可以教他發音,開始他肯定會很不樂意的,甚至大發脾氣,但是做家長的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孩子正常說話的話,就堅持住,耐心教育和引導他。千萬不要在引導的過程中,他一發脾氣或者一哭鬧,你們家長又放棄了,又不等他說出來,就把東西給他了。他已經三歲了,都可以上幼兒園小班了,還這樣不知道表達的話是沒辦法上幼兒園的,人家幼兒園老師不可能像你們這樣這麼瞭解他,甚至這麼細緻的照顧他。為了他將來著想,你們現在得硬起心腸、多點耐心引導他說話,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國王爸爸的公主女兒


1、家長應自覺地與孩子交談並讓他們練習模仿。例如,讓孩子坐在膝蓋上,母親指向蘋果發音,讓孩子觸摸母親的嘴唇和鼻子,然後說“蘋果”,模仿發音,重複練習。

2、父母應該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試著讓孩子說出來再給予他,你可以從一個單詞開始,然後慢慢過渡到一個完整的句子。

3、考慮到孩子通常的情況是語言訓練較少,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聽力是正常的。父母應該注意與孩子溝通,如果有機會,應該帶孩子出去參加小組活動,以增加與外界的互動和溝通

4、平時和大人的教育也有關係,要注意開導孩子,同時家長要主動和孩子多說話,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夠改善沉默寡言的這種習慣,也可以讓孩子多聽音樂,多聽一些兒童故事之類的語言節目,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語言思維能力,使其快速緩解,說話過少的情況。

5、寶寶不愛說話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受遺傳影響,也可能與家庭成長的環境有關。想要緩解這一現象父母的陪伴與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還建議多帶寶寶參加戶外的活動,與其他的小朋友玩耍,對緩解寶寶內向的性格有好處。

6、寶寶不愛說話與教育方式也有關係,父母比較強勢,對寶寶的教育過於嚴厲,甚至是打罵都會引起寶寶的恐懼心理,逐漸就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所以說家庭的和諧氛圍,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非常關鍵,也是早就寶寶性格的關鍵因素。

生活在一個快樂幸福,溫暖的家庭中寶寶的性格也比較開朗陽光,不同的教育方式會造就不同的成長軌跡。除了遺傳的不可控因素之外,也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培養建立更加完善的性格發展趨勢,所以說科學育兒才是更靠譜的。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孩子能明白大人說的什麼,他心裡什麼都知道,就是不願意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兒子應該和你家的寶貝差不多大小,8個月會喊爸爸,我本以為他會說話很早,結果2歲多才會蹦說出來3個字的,後期我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一開始他不願意聽,我每天堅持給他讀,後來他就喜歡聽我讀了。現在孩子基本需求會用語言表達,有時候他表達的不通順,我會立即糾正他。他會再說一遍,孩子說的不好不要急,多給他引導,多讀繪本,外出看到什麼風景,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一起來說。平時陪孩子玩一些遊戲,讓他主動開口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