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前幾天,鮮少露面的陳道明老師走路帶風的樣子又上了熱搜。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一說到陳道明,自然繞不開他的演技和作品。

在陳老師不算太多的影視作品中,有部觀眾至今念念不忘的經典之作---《圍城》。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圍城》是國內最早期的偶像劇,劇中對各色人物細緻入微的刻畫、演繹以及給觀眾帶來的深思和共鳴,時隔多年仍然堪稱經典。

那麼,作為一部有口皆碑的年代劇範本,《圍城》在跟觀眾見面之前,都有過哪些曲折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

  • 導演不知道《圍城》。

《圍城》的導演黃蜀芹,1964年畢業於北電導演系,1988年因電影《人鬼情》,曾獲得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編劇。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1990年,正在黃河岸邊拍戲的黃蜀芹接到同事孫雄飛電話,請她合作拍一部叫作《圍城》的電視劇。

黃蜀芹當時還一愣,問,《圍城》是啥類型?打仗的嗎?

對方急了,說,不是,你趕緊把小說找來看看。

黃蜀芹跑遍延安大小書店,買回兩本《圍城》,躺在炕上一口氣看完了。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看完小說之後,黃蜀芹當即決定---

然而決定歸決定,要拍這部劇,黃蜀芹面臨的困難也可想而知。

首先是原作者錢鍾書先生。

很多人知道,錢先生生平從不接受任何採訪,也曾說過“拙作上熒屏不宜”、“你覺得雞蛋好吃,何必非要看看是哪隻雞生的”等等類似拒人千里的話。

加上黃蜀芹當時心裡也沒底,怕萬一拍砸了對不住老先生,所以就一直拖著沒敢上門求見。

後來,還是編劇孫雄飛心生一計,想起柯靈(國內早期劇作家)和錢鍾書倆人一向交好,請他引薦應該沒問題。

就這樣,惴惴不安的黃蜀芹帶著柯靈的介紹信去北京拜訪了錢鍾書夫婦,並順利拿到了《圍城》的改編權。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劇本敲定,接下來是選角

眾所周知,《圍城》是一本描寫海歸知識分子的書,其中很多人物都有留學經歷、會講英文、舉手投足還帶些洋範兒。

想想三十年前的國內影視圈,這樣的演員是真不好找。

一籌莫展之際,黃導突然想起了一個人---

陳道明。

  • 陳道明拒演。

黃導想起陳道明是因為《末代皇帝》。

溥儀身上那股子濃厚的沒落貴族氣息和文人氣質,被陳道明刻畫演繹得入木三分。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因為《末代皇帝》,此時的陳道明已是圈內名副其實的大腕兒。

經過一番周折,黃導聯繫上陳道明,邀請他出演《圍城》的男主角方鴻漸。

不出所料,陳道明拒絕了。

原因有仨:

一、因為陳道明的人氣和俊朗的外形,央視也對他拋出了橄欖枝,想讓他接棒主持《正大綜藝》。

二、陳道明本人覺得方鴻漸這個角色結構太鬆散、沒什麼故事,不太好樹立人物形象。

三、對原作者(錢老)的敬重,怕自己演不好糟蹋了作品。

三番幾次相邀不成,黃導也沒轍,只能暫時作罷。

事情的轉機源於一次拍外景途中,黃導不小心摔壞了腿,聽到消息後的陳道明感念導演的一片認真和熱忱,最後答應出演方鴻漸。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和陳道明加入《圍城》的一波三折相比,其他幾名主角的敲定就順利多了。

  • 想紅的英達。

1990年,留洋歸來的英達正好趕上黃蜀芹導演在為《圍城》選角。

經過幾輪接觸、溝通,外形、氣質都非常貼近的英達成了《圍城》中趙辛楣的不二人選。

接到角色通知後,當時還未在國內熒屏上露過臉的英達很認真地為趙辛楣寫了一篇人物小傳,交給了黃導。

結果沒幾天,英達就接到黃導電話說,這篇人物小傳寫得非常深刻全面,你要不別演了,來組裡做我的執行導演吧?

面對從天而降的“官職”,心裡明鏡兒似的英達卻有自己的小九九。

“這麼大一角色落在頭上,肯定是個一舉成名的機會,如果當了導演,說來是好聽,但成名的機會不也沒了嗎?”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思慮再三,英達還是選擇了出演趙辛楣。

這還沒完。

英達順利入“圍”後,很快又引來了英家老爺子英若誠。

一聽兒子在錢先生作品中擔任重要角色,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英老爺子當即請黃導在劇中給自己也安排個角色,並表示“

再少的戲也演”。

你道為啥?

原來,錢鍾書先生跟英若誠的父親英斂之曾是同事,後來錢老又擔任過英若誠夫婦的英文老師,因為這層關係,英老先生想借此機會在老爺子的作品中露個臉,以表對大師的敬意。

於是,《圍城》中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這個人物由此誕生了。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如果說陳道明、英達進入劇組都是順理成章的話,那麼接下來這個人能入《圍城》,就是名副其實的走後門

  • 走後門的葛優。

80年代末,已經跑了七八年龍套的葛優由於相貌清奇,一直沒遇上讓他嶄露頭角的機會。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因為一次偶然,在北影廠做文學編輯的葛優媽媽聽說了黃蜀芹導演在為《圍城》選角的事,深知這是個機會的葛媽媽於是託英達幫忙引薦葛優。

第一次見到葛優,黃導對他的印象是---

瘦削的身材,一雙眼睛像極了《圍城》中描繪的李梅亭,還沒說話,就給人一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狡黠與滑稽。

與小說中描繪的李梅亭不謀而合。

葛優版的李梅亭也就一眼敲定。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除了外形,《圍城》中的李梅亭還一直帶著副墨鏡,這種土洋結合的造型給人物更增添了幾分喜感。

之所以給李梅亭設計戴眼鏡這個細節,據說有兩個原因:

一是方便他肆無忌憚地看別人(劇中的李梅亭是見了女的都想追)。

二是為了遮醜(書中描寫李梅亭的眼睛就像剝了殼的雞蛋,眼白多、眼仁少)。

  • 剛剛好的呂麗萍。

呂麗萍中戲畢業後,被分到了上海電影製片廠。

在《圍城》之前,呂麗萍就和黃蜀芹導演合作過電影《童年的朋友》。

除了熟人這層關係,呂麗萍還有個跟原著人物(孫柔嘉)很契合的特點,眼睛距離比一般人寬,樣子不算太漂亮。

用黃導的話來說就是,“孫柔嘉就是照著呂麗萍寫的

”。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再加上青春活力的史蘭芽,端莊優雅的李媛媛,以及一幫認真敬業的黃金配角。

就這樣,《圍城》在黃蜀芹導演和全體演員兢兢業業的打磨之下,最終由詩情變成了畫意。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圍城》拍好後,黃導第一時間給錢老夫婦送上了樣帶。

沒過多久,她就收到老先生來信,說電視拍得很好,跟小說比沒有走樣,夫妻倆看到半夜還欲罷不能,尤其是劇中那些人和事,讓夫妻倆人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年代,等等。

與此同時,錢先生還給主演陳道明也寫了信,說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

”。

陳道明拒演,葛優走後門,《圍城》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這些事

而陳道明也因《圍城》中的方鴻漸,和錢老先生成了忘年之交。

你看,緣分就是這麼神奇。

追根溯源,《圍城》最吸引人的部分還是在於:故事中的每個人物,在演員細緻入微的詮釋之下彷彿都被注入了靈魂,或多或少,你都能從某個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虛榮、或市儈、或清高、或隨波逐流、或碌碌無為......

這樣洞穿人世的好作品,也註定無法被複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