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形成清明祭扫共识:防护好自身健康也是对先人的告慰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华舆讯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 清明将至,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这个时节都是旅外侨胞返乡祭祖、扫墓的高峰期。但在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封锁措施,多地侨社呼吁侨胞不集会、居家祭扫。各侨乡也为海外侨胞推出“云祭扫”服务,让海外侨胞可以网寄哀思。

持守传统:居家祭祖、小规模预约拜祖

马来西亚华人对清明节的重视仅次于农历新年,很多人会在这一天专程请假上山扫墓或祭拜祖先。今年的清明节虽然是周六假日(4月4日),但恰逢马来西亚政府将防疫行动管制令延长至4月14日,各华人团体组织纷纷劝请人们留守家中,以另一种形式行孝道。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兼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呼吁华裔同胞根据各自不同宗教方式,在家里或利用科技的便利祭拜祖先,以表达孝心。“只要疫情过了,明年还是可以一尽孝心,上山扫墓。”

马来西亚私营化墓园商会会长王琛发则指出,古人身在外地或要事,清明节不能祭扫先茔,也会感应着故乡祖先坟茔向祖先方向遥祭。在这非常时期,不一定需要到达现场,各家庭可以尽量维持清明正日家祭传统,让后辈懂得清明节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

在美国,根据政府抗疫规定,加州南部诸多墓园仅提供下葬、火化及遗体告别等必要服务,不再允许公众前往园区进行祭拜和参观,限制令持续至清明节以后。由于当地华人数量众多,这一限制令打乱了部分民众扫墓、祭祖的行程安排。有华裔民众指出,虽然清明节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特殊情况下无法前往墓园扫墓,只能“居家祭祖”。

本报早前报道,在法华侨华人清明节前组织了祭拜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活动。“三月三,拜轩辕”,首届法国华侨华人恭拜黄帝大典近日在巴黎举行。为防控疫情,本次拜祖活动实行不集会、分时分批、小规模预约拜祖的方式。参加活动的华侨华人表示,在中国抗疫的紧要关头,法国曾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当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疫情严峻,中国也在提供积极的帮助,这些行动充分体现了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友邻精神,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黄帝“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理念。他们希望通过拜祖活动,积极推进世界文明互鉴。

网寄追思:中国各侨乡推“云祭扫”服务

身在海外,根在中国。往年,许多侨胞会在3月中下旬踏上归国之途,回到家乡祭奠祖先、缅怀亲人。但在今年,为避免长途旅行、舟车劳顿的感染风险,多地侨乡已建议海外侨胞暂停返乡。为了满足海外侨胞祭奠逝者的愿望,侨乡纷纷推出“云祭扫”“代祭扫”等服务。

广东省微信政务小程序“粤省事”上线了“云祭扫”服务,可实现献花、点烛、献茶、供祭品、敬香、留言等基本功能,还可编辑发表先人生平事迹。浙江省温州市辖下的多个市县也推出“思亲馆”等网络祭奠平台,可为故去的亲友设立墓碑,上传照片、生平介绍、家风家训、逝者生前视频等,以示凭吊和怀念。

一些侨乡通过视频连线为侨胞提供直播代祭服务。胡小燕一家旅居荷兰多年,以往每年清明节都会回家乡给父母祭扫,今年受疫情影响,她决定留在海外,但无法回乡祭扫的遗憾一直挂在心头。后来,胡小燕通过华侨联络群了解到,家乡温州文成县推出了代祭服务,于是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视频连线,她看到代祭员为家人打扫墓碑、鞠躬献花等,终于安心。

海内外形成清明祭扫共识:防护好自身健康也是对先人的告慰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长安村文明祭扫服务志愿者小分队成员宋美榕通过视频连线为远在美国纽约的林晋佑直播代祭相关事宜。(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亭江镇,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们为不方便返乡的华侨提供代祭服务,他们分别为每个骨灰盒格清扫灰尘、敬献鲜花、深深鞠躬,同时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告知华侨华人。

除了网寄追思,一些地方也推出更怀旧的远程纪念方式。广州市民政局就推出“信邮哀思”服务,民众可将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写成一封信,邮寄到广州市殡葬管理处,由工作人员分发到先人骨灰存放的墓园,并将其摆放到墓地或骨灰盒前,让倾诉“被看见”。

疫情的冲击让不少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在清明这个以缅怀先人为主题的传统节日,“足不出户思故人”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正如魏家祥所言,清明节祭祖除了缅怀祖先,也是祈福祖先荫庇子孙平安健康、事事顺利。对侨胞而言,目前减少外出是对自己最好的防护,而自身健康也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来源:法国《欧洲时报》、美国《世界日报》、马来西亚星洲网、中新社、《温州晚报》、福州文明网等)

(原标题:海内外形成清明祭扫共识:防护好自身健康也是对先人的告慰)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